分享

每日悦读:人生有一种牛,叫作“我能背下来”

 江山携手 2019-10-09
六神磊磊

导读:人通常只有两种选择:找到一件你特别热爱的事,把它熟悉到全国人民都比不上的地步;或者是找到一件特别苦的事,把你自己虐到要死的地步。

电影《飞驰人生》的主人公张驰要跑一个拉力赛,可是没有领航员。一般可以认为他栽定了,领航员是赛车手的眼睛,巴音布鲁克魔鬼赛道,1462道弯没人能背下来。

但是张驰就背下来了。电影里是这么说的:巴音布鲁克,1462道弯,109公里。耍小聪明,赢得了100米,赢不了100公里。你问我绝招,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我每天在脑海里开20遍,5年,36500遍,我能记住每一个弯道。

看到这里,百感交集。人生有种牛其实就那么简单,就叫作“我能背下来”。当时我立刻就想到我自己,我靠“读金庸”吃饭。最开始大家都看金庸,你不会有资格靠这个吃饭。可看着看着,你会发现差距慢慢拉开了。比如“亢龙有悔”,绝大多数人看了书之后会说:“我知道!这是降龙十八掌里的一招!”然后就此结束。他们不可能吃这碗饭了。以后金庸对他们而言就只是一个路人。

另一部分人白了之前那些人一眼,补充说:“这是降龙十八掌里的第一招!掌法的名字来自《易经》!”然后,就此结束。他们走得更远了一点,但也不可能吃这碗饭了。以后金庸对他们而言也只是个路人。

还有更少数一些人狠狠白了之前的人一眼,说:“这一招‘亢龙有悔,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好比陈年美酒,上口不辣,后劲却是醇厚无比!”他们走得更远了一点,但也照样吃不上这碗饭。

必须什么样才有一点点可能吃上这碗饭呢?比如,你必须能不假思索、滔滔不绝地说出:十余年后,这一招在郭靖手上极大强化。初推出去时看似轻描淡写,但一遇阻力,能在刹那之间连加一十三道后劲,一道强似一道,重重叠叠,直是无坚不摧、无强不破。

这是从《九阴真经》中才能悟出来的妙境,纵是洪七公当年,单以这招而论,也无如此精奥的造诣……说到“亢龙有悔”,如果能立刻背出这一大段,你才有了一点点吃上这碗饭的可能。

对于知识,大部分人都停留在“有点印象”的程度,只有少部分人“背得下来”。这是两种差别巨大的境界,这个世界总是“背得下来”的人碾压“有点印象”的人。有时候,职业和非职业的区别就在于背不背得出。法律法条背得下来,就当律师,背不下来就只能职业在家玩手机。

其实背东西是有快感的,可以“打”别人的脸。我小时候最愉快的一次打臉,是打一位好为人师的大叔。他毫无征兆地突然蔑视我,说我老看没用的闲书,看不了他家里的大部头,没出息。当时他桌上正好有一本《二十四史精编》,我就问他知不知道《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本书。他瞠目结舌答不出,然后我就背了出来。大概背到《隋书》他就色如死灰了,皮肤紫蓝如静脉曲张。背完后估计他几年之内都不敢再在年轻人面前装。

反过来,当别人背得出、我背不出时,被打脸的就是我自己。有次录节目说金庸,对谈的史航毫无征兆地突然袭击,讲了一段《飞狐外传》里的冷门情节。我完全记不清了,瞠目结舌答不出,众目睽睽之下,顿时色如死灰,皮肤紫蓝如静脉曲张,发誓回家后立刻再啃几遍《飞狐外传》。

当然了,背东西这事非常累人,要么是你有极大的兴趣,要么是你得有极大的狠劲和自虐精神。罗永浩在一段著名相声《我的奋斗》里曾经说过:曾经多少次,你掏出一本朗文词典或者韦氏词典,就开始背,眼睛发亮,瞪得像铜铃一样。同宿舍的朋友叫你打麻将,你就用鄙视的眼神看他们一下说:“庸俗。”然后继续背单词。晚上只睡三小时,第二天特别亢奋,虎虎有生气的那种。可这种美好的、进步的状态,也就维持个两三天,到了第三天,你一看这个词典,心想怎么又是你!

人通常只有两种选择:找到一件你特别热爱的事,把它熟悉到全国人民都比不上的地步;或者是找到一件特别苦的事,把你自己虐到要死的地步。多数人是,对自己喜爱的东西,背不出;对自己不喜爱但又不得不接近的东西,也背不出。什么都背不出,就只能在家玩手机了。

【外一篇】
硬记不是背诵

南怀瑾

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没有文化根基。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背诵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发展更发达,更精详。可是现在人不懂,以为背书是背死书。至于背书的理论基础,这就牵涉到修养的科学,以现在来讲,牵涉到脑的科学。背书非专一、安定不能背起来。小孩子背东西是不痛苦,是很快乐的。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思想行为都要变的。这个就要讲到脑波的问题,是使脑神经专一思维,专一思维,就宁定,使身体生理机能改变,健康起来。脑子变健康,那么思想行为也变健康了。背书有很多很多好处的,现在一般医学,尤其脑科医学,还没有作详细研究。关于脑科医学这点,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诵的作用可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就更细腻、更精详。

孩子们背诵古书,真的把古文背好,智能开发以后,读现在学校的教科书,一看就懂了,这效益已经出来了。我们看到现在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书包越背越重,眼镜越戴越厚,晚上做功课到九、十点,天天考、年年考,考了高中,初中读的东西不要了,考了大学,前面的东西都不要了,这都是浪费。如果用背诵的方法,把文字基础、文化基础打稳了以后,读这些教科书,并不要花几年时间,只要几个月,中学教科书就都会、都懂了。这样可以节省好多时间,节省好多办学经费。他们背熟了,中国字认多了,读学校的教科书认得更快了,自己也理解进去,不会增加压力,反而使他们更轻松愉快地打开脑中的思想,增加知识,一点都不妨碍。我倒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都在浪费青年的头脑、精力,乱读的书都没有用。“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像唱歌一样,不用动脑筋。现在的教育,假如是用脑筋强记,把脑筋都记坏了,这不是背诵。像有些人,大学毕业了,再去背书,用的方法是强记,不是背诵。因为他已经成人,就是强记,背诵是小孩,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内涵,并不知道的,就是会唱、会念,这个叫背诵。背诵是脑子表层的作用。比如一个小孩子学普通流行的歌曲,随便一听就背来了,他不要用心的,就永远记得了,这就是背诵。硬记的不算数。

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差饷),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甚之,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学读书。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性向”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一味地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后果。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等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童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最为严重。

其实,一般的人们,太过年青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統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歌唱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古人所说“弦歌不绝”,就是这种境界。尤其是所采用的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叫做“经典”。而且所谓这些“经典”的古书,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学”的“艺术”,一定可以朗朗上口,便是很有韵律的歌唱。无论古文和现代的白话文,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因此古人把最难记的算术,和其他天文、地理、物理等学识,都编成歌诀来唱,声声朗诵。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儿童不用绞尽脑汁去背记,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而且犹如现在的电脑一样,意识一动,就在嘴上背诵出来了。只要有内行的好老师,懂得这种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法,就可很自然地达到“启发式”的“注入”效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