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钩沉| “为什么送别诗中常见杨柳?” 一文读懂诗词意象

 范良光 2019-10-09

“为什么送别诗中常见杨柳?”

一文读懂诗词意象

我们在品析古代诗词的时候,有三个术语常常出现:物象、意象和意境

物象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它有形状、颜色、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兰花、月亮、垂柳等。而意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物象,要在写物,注重外观;意象,重在达意,强调内心。

在中国诗词的泛化下,意象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意识。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诗词的意象。

因为在不同题材的诗歌中,意象代表的内容不同。所以我们按不同题材加以区分。

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

中国古代边塞诗多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其中尤以唐代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以下是边塞诗中常出现的意象。

玉门关

唐诗中咏及玉门关者多达一百多首,成为常见的丝绸之路和边塞意象,诗歌中,玉门关成为划分中原地区与异域的界限。

《凉州词》

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说起玉门关,大家耳熟能详的始终是这两句

胡马

“胡马”象征外族侵略者

《出塞》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中的龙城飞将一说是李广一说是卫青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以下是怀古诗中常出现的意象。

乌衣巷

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古时候富庶的王谢两家,现在去了哪里呢?

秦淮

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曾经繁华的秦淮河,现在也凋敝了

送别抒怀诗

送别抒怀诗的特点

古人交通不便,因此一旦与人分别,很难再会,所以离别就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时刻。为了显示这一时刻的重要性,他们会设宴饯行,举酒相祝,此时,写诗相赠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而催生出了众多流传千古的送别诗。

以下是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南浦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离别之情让人断肠

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分别的路口,可不要像孩子一般哭哭啼啼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 ,其实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分别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以下是山水田园中常见的意象。

绿树

作为常见植物,绿树常用来表现乡村的静谧

《过故人庄》

孟浩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农人准备了美味,邀请你去饱餐一顿呢

空山

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秋高气爽的天气,顺流而下,惬意不过如此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羁旅行役诗又称羁旅思乡诗,主要写游子因漂泊异乡而产生的凄苦孤寂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以下是羁旅行役诗的常见意象:

登高

高处是否能看到家乡?但望眼欲穿,只剩唏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客他乡,思家之情怎不油然而生?


人在他乡,总没有归属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漂泊不定,就像泛舟江上,不知归处。

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以下为咏物言志诗常见意象:

花中四君子之一,文人对其偏爱有加。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不畏霜雪,遗世独立,就是要这一副傲骨


人在他乡,总没有归属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我们的事业、梦想也是火烧不尽,风吹又长

思妇闺情诗

思妇闺情诗的特点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以下是思妇闺情诗常见的意象:

杨柳

“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杨柳也因此象征着离愁别绪。

《闺怨》

王昌龄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与丈夫分别良久,看到柳枝触景生情

征衣

征衣即旅人之衣。

《秋闺思》

张仲素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女子担心自己的心上人,想给他寄去衣服。

开头我们说到意向与意境的区别,未及深挖。这里给个实例,以供参考:意境是由“意象”这个概念衍生、发展出来的,两者概念的内涵很接近,但不能完全等同。尽管意象和意境都讲求意于象外,意于言外,但它们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异。意象更注重“意”与“象”的关系,意境则更强调一种境界。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烟、水、月、沙四个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意凄清、感伤的意境。又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中的明月、松、泉水、石头为读者开辟了一块明净、桃源般的境界。

其实,物象、意象和意境三者各有自己的特点又相互关联:物象是意象的基础,无“象”则“意”无法呈现;意象构成意境,意象在意境营造中不可或缺。三者互为表里,理清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意象的实质内涵。

有时候想想,古人真是浪漫。现代人要么是把浪漫给丢了,要么就是现代社会表达的渠道太多了,内在情感像坐着地铁就能直达,不像古代那么百转愁肠,还没人看。这样倒反觉得现在也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