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竹子的一段生长过程: “在刚开始的时候,竹子需要熬4年时间,每天只能增长3厘米。但是,从第五年开始,它便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仅六周时间长到15米。” 竹子的生长让我感受颇多,“熬”,不正是苏轼说的厚积而薄发! 同样,很多人的成功,也都是熬出来的。 而在这个世上,我们最难熬过的无非就是孤独、时间、挫折。 生命中所有的灿烂 都要用孤独偿还 寰视宇宙,真正优秀的人从不“合群”,更不需要无用的社会活动。 他们常常独处,待在自己的空间,专心致志地做着自己的事。 每个用过微信的人都会看到,当我们一打开软件,跃然眼上的是一个眺望蓝色星球的男孩。 其实,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微信创始人张小龙。 出生于农村的张小龙,从小就很内向,最爱卧在屋里看书。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电信系。 此时的他除了爱好读书与学习之外,就是下围棋和打球。 下围棋,张小龙一坐就是一下午,一句话也不说。 出去打台球,一晚上,都是他闷着头把球一盘盘打光。毕业后,张小龙去广东做起了软件。 每天下班后,他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一边抽烟,一边噼里啪啦敲键盘,一干就是一个通宵,花了几个月时间写了一万多条代码。 张小龙说:“我从没有见过一个不孤独的人,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太多人害怕孤独,而张小龙几乎总是一个人坐在电脑面前。 他彻日彻夜思考,一丝不苟地专注着自己的事。 我们今天所用的微信,也正是张小龙花费了三年孤独时光创造出来的产品。 诸葛亮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如果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不可能会有内心的平和。 孤独能让人摆脱尘世间的喧嚣,渐而缓地,内心也趋于平和。 享受孤独,以学习为友,宁静藏心,我们也能走的更远。 时间最考验耐心 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能 歌德说: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同样,未曾努力拼搏的生活,毫无半点价值。 这世间不乏努力的人,然而大多数的人仅在间续性地努力,只有极少数的人在高度的持续性自律。 畅销书作家严歌苓,曾被人问过怎么能写那么多书? 她回答,我当过兵,对自己是有纪律要求的。 严歌苓的自律,就是一天写作6个小时,隔一天游泳1000米,数年如一日。 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能。 熬得起时间,便是一种高度性的自我控制。 高度自律的人生迟早都会开挂,他们经得诱惑,克得惰性,耐得一切。 读书与学习,于他们而言,不是一念偶尔的想法,而是终生的习惯。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但不能被打败 巴尔扎克说:苦难是天才的垫脚石,是能干人的财富,是弱者的万丈深渊。 《我与地坛》是一篇曾让我泪眼湿润的小说。 作家史铁生的经历带给我一股震撼心灵的力量。 1969年,18岁的史铁生前往陕西延安插队。 有一次,他不幸遭遇冰雹和暴雨,高烧以后,复发腰腿疼痛,从此也落下了病根。 21岁生日的第二天,史铁生住进了医院。 尽管一直接受治疗,但史铁生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甚至双腿日渐地麻木,肌肉无可遏制地萎缩,直至永远无法站立。 20来岁,不过人生刚刚开始,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这个世界,而那张残疾人的轮椅却承载了他日后所有的人生。 面对挫折,史铁生想过一死了之。但知识和毅力支撑起了他的写作爱好,在医院的那些日子,他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名著。 三十岁时,史铁生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终于发表,后又陆续发表不少中、短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上天让史铁生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与挫折。 但他本人身残心不残,凭着一股毅力,热爱读书与写作,为自己的人生缀上自己的成功色彩。 《老人与海》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史铁生很好的诠释了这种就算自己肢体残废,但意志力与精神永远不被击倒的人生意义。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演练,遭遇挫折是意料之内,逃避困境是懦夫所为。不断演练,不断克服,终会蜕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煎熬孤独”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读书与学习。 “煎熬时间”是为了让我们积累更多的学习知识。 而“煎熬挫折”则是为了不辜负前两者,使自己一事无成。 斯坦福大学招生官理查德在给被拒考生的邮件写道: “真正能够影响我们一生的,并不是你在哪里上的大学,而是在那里你学到了什么,以及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也许我们的家庭条件并不优厚,学历也不高大,更或许天赋平平。然而,天下之庸人皆废于惰。 假如自觉资质一般,那我们就更应该“熬”。 但是,选择比努力重要。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一步步熬过孤独、时间、挫折,这样才能绽放人生的光芒。 在寿命学界里,竹子开一次花,生命便会终结,大约60来岁。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或许更远,每个人都走在周国平说的自己的朝圣路上。 竹子尚且需要“熬”四年时间,才能疯长,何况我们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