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困惑:现代中医为什么超越不了李时珍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10

搞中医必须博学强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好的中医大夫是哲学家,医学家,文学家,植物学家,博物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更著名的医生还必须是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记忆力不行,估计做名医大医很难。

困惑:现代中医为什么超越不了李时珍

网图

1 李时珍是无法超越的标杆

做中医想做到一定程度很难。大学入门,邀请国医大师张磊讲座,主持人介绍这位老先生一口气可以背诵500首方剂,当时觉得了不起,后来觉得更加了不起,这么多年能背会的方歌并不多。而且很多方歌,教材上也不停的改动,老师和学生学习的版本不同,这样想记住就难了。

困惑:现代中医为什么超越不了李时珍

网图

记忆背诵永远是学医的基本要求,包括西医,那些指标数值需要牢记于心。所以当看《本草纲目》时候,就心里生出无限的崇拜,李时珍是医学、药学、文学、编辑学、植物学、动物学、博物学、文献学等方面的行家。本草纲目一书,丰富多彩,内容丰富,常常纳闷李时珍怎么记住的?他写过的东西还能记住吗?如此超强大脑竟然考不上举人,那么举人又该是如何的深不可测呢?

今天,单就本草纲目一书整理加工就可以出来很多专家学者教授,硕导博导,那李时珍该是多么深厚的知识背景呢?

困惑:现代中医为什么超越不了李时珍

今天,李时珍是无法超越的,虽然他不会一句英文,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但那是绝对的高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 古人靠什么记忆那么多学问?

平时读书,总记不住。有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看似记住了,后来多年就已经忘记。记得大学时候,医书好多可以大段背诵,起码应付考试没问题,到后来翻来书的时候觉得就如初次见面一般。张磊老先生讲,读书趁早,小时候读书如锥子刻石头,一锥子一个印子;中年读起来,如锥子刻木,很容易进,但是觉得记忆不深不准;到了老年,就如锥子锥棉花,扎多少下也没感觉了。

困惑:现代中医为什么超越不了李时珍

要记住知识充满着挑战,尤其是对中医来讲,每每看到能够背下来经典的人,无不叹其才秀也!但记忆要是放在古代,会是什么样的呢?

比如中药,神农本草经写得很早,一般都照着做,但形成书稿之前就是艰难的认药记忆的过程,神农尝过药,把感受记下来,作用写下来,但怎么让徒弟们或后人记住呢?那么多中药,又有不同的品种,怎么识别?所以这里边要有知识,离不开好老师,更离不开记忆力强大的学生。

困惑:现代中医为什么超越不了李时珍

腊叶标本

古人有过目不忘的人,看一遍记住了。所以有好多传奇,比如降龙十八掌,比如九阴真经都要背下来记忆在心里,然后口授于人。这是固化的知识,对于不认字的就全靠记忆力,这种奇人应该是有的。而旧中国很多中医带徒弟,口口相授,弟子能不能记住全靠记忆力,如果会认识字就会好一些了。

而如李时珍一样,他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一方面他看的书多,认识字,他父亲就是医生,自然他也读了很多书。另一方面悟性高,看过的能够记下来,而且自己还有实践,写出来切合实际,还能绘画。最主要的我认为他就是天才!

困惑:现代中医为什么超越不了李时珍

3 现代有了很多的学习渠道

过去中医大批量生产的没有,师傅带徒弟的多。先认药,上山采药,一点点教,这就记住了,然后一直传下去。然后背书,一点点背,不认字就口授,记下来,慢慢体会。再后来开始开方看病。整个过程下来,全靠聪明支持,师傅看到笨徒弟,估计就放弃了。

困惑:现代中医为什么超越不了李时珍

今天聪明的弟子很多,起码高考后水平已经很高,略等于秀才吧!学习方法途径也多了,认药,挂图,视频,标本,这样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而且可以批量化生产。

这个结果会干扰记忆力的培养。上学期间,好多知识信手拈来,查百度,看书本;工作了,过去大夫靠记忆,现在好多不需要记了,系统有提示。考试难度也降低了,背的功夫不怎么要求,理解记忆受推崇。如此写了很多著作的,可能并没有强大记忆力。

困惑:现代中医为什么超越不了李时珍

时代在变,过去人有过去的不足,但肯定有其长处。那么多鸿篇巨制,放到现在也难完成,而古人做到了,如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这都是标杆,无法超越。今天生活在知识大爆炸时代,对于潜力开发已经远没有那么重视了,对于记忆也没有那么苛刻,这样下来,学医要求自然降低了。再这样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就得不到更好的开发,成一家就已经不容易了。那么,想超越古人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