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本文为网易号古典命理原创作品,抄袭者必究!本文原名《阴阳之间为什么相合?》。
阴阳相合是天地之间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研究过国学的人,基本都知道阴阳相合,阴阳相合已作为一种普遍认识深入人们生活。虽然大家都知道阴阳相合,但是阴阳之间为什么相合的问题却鲜有人提及,古代典籍中对阴阳为什么相合的描述也不多见。这就给喜爱阴阳学说的读者造成极大困惑:阴阳之间为什么相合?本文通过阴阳之性的角度来阐述阴阳之间为什么相合,旨在解答人们的困惑,丰富阴阳学说内容。
阴阳之间为什么能够相合包含两个原因,一是阴阳之间有相合之能,二是阴阳之间有相合的动力因和物质基础。
首先说一下阴阳之间有相合之能的问题。太和是阴阳二气合同不悖、浑沦无间,和之至的状态,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正蒙·太和》)。有其性必生其能,因此阴阳二气具有相感之能。而“感即合也,咸也”(《正蒙·乾称篇》),相感之能即相合之能,因此阴阳之间具有相合之能。
其次说一下阴阳之间有相合的动力因和物质基础的问题。相合之能是相合的潜在能力,这个潜能是由其性产生的。但是有相合之能并不一定能相合,能发生相合还得有引发因素和物质基础。当合作为一种作用关系时,阴阳之间相合的引发因素即阴阳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引发因素。阳动阴静,阳浮阴沉,阳升阴降,阳气之性与阴气之性相互对立。《正蒙·乾称篇》中认为:
“天性,乾坤、阴阳也,二端,故有感。”
两端即指对立的两个方面,有对立就会有所感,对立的两端必然相感。相感即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可以看出,相合的引发因素也是阴阳之性,即阴阳二气能发生相合也由其阴阳之性引发。
《正蒙·参两》说:
“一物两体,气也。”
两体即阴阳二气,气即一气。这句话的意思是:阴阳二气统一于一气之中,一气包含阴阳两个对立方面,两个方面又合于一气。阴阳二气是“一气”中的阴阳二气,二者是一体的,本质都是气;而气是构成宇宙的元初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因此从本质上来说阴阳二气是同一种物质。既然阴阳二气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因此二者在某些方面就有共通之处;既然二者是共通的,共通之性就能将二者有差异之处统合起来;而也正因为阴阳二气有差异,才有二者的统合,如果没有差异也就没有所谓的统合。《正蒙·乾称篇》认为:
“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
阴阳为气之两端所以能够感通,又本原一体所以能够统合,由此二者相合成为必然。
不但阴阳二气如此,万物之间相合亦是如此。《正蒙·乾称篇》中说:
“无所不感者,虚也;感即合也,咸也。以万物本一,故一能合异;以其能合异,故谓之感;若非有异,则无合。天性,乾坤、阴阳也,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天地生万物,所受虽不同,皆无须臾之不感,所谓性即天道也。”
意思就是万物有共同物质基础,且有共通之性,共通之性能把有差异的万物统合起来,万物有其合。正如王夫之所说:“天下之物,皆天命所流行,太和所屈伸之化,既有形而又各成其阴阳刚柔之体,故一而异,惟其本一,故能合;惟其异,故必相须以成而有合。”(《张子正蒙》)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阴阳之间有相合之能,有相合的动力因及物质基础,因此阴阳之间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必然相合。(注:本文为网易号古典命理原创作品,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