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以后,市场开始疯狂的炒作,各种邮票,纪念币,磁卡爆炒。特别是磁卡和各种片由于品相纠纷少,成为市场流通的主角,市场的宠儿。高位的时候大量换手。 1块的澳门回归可以到50块,我自己参与过从9块到20块的过程。1块钱的香港回归可以炒到100块。另外我买的6块的风光片能够从6块炒到60块去,虽然最后没赚钱,但是着实让人惊叹。当时Y城流传的一句话,某某人有100套梅兰芳田村卡,可以换一套Y城别墅。甚至这人在卢工的时候,上海人要拿内环的一室一厅来换他的梅兰芳卡,他没换。等到后来曲终人散的时候,这些东西又变成塑料片,价格暴跌80-90%,兑现艰难。然后变成Y城邮币卡市场的谈资口口相传着。 我当时600块买的那些破烂,1997年最高市值2万块,最后大部分也跌回老家。但是我却全程体验过了投机的魔力。 当时我开始了解到野鸡大学建筑系是不可能进入大型设计院了,所以就以及开始准备好做投资了。卢工没人会因为你是野鸡大学的就不录用你。反正赚钱就行,英雄不问出处。 其实那时候我虽然对投机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已经有一定的投资品格了。那就是我是买在1995年-1996年的。当时市场并不火爆,我喜欢人少的地方。真正开始几天一个价格的时候,我只买一些低估的品种,并不追高。特别是1997年3-5月,所有品种都炒作很高的时候,我基本上不买。但是当时只会买还没有学会卖,其实会买的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当然会空仓的那是祖师爷,那是很久很久以后才了解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