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用活政策资金 精准生态扶贫

 弘净 2019-10-10

  雷欢 龙琳

  青砖黛瓦的皖南山村与巍峨秀美的自然风光相衬,徽水河、麟溪河如青绸缎穿村而过,宽敞洁净的道路绕村蜿蜒,千亩“空中茶园”青翠欲滴……这是安徽在开展林业生态扶贫过程中,一个普通皖南村落发生的变化。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安徽下足功夫,不断开创扶贫新局面。今年,安徽围绕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决胜目标,在全省70个有扶贫开发任务县开展生态精准扶贫工作,争取中央和省级林业建设到位资金18.9亿元,安排全省70个有扶贫开发任务县林业建设资金15.5亿元,全省32个贫困县林业建设资金8.66亿元。通过细化落实《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的意见》,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深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组织实施“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选聘生态护林员,新建一批贫困地区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队),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政策掷地有声 脱贫步伐加快

  “政策通达并落到实处,是实现脱贫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涵盖增强“造血”功能、“生态”功能、“承载”功能的一整套利好政策,“含金量”十足。这些政策只要落实到位,政策红利将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就很快能让老区人民得到真正实惠,为老区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安徽省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安徽制定了《省林业局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聚焦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把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摆在林业生态扶贫更加突出位置。紧密结合安徽林业实际开展专题调研,出台了《安徽省林业生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完善2019年林业扶贫工作要点,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三年行动方案。

  全面推广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起草了《安徽省林业局关于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拟以安徽省的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市、区)为重点,组建300个造林合作社,吸纳4000名以上贫困人口就业,带动12000名以上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为进一步完善公益林补偿制度,安徽省财政厅、原省林业厅印发了《提高公益林生态效率补偿标准奖补办法》,对已建立市级、县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地方,省级财政将予以一定的奖补(不超过提高部分的1/3),对已划定的公益林实施国、省、市、县四级多元化补偿。

  在加强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方面,印发了《关于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精准开展护林员选聘管理工作。2019年安徽省生态护林员在2018年基础上增加了5041人,达到20625人,新增人员全部安排在重点扶贫任务县(市、区),补助资金增加到16500万元,人均每年补助达到8000元。另外还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员”安全巡护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在选聘生态护林员的同时,按照“一林一员、一区一人”的要求,各地结合生态保护和公益性岗位扶贫需要,统一配备落实护林员,让更多贫困人口参与护林。

  

  参与生态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

  安徽支持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吸纳一定比例的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支付贫困人口合理的劳务报酬,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长江防护林项目方面。2019年国家下达安徽省森林资源培育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1.6亿元,建设内容为人工造林 16 万亩、封山育林 41 万亩、退化林修复 7.8 万亩。其中安排到70个有扶贫任务县(市、区)人工造林15.3万亩、封山育林34.2万亩、退化林修复6.3万亩,分别占总任务的95.6%、83.4%和80.7%。

  在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方面。2019年省下达中央财政森林抚育任务150万亩,其中70个有扶贫任务县(市、区)安排113.5万亩,占年度总任务的75.67%。

  中央造林补贴任务方面。2019年国家下达安徽省中央财政造林补贴任务共计25万亩。在各地自愿申报的基础上,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大别山贫困地区和其他国家级贫困县。分解任务共涉及9个市33个县(市、区),其中贫困县21个,安排贫困县建设任务占年度总任务的81.44%。

  在申报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长江经济带珍稀树种保护与发展项目”时,结合扶贫攻坚的总体部署,优先安排贫困县作为项目备选县,规划参与项目实施的14个县(市、区)中,13个县(区)都有扶贫开发任务,其中国家级贫困县3个、省级贫困县2个。同时,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力度,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重点支持贫困地区,优先安排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大对贫困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将全省贫困地区天然林优先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补助范围,并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协议停止商业性采伐的天然林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补偿。支持贫困地区创造条件建立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并优先安排林业项目。2019年,全省贫困地区的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带动7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产业是扶贫的“发动机”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打通产业链就相当于把分散的战船整编成了一支舰队。我们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自然禀赋优势,不仅要培育好适应性、特色性产业,还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串起来,打造出一支引领脱贫的‘产业舰队’。”安徽省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安徽对纳入2018年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23.9万亩油茶、薄壳山核桃新造林分别按照非贫困县每亩500元、贫困县每亩600元的标准纳入2019年财政预算,并兑现了奖补资金。金寨、望江、无为、长丰等地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的油茶、薄壳山核桃等木本油料林造林奖补政策。2019年中央财政林下经济补贴中药材资金、省级林下经济补贴食用菌药用菌资金共3400万元,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共安排贫困县2010万元,占总资金的59%。

  在优化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方面,成功举办了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现场签约林业招商项目25个,签约金额153.7亿元,大会期间总交易额达25.4亿元。

  在推进森林康养业发展方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全国100家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名单中,安徽省有5家单位入选,涉及贫困地区的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和潜山市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省财政安排1750万元用于森林公园保护与建设项目,共涉及40处森林公园,其中14处森林公园分布在13个贫困县,项目资金约占总数的42%。

  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中央财政安排安徽国有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以及国有、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费共7521万元,其中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管护面积300万亩,落实补助资金4800万元。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加强天然林保护,对于签订天然林保护管护协议的贫困户,按照每亩16元的标准发放管护补助资金。同时,要求各地按照贫困户优先的原则,选聘天然林管护人员,有效促进部分贫困户就业增收。加大贫困地区及扶贫项目使用林地的支持力度。探索林业生态扶贫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发展电商相结合。探索林业生态扶贫与林业科技推广、林业科技支撑相结合。2019年将组织实施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5个,其中4个项目分别安排在太湖县、石台县、舒城县、叶集区等贫困县(区)。省财政安排给4个贫困县(区)的项目资金共180万元,占项目资金总额的40%。通过实施项目,将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林地有序流转、森林质量提升、特色基地培育。(本版图片由龙琳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