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迪:以柔克刚——转败为胜的法宝

 张班级管理 2019-10-10

午休时我接到一条短信:“老师,我是小西,请你以后不要把我当教材。谢谢!”

我立即明白,这是上午我在给二年级某班学生上课的时候,谈到哲学的 “爱智慧”,即对事物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探究事物的真相。当时我引申说:其实,我们遇事保持好奇之心,多问一些“为什么”,就不会在受到冒犯或冲撞时生气。比如,有一次我们班一个学生——这时我忽然想到这个班的很多男生和小西是好朋友,忍不住笑说:“呵呵,就是小西啊!他有一次在班里怒冲冲看着我生气,像看仇人一样。我当时莫名其妙,脑子却在飞快转着:‘他今天怎么了?他为什么这样对我?难道是我哪里得罪他了……这样一想,我只顾着反思自己的错误,我只想知道他生气背后的原因,就不再着急,因为我没时间着急了……”

当时我感觉用现实中身边的例子讲述,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没想到,小西却受伤了。想想也是,很多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在学生看来,却可能会大失面子。比如前段时间我看莫言一篇回忆自己上学时代的故事。说有一次学校集会,校长说话长篇大论,莫言急着要上厕所,喊了几次报告,校长都没听见,最终莫言受不住了,一边向厕所跑一边哭喊:“忍不住了啊,我拉了……”(大致意思是这样,原文我忘记了)这一行动导致全校师生——包括校长在内,笑得前仰后合。莫言现在不觉得说自己童年时期的“糗事”丢人,我们也感觉莫言当时很可爱。但是,我相信莫言在青春期的时候,谁要谈起此事,他绝对会生气恼怒的——这就是“时位之移也”。

现在再来看上午讲课举例的事,我真是对不住小西了。我只以我这成年人的观点来做事,却没想到小西会受不了。可见,就算我们一直怀着质疑自己的虚怀若谷的心,也有伤害学生的无意行为啊!

于是我急忙给小西回短信:“对不起小西,我以后不会再讲了,希望你原谅我。老师虽然是成年人,却也有考虑不周详的时候,我伤害了你,是我错了!”略一思索,我又发一条短信说:“谢谢你提醒了我,我不希望自己伤害任何学生——哪怕是无意的,我以后一定注意。”小西马上回复说:“嗯,老师,没事了。”

我好感动,孩子原谅我了。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引以为戒。克斯.范梅南在《教育机智》一书中说:“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一方面,教育者需要为了儿童的幸福随时准备站出来并接受批评。另一方面,教育学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活动,它必须愿意对它所做的和所代表的随时质疑”。

我深以为然——我们需要为了儿童的幸福随时准备站出来接受批评,并对自己的言行做质疑。一个敢于认错的个体,是一个灵魂不断得到净化、不断进步的人。因为真理永远都是相对的,老师与学生交往中的很多事情,根本就分不出个你是我非。倘若老师在受到学生反驳时,首先想的是保住“面子”,而不是敞开胸怀接纳不同意见,只怕我们会丢失更多面子。相反,当我们不是为自己的“面子”辩解,而是虚心接受批评,其实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学生如何知错就改,如何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如何用完美的眼光,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他人。这时,学生便会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才是既解决了问题,又保住了双方的“面子”。

教师对于自己与学生交往中的不足固然要质疑,对于自以为“真理在握”的行为,也不妨进行反思或率先认错。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谈到一个自己十分钦佩的私立学校女校长如何理想远大、目标明确,如何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如何办学成功等。我号召同学们向她学习,不要自甘平庸、碌碌无为……

我的话还没说完,忽然有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认为这个校长很成功,你认为她对每周、每天的学习、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值得我们效仿,我却认为很多人没有挑选她那样的学习、工作方式,也未必就不成功、不快乐,不过是你们不知道人家的成功和快乐罢了。”

被学生反对总是让人感到不舒服的,何况这个女孩子的语气很不礼貌?但我却不能不承认她说的有些道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在山道上披荆斩棘,在海湾里乘风破浪,或者在树枝头占尽风光……确实是一种成功,但谁能说心存善良、甘于贫困就一定是失败?

我连连向同学们道歉:“老师并不是强迫你们一定要接受我的价值观,我只是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供你们参考。如果我的说话方式有‘勉强’加给你们的嫌疑,我很抱歉,是我词不达意,对不起……”

这个女孩子马上说:“不是的,老师!我们还是要谢谢您给我们这些建议……”

认错,因此成为老师自我救赎的起点;认错,也因此成为师生重建信任的开始。

事后,我在这节课的反思里说:如果学生是田野里的花草树木,教师就应该像大地一样,为各种植物提供它们需要的营养,让它们自己去决定吸收什么,而不是仅仅提供适合某种植物——比如小麦、玉米生长需要的营养。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给同学们提供自认为合理的建议。但面对我们的建议如何选择,却完全在于他们自己……

再如,有一次,我在某班提问他们心理健康课讲过的内容,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在上节心理健康课堂上学习的“天底下三件事”包括哪些?(关于“天底下的三件事”后文《班风建设中的“大”和“小”》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当初我们的讨论很精彩,也很激烈,我以为同学们对这一知识掌握不错。但是,那天一个学生在纸上写的答案是:天底下只有三件事,那就是房子、车子和票子……

我看后不禁勃然大怒,大声责问他:“上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怎么写了一个这样的答案?敢不敢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你的答案念出来?”

学生马上涨红了脸,很生气地制止:“不要念,把这张纸还给我……”怒气冲冲,将纸夺了回去,对我横眉冷对,然后趴在桌子上再也不听我的课了……

事后,我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件事我有做的不妥当的地方(无论如何,师生感情的僵化就有我们老师的一部分责任)。想必那个男生已经很讨厌上我的课了吧!也许他以后就会跟我对着干呢!我该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再次到他们班上课,我首先真诚地向这个同学道歉:“对不起,上周课堂上我们发生冲突,是我错了。因为是否认真备课、上课,是我的事情;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我严厉批评、严格要求,也是我的事情。但学生接受不接受我的观点,却是学生的事情。我这样强迫你认可我的观点,就是在干涉别人的事情,这是导致我情绪困扰的最主要原因。老师曾经在课堂上对你们讲,不快乐的根源之一,就是总想干涉别人的事。现实里我却做不到尊重你的观点,总想干涉你的观点,这说明那些理论还没有内化为我自己的素质。这是老师错了,我向你道歉。”学生很吃惊地看着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您不要这么自责……”

我点点头,继续真诚地说:“现在,让我借用伏尔泰的一句话,对你做一下声明: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在“无条件尊重学生”一文里,我也曾引用过这句话)。作为老师,我还要提醒你的是:人并不是有了车子、房子和票子就会快乐,那房子、车子、票子更不是你想有就可以有的。所以,当你不快乐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我们这学期所讲的心理健康知识,想一想是否是不正确的观念导致了你的不快乐……”

这个学生连声说:“谢谢老师,我不该故意气你……”

文章读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感觉李迪做事太糊涂,太软弱,不分是非、不讲原则,只会道歉。其实,这不是不讲原则,而是坚信老子所说: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也就是说:天意想要让它收缩,一定是因为它不断扩张的缘故;天意想要削弱它,一定是因为它已经变得非常强大的缘故;天意想要废除它,一定是因为它过于兴盛了;天意想要去夺取、灭亡它,一定是它太不自量而越度。

这让我想到:学生逆反、抗拒我们的说教,是否因为我们的传授方式过于强势?

如此,让我们换一种说法:希望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先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希望学生接纳我们的观点,就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宽容;明智的老师不会气势汹汹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只有顺应学生的发展,才能更好陪伴他们成长。不要轻易去挑战青春期学生的自尊,他们需要的是保全、余地、推挡、遮蔽。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参天大树可能被吹翻刮倒,失去生命,柔弱的小草却能在风雨之后欣然挺立。所以,老师这样的“退一步”做法绝非软弱,仅仅是放下“争胜”,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质疑自己。这样的退让、质疑常常能在师生矛盾冲突激烈时 “釜底抽薪”,不但能有效地制止双方有不妥当行为,老师自己还能体会到“宽厚、善良”等人格魅力。当我们能发自内心地赞赏自己的时候,也就是在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