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连辖区也有一座千年古城,险些被人遗忘的历史名城

 悟道斋老来学 2019-10-10
5/26

门前有两对抱鼓石和石狮子,很多人都把书院大门前的抱鼓石当成上马石,它的准确名字是“门当”。武官府邸用圆形“门当”,寓意为战鼓,这与院落主人顾尔马浑将军的身份也是相符的,而上马石的外形通常比较规则,顶部平坦,适合上下马时踩踏。在临街一面的墙上设有两个六边形的什锦窗,以前很少使用六边形设计,东北民居大部分都是圆形或是方形的锦窗,此设计彰显大户人家的雅致。

<p>很多人不知道大连辖区也有一座千年古城,十一出游正当时,我从滨海公路附近的排石海滨和龙凤海滨出来打算去大连市,行车的正前方恰好是复州城,对于“复州城”这个名字早有耳闻,史料记载先有复州城,后有大连市,所以复州城的历史要比其他城市悠久很多, 复州设于辽兴宗没有具体时间,以前明代在辽宁南部设置海州卫、盖州卫、复州卫、金州卫,俗称金、复、盖、海,当时金州卫的主要功能是以防务为主,1925年以前,复州城是官府所在地,后来搬到了瓦房店,复州城逐渐落寞,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历史渊源故事。</p><p>既然路过复州城,不到横山书院就白来一趟,清朝末年中国有将近2000所书院,现完好保存下来的书院已经不多了,辽宁地区只剩下铁岭的银冈书院与复州的横山书院。横山书院位于瓦房店市复州城西街,书院是什么意思,它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算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高等教育机构,修建于道光二十四年,整体为清代建筑风格,这个书院历史久远,曾经是将军的府邸,但是将军当年还没有住进来,就离开复州,当地名流逸仕把将府邸改建为书院,以复州境内的一座名山“横山”作为名称,横山书院作为复州的最高学府,是大连地区最早的教育机构,被誉为复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p>
大连辖区也有一座千年古城,险些被人遗忘的历史名城
<p>1997年横山书院正式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岭的银冈书院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概因为保护更好,规模更大、成立时间更早。 横山书院占地大约为2500平方米,银冈书院占地面积大约为8800平方米。</p>
<p>书院门前竖立着一座横山书院的建院历史碑刻,我们就仿佛听见几百多年前的读书声。</p>
<p>门前有两对抱鼓石和石狮子,很多人都把书院大门前的抱鼓石当成上马石,它的准确名字是“门当”。武官府邸用圆形“门当”,寓意为战鼓,这与院落主人顾尔马浑将军的身份也是相符的,而上马石的外形通常比较规则,顶部平坦,适合上下马时踩踏。在临街一面的墙上设有两个六边形的什锦窗,以前很少使用六边形设计,东北民居大部分都是圆形或是方形的锦窗,此设计彰显大户人家的雅致。</p>
<p>东北人搞对象讲究所谓门当户对,啥是“户对”,它位于户对是门楣上方或是侧面,砖雕或是木雕,因为它要取双数,顾名思义叫做“户对”。东北民居“户对”典型样式为圆形短柱,“户对”的多少与宅院主人官品职位的高低有关,三品为四个,二品为六个,一品为八个,皇帝用九个,横山书院的大门上有四个“户对”,这与顾尔马浑将军当时的职位相符合,可能是因为翻修的原因,横山书院的“户对”已经没有了花纹和图案,此处有一点小小的遗憾。</p>
<p>进门之后可以看见建院历史的碑刻,我发现和门前的碑刻内容差不多,清朝咸丰年间,复州知州王廷祯主持重修和扩建了横山书院。从1844年至1905年这个期间段,横山书院考取科名的近300人次,其中庠生220名、贡生58名、举人10名、进士2名、翰林1名。这位翰林就是有“复州第一才子”之称的徐赓臣。徐赓臣 4岁能读百家姓,5岁能诵三字经,6岁能诵名贤集和唐诗三百首,被称为神童。后来徐赓臣谢绝任太子之师,又回到横山书院这里继续执教5年,复州城里唱戏他写过几个对联,提笔一挥将咸丰前大清皇帝年号按顺序融进当时的对联中,“顺天康民雍然乾坤嘉王道,治世熙务正是隆春庆诏光”,后来成为千古绝唱。</p>
<p>横山书院的建筑等级比较低,木构件都没有施彩绘,只是漆成暗红色。但在屋脊的处理上,仍有主次之分,大门及前、后院正厅等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正脊两端用了望兽,而东西厢房则是清水脊。古建筑中望兽的等级不如吻兽,这种低调设计和当时院落主人职位情况有所相关。</p>
<p>整个书院为二进院,院落中央为孔子雕像。</p>
<p>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分五经、四书、史书三部分,这些属于当年最基本的经史典籍,体现传统儒家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p>
<p>书院里面有一个藏书馆,内有中华传统文化等书籍,国庆节期间没有开放进入,隔着窗户看看。</p>
<p>院子里面的树,长得不知道是什么果实。</p>
<p>正房牌匾上写着四个大字,同沾雨露,辽宁画院名誉院长王堃聘撰写,寓意指不过分宠爱少数人,也不过分冷落少数人,平等地对待事物或人,与“雨露均沾”大体是一个意思。</p>
<p>正房两侧有月亮门通往后院,这几个月亮角门均由青砖砌成,上覆筒瓦门檐,瓦当图案为金钱纹,造型简单又不失细节。</p>
<p>何为瓦当,瓦当是指古代中国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我们在大连旅顺博物馆看见一个当年比较精美的瓦当,相比南方瓦匠们细腻的雕刻,还有是一定的差距。此图摄于大连旅顺博物馆。</p>
<p>这里可以看见横山书院的整体布局图,门房5间,大厅5间,东西厢房各7间,后厅11间,后院东西厢房各6间。</p>
<p>横山书院的建筑比较简单,但是门窗上棂花却是丰富多彩的设计,有盘长样式、井字样式、回纹样式、套方锦样式、步步锦样式、灯笼锦样式等多种,中国经典的传统窗棂花样式在这里都能看到,这是横山书院建筑的一大特色。</p>
<p>西侧厢房后身设置成一个碑林,碑林完整纪念复州城的历史变迁。包括明永乐年间所建石城碑、乾隆年间所建砖城碑、光绪年间重修复州城碑、清代爱国将领宋庆功德碑、民国十四年的迁署纪念碑等。</p>
<p>比如说重修州城碑记,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碑刻都存放于此地。我觉得要是路过复州城,一定要来这里看看。</p>
<p>摄于大连旅顺博物馆</p>
<p>这种臼应该用于捣米,不知道什么时期的石器了,没有文字说明,我们从旅顺博物馆看到其他的展出实物和图片,发现大连的稻作文化是从山东传到东北,很多瓦房店附近出土的文物,都与山东省有着丝缕关系。</p>
<p>古钟基本已经锈蚀透了,虽然复州城距离大海有二十多公里,这海风的力量还是无穷大的。</p>
<p>驮石碑的像龟一样的动物是传说中龙的第六子赑屃 ,这些历史文物雕刻不算细腻,整体建筑风格比起南方的雕梁画柱要差很多,这些和当年文化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p>
<p>横山书院也是经过多次翻修才能保存到今天这样,为了做到“修旧如旧”,当年向整个复州城征集清朝年间的瓦片,现在屋顶大部分是清代瓦片。剩余瓦片存放于角落中,就在我走出书院大门的时候,有几位外地游客想携带走一几块清朝瓦片,所幸被门卫在视频监控中及时发现,他们几人狡辩自己是中医世家,需要瓦片作药材器皿等等理由辩解,书院看门大爷不知其所云,后来交出瓦片就放他们走了,所做所为令人不齿,看来各种古建筑要防范偷鸡摸狗之小贼。这几个游客的外貌我随手就拍摄下来了,这里就不发他们照片了。</p>
<p>横山书院西侧外墙是复州文化馆,门前还有一些石槽,这些旧石槽,又大又沉,以前养过大牲畜,院里都会留下这么一口石槽,这个东西不容易被牲畜破坏掉,特别是重也不容易被偷,都说老物件越放越值钱,没准再过若干年,这些大石槽也会变成古董文物,民间传说石槽寓意时来运转,很多人喜欢收藏它,被人惦记上就不好了。</p>
<p>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不算很多,离开横山书院我们去附近的永丰寺和永丰塔,要是古城保护再完美一些,复州城就与兴城一样能成为县级市的中国古城,而现在的复州城仅是一个镇,光辉岁月一去不复返,这里没有门票,也没有收停车费,可以吃海鲜还看大海,各种瓜果甜美,复州城里的传奇故事数不过来,险些被人遗忘的千年古城值得顺路游览一番。</p>
5/26

门前有两对抱鼓石和石狮子,很多人都把书院大门前的抱鼓石当成上马石,它的准确名字是“门当”。武官府邸用圆形“门当”,寓意为战鼓,这与院落主人顾尔马浑将军的身份也是相符的,而上马石的外形通常比较规则,顶部平坦,适合上下马时踩踏。在临街一面的墙上设有两个六边形的什锦窗,以前很少使用六边形设计,东北民居大部分都是圆形或是方形的锦窗,此设计彰显大户人家的雅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