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世襄在下雪天架鹰捕兔,不仅丢了白鹰,还留下寓意深刻的歇后语

 历史解密坊 2019-10-10

民国时的北京城,提到王世襄先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我国著名的文物鉴赏专家,而且还十分得会玩,被誉为“京城第一玩家”。比如,斗蛐蛐,玩鸽子,遛猎狗和放猎鹰等等。就拿放猎鹰来说,王世襄先生曾留下了一句歇后语,至今还广为流传。究竟是什么歇后语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要说放猎鹰,就不得不说猎鹰是哪来的,而其中有3个关键之处,是您必须要先知道的,即抓鹰,熬鹰和训鹰。先说抓鹰,因为鹰是一种凶猛,而又机敏的鸟类,根本就不像抓一只麻雀那样简单,所以时常还需要两人合作,但对少年的王世襄的来说,他从来都不缺少抓鹰的搭档。
抓鹰第一步要先选对地方,在鹰常活动的山林里布置好鹰网机关。然后,在鹰网附近放上诱饵,比如活的鸽子,或者几只小麻雀,因为它们都是鹰爱吃的美食。紧接着,一人负责看管诱饵,另一人负责伺机拉网,一般王世襄都是负责拉网的,在鹰捕食诱饵的刹那间,看准机会后猛地一拉网,鹰便稳稳地落入其中。

抓鹰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去操作却往往比较困难,而且十之八九都会失手。但不管怎么说,王世襄费了几天的功夫,还是靠这种方式抓到了一只大白鹰。然后,就开始熬鹰了,顾名思义就是不让鹰睡觉,以此来消磨鹰不屈的野性。通常来说,熬鹰需要3-5天,王世襄同样也3-5天不睡觉,在笼子外放上鲜肉,然后不停地挑逗白鹰,直到白鹰不再乱扑腾,就算是熬成了。然后,再喂它吃肉,开始慢慢地训练捕抓野兔。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白鹰也就听话了,不管飞出去多远,都会飞回来落到王世襄的胳膊,或者肩膀上,让人看起来威武不凡。一年冬天,北京城下了一场大雪,王世襄放学之后就立马赶回家,饭都顾不得吃就架着白鹰往山里赶,因为他知道一场大雪后,山里的野兔就跑不开了,是个擎鹰猎兔的好时机。
在平日里,王世襄的白鹰捕兔本领还不错,因此这一次出来他自己也信心满满。王世襄刚进山,看到漫山的白雪就急不可耐了,他首先观察了一圈,要看到有兔子脚印才能放鹰。果然,没用一刻钟,王世襄在一棵大树后面,发现了几处密集的脚印,然后他就顺着脚印走过去。或许是兔子受到了惊吓,一只兔子猛地从大树后面窜了出来,在雪地里艰难跳窜逃亡。

王世襄一抖胳膊,肩上的白鹰就像箭头一样,“嗖”得一下向兔子飞出。王世襄得意的看着,以为这下兔子跑不掉了,可谁知白鹰在半空中却停了一会,结果给了兔子一个逃走的机会,几下跳到雪浅的树丛中消失了踪影。不过白鹰还是不甘心,也向远处飞去,寻找消失在雪地丛林里的兔子。
王世襄觉得事情不妙,因为白鹰飞得已经不见了踪影,他一直等到天黑都看到白鹰飞回来。王世襄只好懊恼地独自回了家。第二天,王世襄将白鹰丢了的事情,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同伴,结果一个老玩家告诉他,不是白鹰飞走了,而是它找不到主人了。因为鹰在白雪地里容易迷失方向,其实,别说是鹰了,人在雪地里呆久了都会患上雪盲症。

在此之后不久,北京城里便流传了一个歇后语:下雪天放白鹰——找丢。虽然这句话是说王世襄的,但其实并没有丝毫嘲笑他的意思,因为这就是当时老北京城里玩家们的一种习惯,权且叫做“逗乐”吧。不过,王世襄也吃一堑长一智,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感悟到了玩鹰的更深一层的奥秘。

如今王世襄先生早已离开了我们,但他做研究的态度,以及爱玩的性格,还都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人。其实,从儒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说王世襄先生真正的做到了“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的本身原理,从而获得内在的知识,最后逐渐成为一代收藏大家。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