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秘方方剂从晋唐至今已经多达一千九百多种。方剂学正是通过古人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验方,而又经过后人的不断试验发展而练就的传世名方。是中国医学的实至名归传世几千年瑰宝,中医以实用性简便性和有效性为特点,适用于家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调养。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病证虽一,但引起疾病之原因不同,故治疗方法和所用方剂也不同。病症因人而异,必须细心辨证才能正确使用,愿为患者与广大医务人员共勉。 秘方:生赭石30g(单包),大黄15g,旋复花20g,厚朴20g,枳实15g,姜半夏20g,黄连15g,黄芩15g,莱菔子25g。 用法:水煎服,少量多次频服。 病例:高某,男,57岁。患者小肠坏死术后腹胀难忍,无排气、排便,呃逆呕吐不止,诊断为高位绞窄粘连性肠梗阻。因采取保守治疗,行胃肠减压,二十四小时引出胃液两千毫升,多次灌肠后,仍无排气,有少许粪便,小便黄赤量少,病人呃逆声响,呕吐频繁,难以入睡,舌淡苔黄厚腻,脉沉滑有力。先用旋复花代旋复花代赭汤解其呃逆,服用两剂,呃逆基本消除,但仍无排气排便,仍呕吐,腹胀程度较前略有减轻。治以通腑泄热,破气活血开瘀。 秘方二:海藻30g,大黄25g,青皮20g,厚朴15g,枳实15g,桃仁20g,三棱15g,莪术15g,莱菔子20g,赤芍20g,生赭石30g,番泻叶15g(后下),甘遂末5g(单包冲服)。服用两剂后,泻下大量秽浊粪块夹有污水,病人随之排气,呕吐、腹胀基本消失。西医复查,肠粘连大部分缓解,以上方去甘遂,大黄减为10g,加西洋参、白术等逐渐调养,共服药月余,随访两年未复发。 方解:本方具有通腑泄热,破气活血开瘀之功。主治术后引起之高位绞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独特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献方人:张琪 首届国家级名老中医 备注: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三十克;一两等于十钱;一两等于三十七点三克;一钱等于三克;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零点三克;一分等于十厘;一厘等于零点零三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