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八卦掌歌诀第三句《滚钻争裹,奇正相生》作者:mao咪咪
“滚钻争裹,奇正相生”。此句含义是指技击中劲力运用的变化和产生。技击中尽力随着掌法,身法,步法的瞬间变化而变化。
“ 滚钻争裹”;滚为园形的悬臂动作,钻是手臂既要转又有向前的螺旋形动作,争是向外撑开,裹是向里扣抱。八卦掌的滚钻争裹四种劲力于技击中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对抗,是劲力保持圆满,中和。
“奇正相生”;也就是说劲力变化的矛盾产生了。奇与正是矛与盾,劲力变化离不开奇与正,刚劲与柔劲之变始终蕴含于奇与正之中。八卦掌一切劲力的相互对抗,在奇正的矛盾中发挥出来。
四种劲力必须结合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闪、拦、截等技法来运用。在步法、身法、掌法、眼法和精、气、神、意的作用下施展。交手中,滚中有钻,钻中带滚,争中含裹,裹中含争。体现出八卦掌的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变,变种化,化则变化莫测的技击特点。一身之劲练成一家。深如游龙,掌似闪电,步如流水,动则虎啸龙吟,静则如山似岳。
八卦掌歌诀第四句《龙形猴相,虎坐鹰翻》
(2015-10-07 16:48:36)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歌诀第四句《龙形猴相,虎坐鹰翻》作者:mao咪咪
此句指八卦掌运动中的象形取意。八卦掌非象形拳,乃求龙、候、熊、狮、麟、蛇、鹞、凤之神意和意和。
“ 龙形猴相”;形如游龙,会深如候。表现为怒发冲冠爆出掌,如惊涛拍岸,似岩石崩裂,转身、反身、柔身、拧身、旋身、背身、磨身,翻身像游龙一般迅疾,如灵猿一般敏捷。如闪电滑过,似流萤飘飞。
“虎坐鹰翻”;虎作并不是停顿,而是运动中蕴含着虎踞之像。具随时虎扑之雄,停顿是八卦掌技击的大忌,八卦掌歌诀云;“混元一气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招招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停顿技击就如同任人践踏的落地之花。虎做乃转身变式或换掌时瞬间的“坐胯”之势,虎踞龙盘,任何力量也推他不动。鹰翻,雄鹰凌空翻身扑捉目标,表现出稳准狠,又不失灵敏,洒脱之势。翻,是八卦掌技击一大特点,翻即打,翻即变。“翻”之际进攻防守,“翻”之际迂回伺机,“翻”之际应用滚钻争裹,“翻”之际脱身化影。
八卦掌歌诀第五句《拧转走转,蹬脚摩径》
(2015-10-07 16:48:19)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歌诀第五句《拧转走转,蹬脚摩径》作者:mao咪咪
“拧转走转”:乃练八卦掌高深功夫之大法。似围绕地球公转同时又有自转,掌势不变,目视掌指,头、肩、肘、腕、掌、腰、胯、膝、足以松沉中毫不用力,缓缓绵柔地绕园走转。此势为下动而上静,外动而内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迈里脚前行是摆布,为宁;进外脚是扣步,为旋。拧练刚劲,旋练柔劲。练功时,“应将胸腹中浊气呼出,再吸气,其意将地气从足底涌泉穴吸至丹田,以意定之,不得妄动。再吸气,其意将天之清气从头顶百会及双手劳宫降之丹田,使天地之气交合,名为天地交泰。待行动日久,丹田气自足,至此内气存于丹田,此亦为丹田内壮之功”。
“蹬脚摩径”;沿圈走转,负重之脚如船篙划船,拳谚说;手似电,身如风,得势全凭后足蹬。八卦掌之动非随便之动,需须遵如下之规;后蹬劲给大地一个作用力,然大地有返还体内一个反作用力,就是这个反作用力催促你动。走转、起落、进退、纵横都要随着这个反作用力而动,千万不可妄动。双脚轻提轻送,走转如猫行,缓、慢、轻、匀不停顿地向前趟出,后脚必须贴着前脚胫骨摩径而行过,此乃减轻心脏压力、避免身体失重,更有助于收肛和缩肾,内气不泄。正所谓身如轻舟走,脚与地面通,百会纳清气,周身一团神。须练至“只见物行,不见流水”,功夫才能上身。。
“走”是八卦掌功夫之大法,日积月累的走,可“走”出内气鼓荡,可“走”出金刚之“球体”可“走”出先天之无极之体,“走”尽坎坷成大道。
八卦掌歌诀第六句《曲腿蹬泥,足心含空》
(2015-10-07 16:48:08)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歌诀第六句《曲腿蹬泥,足心含空》作者:mao咪咪
绕园拧转走转中双腿适度弯曲,以站起便利为准。不可忽高忽低,双腿如缓缓行进的汽车轮子,身体稳稳的坐在车里。
“曲腿趟泥”;曲腿行进,曲腿拧旋走转为八卦掌练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小窥。蹚泥,如行进在泥泞水坑中,如履薄冰,似临深渊,久之,达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肋开而张。懂海川祖师八大弟子之一马维祺先师,淖号“煤马”,是卖煤胚子的,每天傍晚叫工友将煤面和黄土堆好,再浇上水,便吩咐工友回家,他挽起裤脚在煤堆里“卦”掌蹚着拧旋走转,说不上几个时辰,直到将煤泥和好为止。老辈人练功之艰辛可见一斑,的高深功夫实属不易。
“足心函空“;拧旋走转中双脚心始终保持涵空之状,足心不涵空落地就没有力度,就没有整体之势,不涵空十趾就抓地不牢,就练不出”虎坐“之功。足心涵空乃悬起涌泉穴,以防内气泄走,保丹田之气。
八卦掌第七句《起平落扣,连环纵横》
(2015-10-07 16:47:11)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第七句《起平落扣,连环纵横》作者:mao咪咪
“起平落扣”;走转之双脚于摆扣时必须平起平落,里脚直进平落,外脚平起落扣。使四肢整齐划一,进里脚的摆步要摆的直而平,进外脚扣步仍要扣的平且稳。两腿如同剪子股状。双手臂与身体形成拉弓状。以身带动后足前行时后腰部肌肉使劲,也就是俩肾俩側的肌肉产生力量带动后足前行,与重心脚摩径而过。双脚能随心所欲地平起平落、里摆外扣,须全身之整劲方可到达。换言之,双脚平起平落是外练整劲、内炼气力归丹之法。需常年走转不辍,寒暑拧转不断,晨昏坚持不停。拧旋走转时不犯揭踢(提后足跟),亮掌(翘前脚掌)之错。两脚要形成倒八字或丁子步落地,这是八卦掌功夫在拧转走转中对双脚的最高要求。
“连环纵横”连环,是在动的同时变化不断;纵,侧是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是裹其力开阔而莫扬。八卦掌以步法为根,掌法为主,身法为本,走转为法。纵为顺势,横为逆势。由滔滔不绝拧旋走转中生出不断之势势连环,连环中生出闪展腾挪之招招纵横,连环纵横中往来无间断,如怒涛翻滚,一泄千里。高低、左右、上下、刚柔随势而变,忽纵忽横,左纵右横随他而动。此乃“漂而不浮,柔中见骨”之功。意识不断,劲力不断,步法不断。临阵技击表现轻如飞絮,又坚如金钢。虎威比猛,鹰隼比疾。纵横交错,八方游走,九宫飞穿。身随步变,步随掌换。
八卦掌第八句《腰如轴立,手似轮行》
(2015-10-07 16:46:58)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第八句《腰如轴立,手似轮行》作者:mao咪咪
“腰如轴立”;腰在八卦掌中的作用就四肢而言,起着主与帅的作用,就整个身体而言,起着轴承的作用。总而言之,用要带动周身。拳谚云;练武不练腰,终究艺不高。闪展腾挪中将腰松开并活起来,极大发挥轴承之作用,外力一碰就旋转,腰为掌法、身法、步法发动之机关。故上下、左右、前后、反正之趋向合宜又得力,皆以腰为主宰。关键在于转之灵,活之疾。技击时,曲腿而沉腰,为发招做准备,力不求重,气不要浊,但气势如猛虎下山。
'手似轮行’;抽身换掌,连环纵横地进攻与防守时,双臂如车轮旋飞无间。双掌之变化遁阴阳之理,前掌为阳,后掌为阴,瞬间换势则阳掌变阴掌,阴掌变阳掌,时阳则阳,时阴则阴,阴而阳,阳而阴,阴阳互易。肩在掌前,掌在脑后。达至手似轮行之功须足之牢,胯之灵,腰如轴,周身各处不得着力,心神意自然集中。
八卦掌第八句《腰如轴立,手似轮行》
(2015-10-07 16:46:58)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第八句《腰如轴立,手似轮行》作者:mao咪咪
“腰如轴立”;腰在八卦掌中的作用就四肢而言,起着主与帅的作用,就整个身体而言,起着轴承的作用。总而言之,用要带动周身。拳谚云;练武不练腰,终究艺不高。闪展腾挪中将腰松开并活起来,极大发挥轴承之作用,外力一碰就旋转,腰为掌法、身法、步法发动之机关。故上下、左右、前后、反正之趋向合宜又得力,皆以腰为主宰。关键在于转之灵,活之疾。技击时,曲腿而沉腰,为发招做准备,力不求重,气不要浊,但气势如猛虎下山。
'手似轮行’;抽身换掌,连环纵横地进攻与防守时,双臂如车轮旋飞无间。双掌之变化遁阴阳之理,前掌为阳,后掌为阴,瞬间换势则阳掌变阴掌,阴掌变阳掌,时阳则阳,时阴则阴,阴而阳,阳而阴,阴阳互易。肩在掌前,掌在脑后。达至手似轮行之功须足之牢,胯之灵,腰如轴,周身各处不得着力,心神意自然集中。
八卦掌歌诀第十句《桩如山岳,步似水中》
(2015-10-07 16:46:28)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歌诀第十句《桩如山岳,步似水中》作者:mao咪咪
“桩如山岳”;“桩”并不是站定不动,而是与闪展腾挪中瞬间的“坐桩”动作,八卦掌桩功乃是活步桩,又叫“行桩”,是与周而复始拧旋走转中“坐桩”。基本步法为里摆外扣,行功中,步与腰为轴,腰与腿为轮。头顶天,脚入地,一步一桩,如山岳那样稳固,显示出强大力量也推他不动的雄壮气势。
“步似水中”;八卦掌的趟泥步于悠然之中又体现出沉稳与敏捷,蹚行的摆步、扣步、进步、退步、转身步、连环步等,结合身法、掌法与连环纵横中施展出轻灵,疾如鹰隼之步法,此步法不可不花大力气去练去悟。若进退涣散,便让别人有隙可乘。进側先进前步,推测先退后步,欲回身先摆步,欲转身先扣步。虚步为抽身灵便,实步为发力之根。发右掌先进左步跟右步,发左掌先进右步跟左步:或发右掌进右步跟左步,发左掌进左步跟右步。
步不活側掌法乱,步不快側掌法慢,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一步练错百步歪,练掌容易走步难,难就难在一“活”字上。
八卦掌第十一句《火上水下,水中火轻》
(2015-10-07 16:46:10)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第十一句《火上水下,水中火轻》作者:mao咪咪
以上第一至第十句歌诀概括的都是如何修炼外形。八卦掌极端重视并严格要求形体的训练。形通神而又生神,神通形而又生形,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中达形神兼备。歌诀第十一句至第十七句讲的是如何修炼内功。
“火上水下”:实指坎离交宫,水火相济。八卦八门中“火”为离门,为阳,五行中属“火”,方位正南。“水”为坎门,为阴,五行中属“水”,方位正北。这里的“火”是指人体五脏中的“心”,在著名的《九要论》中说:“心为火,而有炎上之象。”“心火动而相随,无不奉命也。”心是人体全身的指挥者,“心如猛虎”是内家功夫关于心火的说法。“水”是指人体五脏中的“肾”,肾为水,有润下之功。肾为先天之本,诸脏之源。“故肾水足,而金木水火土莫不各显机焉”,“肾气一动快如风”。八卦掌功夫炼至此层次,就将达到火降水升,水火沸腾。这句话是传统解释八卦中坎卦和离卦的说法。“火降水升,水火沸腾”,从字面上看是火与水的关系,在人体上是心与肾的关系。
"水中火轻“;水火不相容,成为常理,可为什么要”沸腾“呢?水比火重,若达到
’水火沸腾”,必须火在下而水在上,经过火的燃烧,使水沸腾。说明功夫练到这个层次后,水与火通过人体这个再造鼎,是水与火很快交融,火之燃烧使水沸腾,产生气归入肾。所谓“肾气一动快如风”,欲达到水火交融,应于拧转中胸要空要畅,心要虚要静,裆要涵要裹。功夫练之此,内劲如虎,身法如龙,一触即发,有感皆应。
八卦掌第十二句《意如飘旗,又似点灯》
(2015-10-07 16:45:32)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第十二句《意如飘旗,又似点灯》作者:mao咪咪
“意如飘旗”:八卦掌动则须以意为引导。古代练兵、打仗都要听命于令旗,意就是全身各关节、各器官的“令旗”。在意的统帅下宁转走旋、连环从横、闪展腾挪。得了意,功乃之高,形也不重要了有成语“得意忘形”为证。举手投足皆为法,法人于闲庭信步中。所以,八卦掌之功以意为先可事半功倍之成效。
一是用意调息,控制动作与呼吸相结合,虚者吸,吸侧蓄,实者呼,呼则发。二是用意积气,将气深入到丹田积存,以深、细、匀、缓的腹式呼吸法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使体内能源物质和能量物质吸收储存增加。三是用意领气,将丹田积存之气引至全身,用意运气和用意练掌同时进行。达到意到气到步道劲到;达到劲未到而意已吞。
“又似点灯”:与“意如飘旗”虽然意思相近,但提出更高要求。前者道出意志重要,后者说明“神”的不可或缺。“神”与一“意”紧密相连,神与意合就会产生“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之势。聚五脏之神于一身,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神相聚,神鬼难逃。炼神意之法以松静为本,松能通窍,静能养气。松与静、神与意相合落实到攻防搏斗中能达到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变、变中打、打中化、化中变、变测变化莫测之效。
八卦掌第十三句《腹乃气根,气似云行》
(2015-10-07 16:45:19)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第十三句《腹乃气根,气似云行》作者:mao咪咪
“腹乃气根”;腹,丹田也,此句含义是说八卦掌运动、发劲都要以丹田之气为主,在意的指挥下调动丹田积存之气像水银一样流动全身,毫无滞处,且运用灵活。意之想,气之到,行之随,纯是自然。功夫练至此能坚其骨:壮其体,身体拧旋和顺,手足起落、摆扣整齐无散乱。还须顺中用逆,逆中行顺。
“气似云行”:将呼吸之气深入至丹田,不可猛然一呼一吸,而是向空中流云那样徐缓均匀的吸入,又慢慢的呼出。切不可急呼急吸,此为行气之大忌。缓呼慢吸可达“气遍周身得自然”之效。日久,气腾形随,以气帅行。行与气为纵横之本。
八卦掌歌诀第十四句《意动生慧,气行百孔》
(2015-10-07 16:45:07)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歌诀第十四句《意动生慧,气行百孔》作者:mao咪咪
“意动生慧”:八卦掌的运动不但受意念支配而施展,而且亦生出妙不可言之奇势异功,意之动,生之“慧”生大智慧。意念用的越好,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有序化也越好,可培养出机警、敏感的素质,上借下势,下借上势,沉借浮势,浮借沉势,沉中有浮,浮中有沉。诸靠刚猛我皆依,脱身化影示神奇。意动之,举手投足随心所欲,势法随意而变之。不停息的拧旋走转,滔滔不绝中阴阳互易,刚柔相济。神不离气,气不离意,神气意相依,或推或托,或带或领,或摆或扣,或指东击西,或指南击北。轻描淡写信手拈来,来无影去无踪,令人胆寒。究其奥妙,乃意动生慧其自然之理。
“气行百孔”:气乃生命之本,意之引气运至周身无阻碍,身体舒畅,精力充沛。续四稍出劲,内外相合;四肢八卦和身体八卦相合;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相合;刚劲和揉劲相合;下与上相合。以气催力,意到气到劲到。内气行云般贯通四肢百骸,虚实变化迅疾无常,发劲、转化变化莫测。不想而行,不思而动,吐纳自然而然,得形神兼备之妙
八卦掌歌诀第十五句《展放收紧,动静圆撑》
(2015-10-07 16:44:54)
转载▼
原文地址:八卦掌歌诀第十五句《展放收紧,动静圆撑》作者:mao咪咪
“展放收紧”为动与静,为开与合,为静中寓动,为动中寓静。展放是进攻反击,为开,外刚内柔:收紧是防守待机,为合,内柔外刚。展放如猛虎下山,虎入羊群,收紧如湖水静平静无波,中枢神经镇静,无杂念,凝神专注。展放的势法需舒展远放,收紧的招数应内收外紧。发之于外谓之展放,合之于内谓之收紧。发之于外的展可收之于内,收之于内的紧可发之于外。
“动静园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的极处就是静的发源,静的极处就是动的起端。《易经》曰:惟阴阳不测之惟神。阴为静为柔,阳为动为刚。动静相互转换,又相互作用。以柔运刚才是真刚,以刚运柔才是真柔。刚柔变幻莫测,时刚则刚,时柔则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刚而柔,柔而刚,练功和技击时双手臂要园撑,走弧线,与身体产生对抗力。圆撑可以保证身体转换灵敏,如球体一碰即转,且劲力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