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定义富翁

 枫叶飘然居 2019-10-10

                                                     作者:沈云驰

      今天,富翁需要重新定义,因为,财富取得的方法在改变,成为富翁的指标在改变,富翁的角色也在改变。

                                                         新富翁的六条路

        就新致富方法而言,希望成为新富翁的人会发现:人类致富的途径虽然越来越多元,但没有太大的改变。无论是公元前三千年的古文明,还是今天的资讯时代,致富的途径大多不离下列六种。

      第一种,也是最为人所知的,是经商。

      人们最喜欢为这种富翁计算财富,而且乐此不疲地每年更新。最有名的是美国的《福布斯》和《财富》杂志,每年都会自掏腰包为富豪们计算腰包里的斤两。

       这种富豪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也是最令敬佩的一种富翁,例如王永庆、施振荣、亨利.福特、松下幸之助、李嘉诚、郭鹤年等。他们的致富方法,通常是先筹(存)一笔钱,雇用一群人,组成一家公司,生产与贩卖某种产品和服务,然后用赚来的钱雇更多人,组成更多公司,生产与贩卖更多产品或服务,赚更多的钱。

       另一类则是所谓的“职业经理人”,这种人有时会和前者一起集资创业,有时则是从创业者手中接下经营重担,成功之后借由高薪、分红、配股而跻身富豪之列,美国奇公司前总裁威尔许、惠普总裁菲奥莉娜,便是这种富翁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成为富翁的方法,不靠经营实业,而是通过投资。

      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种人的特点,是通过精确的市场分析,把钱放到赚钱速度最快的投资工具上。如果你在1965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到了2000年,你将成为坐拥5100万美元的大富豪。假如你在1978年买了彼得.林区接手操盘的“麦哲伦基金”,1990年林区退休时卖出,1万美元也会变成700万美元。

         第三种致富的途径,不创业,也不投资,而是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可能是所有富翁当中最有趣也最能产生励志效果的一群人。足以致富的技能几乎包罗万象,无论是运动、演艺,还是发明、写作,都有机会实现“知识就是财富”的愿望。在体育界,美国职业运动员年收入动辄百万美元;在演绎界,好莱坞一线演员如汤姆.克鲁斯、麦克.道格拉斯,演一部片子的酬劳在2000万美元以上;许多发明家也是重要的富翁一族,例如发明灯泡的爱迪生,发明俄罗斯广场的鲁比克(东欧国家第一位百万富翁),发明新时代交通工具平衡车的迪恩.卡门等,他们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财富;此外,还有无数杰出的律师、医生、会计师、工程师、财务顾问等专业人士,以“高于正常速度”累积财富。

       第四路致富的途径,则是靠先人遗产或配偶财产发达。

       因祖产致富的富豪,在任何社会中都举足轻重,例如中国台湾的辜振甫家庭、大陆路的荣毅仁家庭,以及如今逐一跃上舞台的富二代们。因嫁娶而跻身豪门的富翁,如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因娶富孀而名列富翁榜的美国国父华盛顿。据统计,全球最有钱的400位亿万富翁中,有四成左右是靠继承遗产而来。

       在上述四路方法之外,还有两种致富的途径也经常有人前仆后继地投入。

       一种,寄望于横财。比如买彩票、在投机市场中押对宝。

       另一种,由从政取得财富。这就是世人所唾弃的贪污腐败、官商勾结等行径。

                                                         新富翁的两个定律 

       选对路径之外,新富翁要想成功,还必须和历史上的富翁一样,执行下列两条“致富定律”。

       定律之一:收入必然大于支出。

       很多人期待成为富翁的理由之一,是想尝尝挥金如土的滋味,但如果真正进入富翁的世界,就很容易发现成功的富翁很少挥金如土。相反,他们往往“视土如金”。高收入的人不一定会成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是那些“低支出”的人。富翁很少换房子、很少买新车、很少乱买股票,他们致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长时间内的收入大于支出。  

       这个结论看来再简单不过,却是区隔富翁和穷人最重要的界线。任何人违背这种铁律,就算收入理高、财富再傲人,也迟早会摔出富翁的圈子。更妙的是,一旦顺应了这条铁律,散去家财的富翁,也可东山再起。

       定律之二:财富必然来自财富。

       很多人都知道“以钱滚钱”,“利上加利”的道理,却没有多少人能体会它的威力。别以为“以钱滚钱”需要高超的投资技巧和眼光,更别以为所有富翁都很会这一套,可就算最不会理财的富翁,财富累积的速度也远远超过穷人的想象。举例来说,在中国台湾地区,一个拥有1000万元存款的小富翁,只要把钱以年息4%放定存,一年光是利息收入就有40万元;月薪3万元的小上班族,就算不吃不喝辛勤工作一整年,也存不足这个金额。

       这还只是最不会赚钱的富翁,倘若和巴菲特一样把钱用来投资,年均回报率达到30%,几乎每隔3年,存款就会增加1倍。

        换句话说,成为“有钱人”的第一步,就是得先“有钱”。这句话听起来矛盾,却指出了穷人最难下咽的事实:假如你对于增加收入束手无策,假如你明知道收入有限却任由支出增加,假如你能从收入和支出之间挤出储蓄,并且持续拉大收入与支出的距离,你成为富翁的机会微乎其微。

                                                         摘自《从富翁、非富翁到新富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