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汉帝国 30分2.罗马帝国 27分 3.安息帝国 20分 4.贵霜帝国 18分 5.安度罗国 12分 6.北匈奴汗国 9分 7.达契亚国 9分 8.麦罗埃王国 8分 9.阿克苏姆国 6分 10.康居国 5分 大事记 公元58-63年,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争夺亚美尼亚及附近地区,互有胜负。 公元68-69年,罗马帝国克劳狄王朝的统治被推翻,韦柏芗建立弗拉维王朝。 公元79年,汉帝国儒家学者举行白虎观会议,正式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 公元89-91年,汉帝国军队连续三次北征,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单于被迫率部西迁。 公元96年,罗马元老院推举涅尔瓦担任元首,开始了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 公元65-100年,贵霜帝国征服印度西北部。 50-100年世界十大强国评析 这个时期,汉帝国国力强盛,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罗马帝国经过两次王朝更替的内乱之后,由安敦尼王朝恢复了稳定的秩序。到世纪末,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人口分别为5000万和4350万,疆域面积分别为570万和550万平方公里,均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其它国家,而两强之间则在经济、文化、资源等方面均各有千秋,难分上下。相比之下,汉帝国在对内部和周边地区的控制上更高一筹,而罗马帝国对其它文明区域的辐射更为广阔。安息帝国仍然处在一流强国之列,但内忧外患不断,实力有所削弱。贵霜帝国在西北印度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并与罗马帝国从东西两个方向挤压安息帝国的生存空间。本个世纪末,农耕文明核心区域形成四大帝国并立,其中汉与罗马最强,安息与贵霜次强的格局。 1.汉帝国 30分 89-91年,汉帝国军队连续三次主动出击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单于被迫率部西迁,后来掀起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浪潮。匈奴从此不再成为汉帝国之患。汉帝国使者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再次加强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保持了丝绸之路东段的畅通。100年前后,汉帝国疆域面积达到约57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约5000万。 公元65年,汉明帝派使者去天竺求佛取经,两年后两位在大月氏传教的天竺高僧随使者来到洛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庙,这是中国官方正式引入佛教之始。公元79年,汉章帝召集大儒在白虎观开会讨论五经异同,这次会议上确立了“三纲六纪”(后演变为“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成为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并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 2.罗马帝国 27分 克劳狄王朝末代元首尼禄(54-68年在位)是个极品暴君,使整个帝国陷入混乱之中。韦柏芗(69-79年在位)平息了内乱,建立了弗拉维王朝,并残酷地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后又平定了高卢部落和莱茵河区行省的反抗,重新稳定了整个帝国。但弗拉维王朝传到了图密善手里,因与元老院矛盾激化而被推翻。96年,元老院推举涅尔瓦担任元首,开始了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罗马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 本世纪的罗马尽管仍是内乱不断,但还是进一步扩张了领土(不列颠南部、毛里塔尼亚、小亚细亚一部分),也稳定了原来的势力范围(巴勒斯坦、高卢、莱茵河等),总体而言仍处在上升阶段。公元58-63年,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争夺亚美尼亚及附近地区,互有胜负。公元100年前后,罗马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约55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约4350万。 3.安息帝国 20分 这个时期,安息帝国仍然是罗马帝国最强的对手,双方争夺的重点是亚美尼亚,竞相把自己的代理人扶植为亚美尼亚国王,沃洛吉西斯一世(公元51-80年在位)曾因亚美尼亚问题,在58-63年跟罗马名将科尔布罗兵戈相见,双方互有胜负,最后达成妥协,亚美尼亚国王人选由安息君主提名,再由罗马皇帝加冕。公元70年,安息帝国的版图面积约为2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840万。 70年代之后,安息的北部和东部不断受到阿兰人和西徐亚人的侵扰,而它在阿富汗东部和印度北部的属国,则于公元75年被新兴的贵霜帝国吞并。帕科路斯二世(78-105年在位)时期陷入连续不断的皇位纷争之中,在他死后不久,安息帝国便出现分裂。加上其东部贵霜国家兴起带来了新的冲击,总体而言安息帝国已走到了下坡路。 4.贵霜帝国 18分 丘却就的儿子阎膏珍继位之后开始向印度进军,征服了西北印度,将领土扩张至恒河中游,月氏人的文化也逐渐印度化。到本世纪末,贵霜帝国的商品经济已相当繁荣,阎膏珍发行的一种足色金币印证了这一点,这为贵霜帝国下一个世纪的更大作为打下了基础。 贵霜的崛起,威胁到了中西亚霸主安息帝国,侵入了安息帝国东部的势力范围,双方开始发生冲突。贵霜人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主动与罗马帝国联络结盟,以夹攻安息帝国。与此同时,贵霜帝国在控制了中亚的康居和大宛之后,准备向中国西域进军。公元90年,贵霜副王谢的大军为汉帝国使者班超所败,被迫纳礼求和,退出了西域。公元100年前后,贵霜帝国的版图面积达到约23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约1020万。 5.安度罗国 12分 安度罗仍然是印度南方最大的国家,在贵霜帝国强大起来之后,成为阻挡贵霜人向南印度发展的主要力量。 6.北匈奴汗国 9分 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之后,南匈奴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北匈奴留在北方草原,仍然经常侵扰汉帝国边境,但遭到汉、南匈奴、鲜卑、乌桓的夹攻,力量大为削弱。从72年开始,汉帝国多次对匈奴用兵,75-76年双方围绕西域展开了一场争夺战。89-91年,汉军连续三次北征,大败北匈奴主力,深入到匈奴的核心区域燕然山、金微山,北匈奴单于被迫率部西迁。 7.达契亚国 9分 公元87年德凯巴鲁斯即位后加强军队建设,加固城堡,达契亚国势渐强,拒绝承担罗马元首规定的义务,先后两次击败罗马将军和皇帝图密善的入侵。罗马元首图拉真即位后,先后于101-102年和105年两次大举入侵达契亚国,德凯巴鲁斯组织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达契亚国灭亡,成为罗马的行省。 8.麦罗埃王国 8分 位于苏丹北部的麦罗埃王国仍处于强盛时期,并维持与罗马帝国的盟友关系。罗马帝国尼禄的时代曾经向麦罗埃派出过一个使团,打算取道麦罗埃远征,但没有实行。 9.阿克苏姆国 6分 位于今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克苏姆国,在公元1世纪开始兴盛起来,定都阿克苏姆城。该国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着与阿拉伯半岛、波斯甚至印度进行海上贸易的传统。其王族自称是犹太国王所罗门的后裔,因此其王朝被称为“所罗门王朝”。 10.康居国 5分 康居国大致位于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锡尔河以北和哈萨克斯坦丘陵地带,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在汉与匈奴争夺西域的战争期间,不断有斗争失败的群体逃入康居国,使康居的人口不断增加。公元1世纪后期是其强盛时期,一度在中西亚与安息、贵霜形成鼎立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