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氏粉蚧防治技术

 桃园庄主 2021-06-22

康氏粉蚧防治技术

康氏粉蚧又名梨粉蚧、桑粉蚧。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危害桃、梨、苹果、葡萄、杏、李、梅等多种果树。

注:该图片来自百度

危害症状

以成虫、若虫刺吸果实、叶片、嫩枝汁液。嫩枝被害后,常肿胀,树皮纵裂而枯死。被害果实生长发育受阻,果面脏,严重降低果品质量。特别是套袋果,果柄、果脐处易发生康氏粉蚧,虫体多集中在果实梗洼处取食,被害处有白色蜡粉(容易与果实白粉病混淆,仔细观察会发现米粒大小康氏粉蚧)。

视频:果柄处的康氏粉蚧

多集中在梗洼(果柄)处


果面脏

形态特征

①成虫。雌成虫呈扁椭圆形,体长3-5mm(毫米)。身体为粉红色,表面覆有白色蜡粉,体缘有17对白色蜡丝,最末1对特长,接近体长。雄成虫体长约1mm,体紫褐色,翅透明。

②卵。椭圆形,长约0.3mm,浅橙黄色。数十粒集成1块,外覆白色蜡粉,形成白絮状乱囊。

③若虫。体扁椭圆形,长约0.4mm,浅黄色,外形似雌成虫,体表有蜡粉。

④蛹。仅雄虫有蛹,长约1.2mm,浅紫色,触角、翅和足均外露。

发生特点

该虫1年发生2-3代,以卵在树皮缝隙或石块、土缝中越冬。桃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为若虫。第1代若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下旬;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8月下旬。雌雄成虫交尾后,雌成虫爬到枝干粗皮裂缝内或果实梗洼处产卵,有的将卵产在树下表土内。成虫产卵时分泌棉絮状蜡质卵囊,卵产在卵囊内。康氏粉蚧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处,故果实套袋为该虫提供了适宜场所,导致套袋果实康氏粉蚧危害程度较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冬季人工刮除枝条上的老翘皮、彻底清园,清除虫卵来源。果实套袋时,扎紧袋口,阻止害虫进入袋内危害果实。

②化学防治。早春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机油乳剂。第1代若虫发生盛期(5月中下旬),树上喷洒吡虫啉乳油、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螺虫乙酯、毒死蜱、杀扑磷等。套袋果一定要在套袋前和套袋后喷药防治该蚧壳虫,严防该虫爬上果实和进入果袋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