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之一】 凡人禀命有二品:一曰所当触值之命,二曰强弱寿夭之命。所当触值,谓兵、烧、压、溺也。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兵、烧、压、溺,遭以所禀为命,未必有审期也。若夫强弱夭寿,以百为数,不至百者,气自不足也。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始生而死,未产而伤,禀之薄弱也。渥强之人,不卒其寿。若夫无所遭遇,虚居困劣,短气而死,此禀之薄,用之竭也。此与始生而死,未产而伤,一命也,皆由禀气不足,不自致于百也。 【拙解】 决定人寿命的情况无非有两种:一是遭逢意外而终止生命,二是由身体强弱而决定寿命的长短。遭逢意外,是指战争、火灾、土压、水溺等。身强而长寿或体弱而夭折,是指由个人体质的强弱而决定的寿命长短。战争、火灾、土压、水溺,由个人所承天命决定,未必有确定的日期。若论身体强弱所决定的寿命长短,以百岁为基数,活不至百岁的人,是其自身气有不足。身承气盛则其身体强壮,身体强壮则其命长;体内气弱则其身体虚弱,身体虚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出生即死,是因未产出时便已有损伤,所承之气过于薄弱。气强体健之人,不会在寿至之前猝亡。如果没有遭逢意外,空虚而居困于劣习,则会因气短而死,这是因为所承之气少,用尽而身亡。这种情况与出生即死,未产出时便已有损伤,同属一命,都是因为身体承气不足,自己活不到百岁。 【小议】 人生于世、存于世,不易。遭逢意外确实无奈,如若真是命中注定,便也着实无法逃避。那么还有“强弱寿夭”之命呢!生而气薄,后天可重聚、补强,“不卒其寿”仍可期;生而气盛,如若后天无节耗损,也必有用竭之日,寿短无怪。所以,抛却“所当触值”之命,“强弱寿夭”多可由个人后天意志所左右。乐观的豁达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所在。宽容处世,乐享此生!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作者在著作中以当时少有的唯物主义思想,对皇朝统治集团崇尚的儒学、神学的虚伪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批驳。 《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人生一大乐趣。 |
|
来自: 紫微o太微o天市 > 《王阳明心学等其它哲学派别知识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