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想象我所说的是司母戊鼎、大克鼎等,但绝对不是,庙堂有庙堂之高,江湖有江湖之远,纵横江湖数十年,今天我们细品你必须知道的十五件青铜鼎 ,回顾拍卖市场上顶级的青铜鼎。青铜器自带王者回归的气势。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三或四足,两耳,通常刻有精细的纹饰。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而上升为礼器,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列鼎通常为单数。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 古藏社查找所有大拍卖行的青铜重器,整理出近几年拍卖市场中的青铜鼎,按拍卖价格排序,呈现给大家最为精彩的国之瑰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收藏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 商末/西周早期 青铜天黾父庚方鼎 2×25.5cm 估价:400,000-600,000 GBP 成交价:2,389,000 GBP (含买家佣金) 來源 伦敦苏富比 拍卖日期:2015-05-13 铭文:己亥?(扬)见事于彭车吊(叔)商(赏)?(扬)马用作父庚尊彝天黾 商晚期 兽面纹天黾己方鼎 高21.2cm;宽17.8cm 估价:7,500,000-8,500,000 HKD 成交价:16,100,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保利香港 拍卖日期:2018-04-02 款识:(天黾)己 此鼎方口折唇,双立耳略微外侈,直壁平腹,四棱和四壁正中出戟,戟上有齿。下承四圆柱状足,瘦而有力。双耳外侧饰鸟目纹,填以雷纹。鼎身四面饰以相同的纹样组合,即以正中出戟为中轴,上部对称饰两对凤鸟纹,下部以出戟为鼻,饰兽面纹一面。兽角和身分离,为商代晚期及早期之风格。兽面纹之上再饰阴纹窃曲纹,其上凤鸟纹亦复如是,阴阳相间,俨然立体。主体纹饰之外,再以雷纹填地,雷纹线条极为均匀劲道,分布密而不乱,以当时注模翻印技术来看,可谓耗时耗工之雕琢。四足饰阴线简化之蝉纹。此鼎身被浅锈,发色青绿,铜质精实,金中泛灰。整器棱角分明,纹饰铸造细致传神。鼎内壁铸铭文:己,以常见的金文释读方法来看天黾为氏族名,近人又常释为天鼋,「己」为谥号。有天黾铭文的器物历代虽皆有记载,但有出土地可查的仅有两件,一件出土于殷墟的商晚期青铜爵,见《1987年秋安阳梅园庄南地殷墓的发掘》,图八:5,《考古》,1991年第二期;一件出土于陕西干县,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献侯鼎,铭文记载成王在宗周行赏献侯之事,见游国庆,《吉金耀采—院藏历代铜器》,台北市:国立故宫博物院,2015年。天鼋二字亦见于《国语·周语下》:「王曰:『七律者何?』对曰:『昔武王伐殷⋯⋯星在天鼋。⋯⋯我姬氏出自天鼋⋯⋯』」,此处又做方位解,指代齐地。郭沫若及之后的学者一度认为天鼋及轩辕,1980年代于省吾将此铭文释为天黾,其论述十分精辟,此处从其说,见于省悟,《释黾》,载于《古文字研究》第七辑。存世天黾器制作皆精美大气,不论如何隶定铭文,此族在商末之西周早期颇为显赫当为学者的共识。综上,天黾族是一个源远流长,绵延数百年,在商周两代都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国族。天黾己方鼎为该族青铜礼器又增添了新的一员,再者此鼎铸造规整精良,纹饰精美华丽且立体感极强,实为商代晚期青铜方鼎中出类拔萃的精品,有极高的历史价。 西周晚期 青铜龙纹鼎 高53.5cm;宽48cm 估价:5,000,000-5,500,000 HKD 成交价:10,350,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保利香港 拍卖日期:2018-04-02 此鼎圆唇略微翻折,两侧唇沿上铸纽绳状方耳。鼎身上阔下窄,腹壁由是微鼓而向下缓收。底部下铸三足,足为半空心,足壁较厚,内壁尚余范土。外壁上半部分出扉棱,两侧铸兽耳目,组成兽面纹,兽面纹下起两匝弦纹。鼎身口沿之下饰几何状抽象龙纹,龙作回首状,尾爪呈锐利三角形,数组首尾相连组成环带绕鼎一周。龙纹带饰之下起一匝粗棱,余无他饰。此鼎体量巨大,而体态轻盈,龙纹带饰亦颇少见。此鼎形制、纹饰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宫柳鼎近同,唯耳部、腹部、足部略有差异,南宫柳鼎时代为西周晚期偏早时器。与此鼎形制相同或相近的半球形腹、蹄形足的圆鼎主要流行于西周中晚期;另外,颈部所饰身体呈三角形的夔纹同样也流行于西周中晚期。综上,这件夔纹鼎的时代当在西周中晚期。这件夔纹鼎体量较大,器形规整,整器庄严而厚重,具有重器之气;其形制、纹饰时代特徵明显,是西周中晚期青铜器中的精品。 西周 兽面纹方鼎 高24.5cm 估价:7,000,000-8,000,000 HKD 成交价:8,850,000 HKD (含买家佣金) 匡时香港 拍卖日期:2017-10-02 参阅:中国青铜器全集(西周1)说明:方鼎四壁面均饰曲折角兽纹,内有铭文25字(其中合2),隹(唯)三月王才(在)成(周),(诞),珷(武王),(裸),自(郊),咸,王易(钖),(德)贝廿朋,用乍(作)宝(尊)彝。铭文上的蒿即是镐,现今陕西安附近,周武王灭商后在此建都。成周在现今洛阳附近,武王的继任者成诏令召公和周再此建立东都,从而加强对东部地区的统治。这段铭文不仅证实了献记载,还弥补了记载的不足。方鼎铸铭文超过二十字的极为少有,此内壁25字纪事铭文实属罕见,纹饰布置清晰规整铸造及打磨工艺均是上乘方鼎皮壳锈色呈现西瓜绿色,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保存得极好的精品是这么多年来各大甩卖行从未有过的,目前为止拍卖过最多铭文的方鼎是2015年苏富比于伦敦的那场拍卖,内铸有超过二十字铭文,时至现在再没有出现过像此鼎如此多铭文铸字的方鼎。此件青铜方鼎原为一对,另一件现存于上海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之一,中国青铜器全集 (西周1)的封面图案就是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另一件方鼎。 商晚期 告田鼎 高21.6cm;宽16.4cm 估价:5,800,000-8,000,000 HKD 成交价:7,670,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保利香港 拍卖日期:2015-10-06 铭文:「告田」鼎为立耳,方唇,直腹,三柱足。周身满布雷纹锦地,腹部饰大兽面纹,两只眼睛圆鼓,身体与兽面相连卷曲向后,身体下方有一独立卷曲的足。兽面之上还有一龙纹装饰。此鼎纹饰华美,工艺精利。鼎内铭文「告田」二字。「告」应是族号,目前已知告族青铜器至少有四十余件。路国权曾做过系统研究 他认为「在告组青铜器群内部。又可划分为以告依次担任过官职名称(「册」、「宁」、「永」、「正」、「亚」、「田」)命名的六个组,这六组铜器整体年代相对集中,但又可以根据管制的次序去别处相对早晚关系。」目前有明确出土地址的告族青铜器皆出自安阳地区,铜器本身又反映出告族地位很高,看来一定与殷商王室有着重要的关系。告字在西周金文中不见,也许被周人所灭。告田之田通甸,也就是《尚书·酒诰》中所述「侯、甸、男、卫、邦伯」的称谓。大多数学者认同田是一种官职的称谓,主要承担为王治田的工作。同时在甲骨文中可见田也有武装,已经作为商王征伐方国时所倚的力量。有些学者认为「田」已经属于诸侯了。但是裘锡圭的研究似乎更客观而全面。他认为「根据甲骨卜辞和古书的训诂,大体上可以肯定「侯、甸、男、卫」这几种诸侯名称,都是由职官名称演变而成的。侯的本职是为王斥候,甸的本职是为王治田,卫的本职是为王捍卫。「男」本作「任」,其本职是为王任事,职务范围大概不如其余三者明确。第一批具有诸侯性质的侯、甸、男、卫,是分别由相应的职官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而形成的。中央王朝应该是在承认了这种由职官发展而成的诸侯以后,才开始用「侯、甸、男、卫」等称号来封建诸侯,并把这些称号授予某些臣属方国的君主的。」这件商代晚期,很可能出土于殷墟的青铜鼎,其精湛的艺术魅力背后还隐藏着其所有者显赫重要的地位。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商晚期 青铜共父乙鼎 高26.7cm 估价:6,000,000-8,000,000 HKD 成交价:7,552,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保利香港 拍卖日期:2018-04-02 铭 文:共父乙 来源:奥地利著名收藏家、建筑师Julius Eberhardt(1936-2012年)旧藏说明:此件青铜鼎厚唇口,上有对称立耳。口沿下短束颈,腹部圆鼓下收,相对较浅,底接三柱足,是商代晚期鼎之造型,属殷墟四期。鼎腹满工装饰,以典型的三层花技法而成。纹样横向由鼎的六个扉棱间隔,纵向上下两分。上层纹饰主纹作弯角鸟纹,两者一组,以扉棱为轴,对称排列。鸟纹凸出眼睛,前喙下勾,弯角是其特征:角向身后,根部足,尖部弯曲而上。弯角鸟纹在商末周初盛行一时。下层以三个外卷角兽面纹作主纹,三条扉棱为鼻基线,三条为兽面分割线。兽面双目凸出,轮廓完整,内有阴线绘出瞳孔、耳、口、角等。兽面纹和鸟纹之外皆以细密的云雷纹填充,形成突出器表的浮雕效果,层次鲜明,狰狞凌厉。鼎的三足一周,阴线呈倒三角的蝉纹。这种蝉纹没有羽翅,是处于复育阶段的幼虫,在商末周初,常作为辅助图案装饰。鼎内壁有铭文共父乙三字,为共氏为祭祀父乙之器,属祭辞。祭辞有简式和繁式之别,简式仅有被祭对象,如父甲、祖丁等。繁式则有祭祀者族名、私名、官名、祭祀对象甚至器名,如戈父乙、小臣作父乙宝彝等,此件属繁式祭辞。1978年陕西凤翔长青镇出土共父乙甗,亦为商末周初器,与此件铭文相同,乃一主之器,可作参照。 商 青铜龙纹方鼎 高21.2cm;宽17.8cm 估价:3,500,000-5,000,000 HKD 成交价:7,080,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保利香港 拍卖日期:2017-04-04 铭文:舟 此鼎方唇外折,两侧铸双立耳,直腹下收,四棱出戟,平底下承四圆柱形足。口沿下饰双身龙纹,龙首呈灵芝形,龙身饰菱形纹饰。龙身上下曲折,尖尾上卷,龙身弯折处饰圆形六点纹饰,颇为少见。余部填以雷纹。鼎身正中一块长方形区域光素无纹,左右下三面饰以乳钉,乳丁做三排。此鼎四面皆以此为饰。四足上半段,饰高浮雕兽面纹,纹样源自牛首。兽目突出如乳丁,瞳孔下陷。兽面之上再錾刻阴线纹样。此类方鼎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西周早期之后便是圆鼎为大宗。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有一件相似的龙纹乳丁方鼎可以作为参考,见杉村勇造,《中国古铜器》,昭和四十一年,日本出光美术馆, 图版84。出光所藏龙纹方鼎,尺寸、形制、装饰和此件几乎一样,惟高出两公分。陈梦家所著《 殷周青铜器分类图录下》著录另一件龙纹乳丁方鼎亦可作为参考,见松丸道雄改编《殷周青铜器分类图录下》,1977 年,汲古书院,图版A72·1·2·3。来源:1.日本藏家旧藏2.日本东京中央,2015年9月3日,编号0325。 商晚期 青铜小臣軎方鼎 高22.5cm;宽17.7cm;长13.5cm 估价:6,000,000-8,000,000 HKD 成交价:7,080,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保利香港 拍卖日期:2016-10-04 铭文:中小臣軎䵼 此鼎方唇外折,双耳里于口沿两侧,略微外翻。鼎身斜直,四壁平整,四棱及四面正中出戟。鼎口沿之下饰凤鸟纹两组,以出戟为中轴线对称。凤鸟纹之下铸饕餮纹一组,凤鸟及饕餮表面再饰以阴线,是以浮雕层次更为丰富。凤鸟纹和饕餮纹之下以雷纹填地,铸工细密。平底,下接四圆柱足,足身饰阴刻蝉纹。器表发绿锈,间露黑锈,古意穆然。这一器形和装饰风格延续自商代晚期,可参见安阳戚家庄东出土的「爰方鼎」,见《中国青铜器全集卷二》,编号43及50。商代卜辞和西周早期的铜器上都出现过不少有「小臣」铭文,根据学者的研究商王朝在内服方面,主要从后备人员中选拔商王朝的重要官员,可能与「臣扈」、「臣沚」等商王朝的重臣相比还处于成长和训练阶段,故被称为「小臣」。这批后备人员有的来自外国族,有的是商王子嗣,还有的是女性。他们担任的职务各不相同,商人往往在»小臣»上加上他们所担任的职务或所来自的国族来区分他们。在外服方面,商王朝常从内服小臣中挑选成员回他们所来自的国族担任军事首领。通过内服小臣训练外服军事首领是商朝控制方国的手段之一,见王进锋 《殷商时期的小臣》,2014年,《古代文明》。《说文解字注》:「中,内也……内者、入也。入者、内也。然则中者、别于外之辞也。」有学者认为,「小臣」是指那些服侍于本宗族的异性宗族成员,和商周王室喜欢自称的「大邑」、「大邦」相对,见周言,《释「小臣」》,《华夏考古》,2000年第3期,页104。然而,目前出土的带「中」字铭文器物并无作为内臣的例子,倒是有数件作为人名的先例,时间集中在西周早期。如中作且癸鼎(《集成》:图一),《金石录》所录的(图二)和陕西省岐山县出土的一件中簋(图三)。这几件铭文中的「中」字与此件十分相似,其中中作且癸鼎之「中」更是如出一辙。所以此件拍品的「中」当作族名解。「小臣」之后的「軎」,除此件外,目前仅见于西周早期的■鼎(图四),乃是軎吊(叔)赏赐之后,氏所作之器。《说文》:「軎,车轴端也。从车,象形。」 「軎」本意仅为车轴部件而已,因为缺少其他铭文实例佐证,姑且将「軎」释为官名,或许是专司车马之职位。综上所述,「中小臣軎䵼」可以理解为,在中族司车马的内臣所作之鼎。 商晚期 青铜口龙纹扁足鼎 高27.5cm 估价:2,200,000-3,000,000 RMB 成交价:5,520,000 RMB (含买家佣金) 來源:西泠印社 拍卖日期:2015-12-26 铭文:□。说明:扁足鼎是特殊功用的鼎,和一般列鼎不构成必然的组合。殷墟小屯333号墓曾出有小圆鼎和扁足鼎各一。殷墟妇好墓亦曾出妇好鸟形扁足鼎三具,高度口径基本相同,大小一致,另有扁夔龙足鼎一具,较前三者为大。传世的扁足鼎大小形制各异,但尺寸高度基本在十到三十公分之间。小型扁足鼎的足部有时连铸一箅形盘,用以盛放炭火,以温暖食物,但炭火可置放量少,因此认为是辅助性餐具。扁足鼎的另一个显着特征即圆鼎者多浅腹立耳。圆腹扁足鼎从商代早期开始出现,至殷墟时期发展到鼎盛。西周初年偶有见到,但数量稀少。此件扁足鼎方唇口沿,其上立耳向外微微展开,短束颈,扁浅腹。腹身主纹为“T”形角兽面纹,兽面鼻基起棱脊。兽面可见圆形凸起兽目,身躯以深峻的云雷纹组成。三足为整件器物的点睛之处,为三条头上尾下的龙纹。龙面向外,嘴部张开,头部比例较大,身躯扁直,尾部向外卷曲翘起,铸造纹饰繁简结合,层次分明。腹身内部有铭文“□”,为族徽。从风格判断当为商晚期殷墟三期器。递藏:弗里茨·佩兹什柯(Fritz petzschke)家族旧藏。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得自中国。展览:科隆亚洲艺术博物馆借展,1970年至2013年。 商晚期 青铜兽面纹鬲鼎 高20.6cm 估价:3,500,000-5,000,000 RMB 成交价:4,830,000 RMB (含买家佣金) 來源:西泠印社 拍卖日期:2018-07-07 说明:鬲鼎俗称分裆鼎,是鼎和鬲的混合体,上部似鼎,下腹似鬲,但又承一段较长的锥足或柱足,不完全和袋足的鬲相同。商代早期出现鬲鼎,到商晚期发展壮大。西周早期,鬲鼎的分裆已十分模糊,器型蜕化,与鼎不分。此件商晚期鬲鼎熟皮壳,显已历久传世。方唇口,上有立耳。束颈略高,下有三个袋状腹,每一腹下有柱足。整器采用三层花技法装饰,颈部六出脊,每段空隙中有三个横向蚕纹,以出脊为轴对称分布,辅以云雷地纹。商代蝉纹没有翅翼,有未成虫和成虫两种形式,因长方外形,横竖都可安置。在商末周初的青铜器上,一般作为次要的纹饰,如鼎的腹部蝉纹可直置,并在蝉纹外围作倒三角图案,称为三角蝉纹。在觚的脰部、壶的圈足、卣的提梁,则用横置的形式排列,蝉多为成虫有二足或四足。三个袋状腹有三出脊,以此为鼻基装饰羊角型兽面纹。羊角型兽面纹实体是羊头,角根上翘向下内卷,犹如四羊方尊的平面图。这种角型的兽面纹,具有羊蹄的很少,大多是锋利的兽爪。此兽面双角粗壮有力,布满条条纹理,兽爪弯垂,狰狞瑰丽。这种兽面在已知青铜器上出现甚少,极为珍贵。递藏:1. 卢芹斋(C.T.Loo)旧藏。2.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Jacques René Chirac)旧藏。 商晚期 青铜光鼎 高17cm 估价:3,500,000-5,000,000 RMB 成交价:4,255,000 RMB (含买家佣金) 來源:西泠印社 拍卖日期:2017-07-15 出版:1.罗振玉《贞松堂吉金图》卷上第三页,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王献唐《国史金石志稿》第一八四六页,青岛出版社,2007年。3.陈望衡《狞厉之美——中国青铜艺术》(Chinese Bronzes: Ferocious Beauty)(英文版)封面,亚太图书(Asiapac Books),2001年。著录:4.王辰《续殷文存》卷上第七页十二号,考古学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二第四页八号,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6.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第十四至十五页,第零零四四号,1981年。7.严一萍《金文总集》第十六页,第零零四七号,艺文印书馆,1983年。8.《殷周金文集成》第三册,第二三三页,第一零二五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4年。9.《金文引得》第一七一页,第二九五一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刘雨、沈丁、卢岩、王文亮《商周金文总著录表》第一六三页,第一一五零号,中华书局,2008年。11.《青铜聚英——中国古代与鄂尔多斯青铜器》,香港艺术馆,1990年。12.《中国青铜器萃赏》,新加坡,2000年。13.《金木水火土特展》,香港艺术馆,2002至2006年。铭文:光。说明:此件侈口方唇,束颈鼓腹,沿上设一对立耳,圆底下承三条柱足。颈部环饰弯角兽体鸟纹,以扉棱间隔,腹饰垂叶蝉纹,均以云雷纹为地。弯角鸟纹的特征是在鸟的脑后有一弯角,角根粗壮,向下弯曲,尖部向上,流行于商末周初。蝉纹同样在此时流行,双目突出,不做翅翼,多用于辅助纹饰。在鼎腹部时,多竖构图,此件就是一例。鼎腹内壁近口沿处铸有“光”字铭文。鼎下垂的鼓腹,根部略粗的腿,都与安阳西北岗商末束颈立耳青铜鼎相似,为商晚期器。器形周正敦厚,铸造工艺精湛,尺寸虽小然体量厚重,为商代晚期同类青之翘楚。递藏:1.罗振玉收藏。2.思源堂收藏。 西周 青铜兽面纹三足鼎 高23cm;宽17.1cm 估价:2,800,000-3,000,000 RMB 成交价:4,082,500 RMB (含买家佣金) 來源:上海匡时 拍卖日期:2017-11-05 铭文:“中妇将鼎” 来源: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戴润斋”专场 Informing the Eye of the Collector: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from J.T. Tai & Co.参阅:《故宫铜器选萃》,国立故宫博物院,1970年3月,图版8。《中国古铜器》,杉村勇造着,出光美术馆,1966年,页92-93。1989年平凡社出版,出光美术馆编辑发行《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の工芸》,图版2饕餮文鼎 西周。《CHINESE CERAMICS,BRONZES AND JADES: IN THE BARLOW COLLECTION》 by Michael Sullivan B.14 Pl.152a说明:鼎,煮食器也。自青铜时代,鼎作为西周礼乐制度的一部分,上至天子用九鼎,下到元士用三鼎,象征权利等级。本品为鬲式鼎,立耳,鼓弧腹,器底呈三袋状,下承三柱状实足。此种形制承商周分裆鼎形式而来,相对于园鼎和方鼎数量很少,且只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十分珍贵。纹饰结构严谨,刻画精美,腹部以云雷纹为地布饕餮纹,兽面以鼻梁为中心与三足相对,上饰一条夔龙纹带。整个器身图案清晰外凸,兽面狰狞,双眼突出,满覆商周兽面纹凶猛神秘。内刻四字铭文“中妇将鼎”。整器色泽统一,呈棕黄,包浆凝厚,保存非常完好,实为鼎彝精品,历经年月洗礼,精美依旧,尤为难得。 晚商 公元前十三至十一世纪 犬祖辛祖癸鼎 高26cm 估价:450,000-650,000 USD 成交价:586,000 USD (含买家佣金) 來源:纽约苏富比 拍卖日期:2015-03-17 出版:王辰,《 续殷文存》, 1935年, 上卷,页21,图9罗振玉, 《三代吉金文存》,1937年,卷三,页1,图3严一萍,《金文总集》,1983年,台湾艺文印书馆,编号075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1984-1994年,北京中华书局,编号02113王献唐,《国史金石志稿》,2004年,青岛出版社,编号2011.2刘雨、汪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200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号60吴镇峰,《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号01499 说明 圆体深腹,三柱足,双立耳,通体饰花纹,颈部为蛇纹、火旋纹,中央为大兽面纹,双目突出,足上为竖蝉纹和 S形纹,底纹为填漆云雷纹。此器体型超过一般商鼎,纹饰优美,再有六字象形铭文,可谓商代铜器中罕见之极品。来源:David A. Berg 收藏纽约佳士得2000年9月21日,编号160伦敦苏富比2002年6月19日,编号73亚洲私人收藏 此鼎铭文共六字:犬祖辛祖癸享「犬」为作器人名,这只鼎是犬用来祭祀他的祖先辛和癸的。犬为商代显赫人物,铜器铭文中常有「亚犬」之称。1959年5月河南安阳后岗殉葬圆坑出土的《戍嗣子鼎》(《考古学报》1960年1期图版贰)记载了商王在宗庙里赏赐戍嗣子;铭文结尾的签名为 「犬渔」。可推测二人都是带兵打战的王子。甲骨文中亦有犬侯率众族伐周和用人牲的记录(《合集》6812, 《屯南》2493)。可见,犬侯应当是一位商王朝的重要军事首领(或为一位王子)。传世和出土的商晚期及西周早期青铜器上也常常出现「犬」的名字。商代青铜器上有「亚犬」、「史犬」之称的记录。合集6812正:乙卯卜,允,贞,令多子族比犬侯轐周,载王事,五月。合集6812正:乙卯卜,允,贞,令多子族比犬侯轐周,载王事,五月。屯南2493:辛巳,贞,犬侯以羌,其用自。该铭文笔法粗旷有力,有一种象形文字之美。商代带铭青铜器多为单名、族徽、或祖先祭名;超过三或四字的属于凤毛麟角,十分珍稀。 商 兽面纹鼎 高23cm;宽19cm 估价:3,800,000-4,500,000 HKD 成交价:4,484,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保利香港 拍卖日期:2018-04-02 商末/西周初 青铜饕餮纹方鼎 「壴父丁」金文铸款 高26.2cm 估价:120,000-150,000 GBP 成交价:368,750 GBP (含买家佣金) 來源:伦敦邦瀚斯 拍卖日期:2018-05-17 来源:香港梦蝶轩收藏 展览:1990年10月12日至12月2日于香港市政局暨香港东方陶瓷学会「青铜聚英:中国古代与鄂尔多斯青铜器展览」展出 2001年9月21日至2005年10月5日于香港美术馆「金木水火土:香港文物收藏精品展」展出 2012年2月12日至11月7日于香港中文大学美术馆「云行雨施:中国龙文物」特展展出 出版:J.Rawson及E.Bunker着,《青铜聚英:中国古代与鄂尔多斯青铜器》,香港,1990年,页98,编号19 《金木水火土:香港文物收藏精品》,香港,2004年,页1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