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庆皇帝处死和珅后,大清朝堂为何没有波动?嘉庆:我有三招

 数字人生6688 2019-10-10
导语:和珅之死的确出乎文武百官的预料,昨日还前呼后用的和大人,今天就成了镣铐枷锁傍身的阶下囚;大清朝堂似乎即将迎来史无前例的暴风雨,当所有臣僚都攥紧拳头担心头上的乌纱时,却意外地发现嘉庆皇帝仍然笑脸依旧,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公元1796年,清嘉庆皇帝承接大统,却依然被乾隆皇帝以“训政”为名进行管制;可当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立马对和珅进行了制裁;按理来说,和珅在朝廷之内党羽众多,嘉庆皇帝的贸然行动,肯定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可是和珅之死为何没能掀起朝内一丝丝波澜呢?别急,编者这就给您说说:
乾隆皇帝是大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最有福气的皇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没有爷爷康熙皇帝时期的“三藩之乱”与“外族之祸”,也没有如父亲雍正皇帝般“九龙夺嫡”中诸多手足相残,似乎乾隆皇帝天生就是皇帝命。在无尽的奢靡享受之中,乾隆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更令他欣喜的是,在自己的余晖晚年,还遇到了人生知己——和珅。和珅,字致斋,是镶黄旗钮钴禄氏人;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来说,和珅祖上并无显赫之人,根本无法为其提供良好的上位条件,故此他很可能会沦为万千八旗子弟中的一员。
索性和珅聪明好学,最终以才学与圆滑打动乾隆皇帝,令自己平步青云;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和珅受到的荣宠是极为巨大的;百官见乾隆皇帝如此喜欢和珅,便开始对其争相巴结;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的官员似乎只知道有乾隆皇帝与和珅,而不知在龙椅上还坐着一位嘉庆皇帝。公元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在龙榻之上已经奄奄一息,而看似焦急又悲伤的嘉庆皇帝,却在嘴角边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乾隆皇帝龙驭殡天之后的第二天,嘉庆皇帝便宣布了和珅的数条罪状,将以前备受父亲恩宠的和珅下狱。
此时的和珅依然抱有一丝幻想,认为嘉庆皇帝根本动不了自己,可惜他却想错了,嘉庆皇帝的雷霆手段给了他致命一击;和珅只能在狱中含泪悬梁,留下身后无数的财宝与骂名;自此之后,朝堂之上再无威风的和大人,大清国似乎从没有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可怖之事,仍然君臣相敬相爱。此时有读者就会好奇,和珅在朝堂之上树大根深,大多数官僚都与其有所交集,为何无人想为其报仇呢?退一步讲,和珅之死起码要造成大臣们人人自危的恐慌,他们又如何会平静的可怕?想要揭开问题的谜底,我们还是要从嘉庆皇帝的手段谈起,我们还是来说说他的三个终极手段:
1.早有预谋
嘉庆皇帝处置和珅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的;在嘉庆皇帝的眼中,和珅在朝堂之上经营多年,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与自己抗衡;如果乾隆皇帝驾崩时将大统传于嘉庆,初登大宝的嘉庆皇帝羽翼未丰,肯定斗不过和珅,起码来说,和珅的庞大势力也会是自己亲政的最大障碍。可是乾隆皇帝的“训政”却帮了儿子的大忙,在“训政”期间,乾隆皇帝依然靠着权威压制着和珅,而为嘉庆皇帝留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也正是在这段期间,诸多大臣也看出了嘉庆与和珅斗争的苗头;历来喜欢随风倒的大臣们,自然要仔细掂量一下双方的实力;一边是即将失宠的旧臣,另一边是准备统御万里河山的新君,投靠谁的阵营自然一目了然。不仅如此,嘉庆皇帝已经将和珅作为假想敌,同时也意味着二人之间必有一“战”;在政事都由乾隆皇帝亲自审批的情况下,轻松的嘉庆皇帝可以专注于制定惩治和珅的计划,毫不夸张的说,此时的和珅早就成为了即将进瓮的老鳖!
2.杀伐果决
从嘉庆皇帝处决和珅的时间来看,其心急程度已经说明了本人的态度;和珅深知嘉庆皇帝的想法,并且还在为自己的未来左右考虑;摆在和珅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积聚力量实行不臣之举,推倒年轻的嘉庆皇帝;二是以退为进,主动交出所有权力,带着一家老小告老还乡,兴许还能保住一条小命。根据当时的局势来分析,第一条路只能是痴人说梦,而第二条路则不符合和珅本人的性格;正当和珅左右为难时,嘉庆皇帝立马宣布其罪状,并将之打回原形;如此令人猝不及防的举动,不仅和珅想不到,其手下党羽也未及预料;等到众人都反应过来时,嘉庆皇帝早已经稳稳地控制了大局,即使乾隆再世也无济于事了。
3.拉拢人心
古人有句成语说的好,叫做“困兽犹斗”;和珅虽是百足之虫,却死而不僵,其手下死党依然可以对其全力营救,毕竟此事关系到自己的安危荣辱。
可是嘉庆皇帝的做法却巧妙无比,和珅被宣布成罪大恶极之人后,所有罪状罗织在一起完全可以株连其九族;但令人奇怪的是,此案伏法之人唯独和珅一人,就连作为额驸的和珅儿子丰绅殷德也只是被降级,并由嘉庆皇帝赏赐了用于生活的银钱,其他人更没有被追究责任。
嘉庆皇帝如此“穷寇勿追”的做法,让和珅的旧党羽看到了生的希望,也懂得了誓死追随和珅是一口火坑的道理;在屠刀与蜜糖的夹击之下,所有人都会不由自主的选择独善其身,默默的看着和大人自己孤零零奔赴黄泉。
不得不说,嘉庆皇帝是一位政坛高手,在他的手下,一位史上最大的佞臣被轻松地扳倒,似乎一切都显得尤为轻描淡写;可是第二天上朝的大臣们都知道,大清朝堂上刮进来的和煦微风,却夹杂着一丝丝血腥的气息……
[参考资料:《大清王朝未解之谜》 《和珅传》 《清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