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是何原因,相见为何如此亲切,有何故事?

 铁血老枪 2019-10-10

《忽必烈的导师》 / 文:青年谈历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

1251年,成吉思汗生前最为疼爱的孙子——蒙哥在经历了众多大臣的多方的刁难,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终于成功的继承可汗之位。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自从他的养父窝阔台去世后混乱的政治局面,使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的蒙古军人们重新拾起了当初和成吉思汗一起打天下时的那股子冲劲。

在他即位之后,开始更改之前的一些制度,废除一些不合理的规矩。另一方面他率领军队重新开始自己的扩张之路,蒙古军队在他的带领下一时之间竟无敌手。虽然他的能力很大,对于人才的运用也是很到位的,但是他平时不苟言笑、沉默寡言,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只知道练习骑射,和部下比赛打猎。就是这么一个平时十分无聊的人打起仗来却也是毫不含糊的,1257年攻占了云南大理,平定了南方。

在攻占大理之前还很好的解决了自1247年吐蕃归顺蒙古帝国后的一些很棘手的矛盾问题,自此西部地区就此平定,再无波澜。1258年蒙哥率大军进攻南宋,1259年在他攻打四川钓鱼城的时候,不幸被炮石击中,不治身亡,当时年仅52岁。1252年蒙哥命令自己的弟弟忽必烈率领16万人在宁夏的六盘山集结,准备出兵进攻云南大理,随着蒙古帝国的不断扩张,领土面积愈来愈大,所管辖的人口数量和民族种类也是与日俱增,即使蒙哥的手段再高明也不能保证让每个民族都满意,所以民族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了,他们现在急需一个新的精神支柱来支撑这个强大的国家。

就在这个紧要的时候忽必烈把目光看向了藏传的佛教,因为这件事情刻不容缓,所以还在六盘山备战的时候,忽必烈就已经连夜派人把萨班的继承人从凉州接到了六盘山。在和他的交谈中,忽必烈对八思巴的学识教养赞叹不已,二人相谈甚欢,甚至结成了忘年交,在他回到凉州之后,还是对忽必烈这个忘年之交念念不忘,毕竟很少有人能和他人一见如故,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一点对八思巴的影响很大,所以最后他选择带着他的弟弟一起去投奔忽必烈,想要和他一起并肩作战。

因为他从小就在蒙古的皇室长大,所以他不仅懂得蒙古的语言,还知道蒙古皇室之间的政治权利的争夺有多么激烈。1256年他来到云南大理来投奔他,从他来到云南大理的投奔他的那一刻,忽必烈就十分信任他,放心的把一些琐事交给他来处理,这让八思巴对他更加衷心,在以后漫长的时间里,无论什都无法动摇他对忽必烈的衷心,1265年忽必烈派遣八思巴和他的弟弟回到已经离开了21年的故乡萨迪,来此协助他管理吐蕃。

他们二人也没有辜负忽必烈对他们的信任,清查户口,制定法律,把吐蕃治理的很好,建立起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政权。1270年八思巴被封为帝师,是吐蕃地区的最高长官,他迎来了人生辉煌的最高点。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的呢?我是青年谈历史,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