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耀彬 2019-10-10

      今天早上遇到开春以来第三场雨,不能出去锻炼,留在家里,看雨、听雨、写雨。2.26广州下了第一场春雨,3.19晚上外出遇到细雨被滞留多时,盼停无望,潇洒地在雨中走一回,及到家变成落汤鸡一只。想起苏轼在沙湖道上突遭雨袭之事,面对风雨的人生,急风挟雨而来,却说:何妨吟啸且徐行, 那样豁达,悠闲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也能活得像他那样“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恬淡妙境是相当不容易的啊!今天早上遇到开春以来第一场大暴雨,在家里悠然自得,就雨有了一些感触记了下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对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爱心呼之欲出的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 南宋诗人,陆游的老师曾几表达过同样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在古代农耕社会,雨是一种及其重要的生产资源,在降雨量小的北方尤为可贵,‘久旱逢甘霖’为第一大喜,皇上每年要祭天,祈求风调雨顺。祈雨,早在中国西汉时期历史就有记载。也有以此来中饱私囊的,如魏文侯在位时,邺县的三老、廷掾、巫祝编造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故事,西门豹分别将三老、巫婆及其弟子抛入河中,为民除害。

雨还是那个雨,年龄不同,感受不同。不同者,心也。心之所发,情也。情之遇于景,接于物,其感有不同耳。宋代诗人蒋婕的《虞美人》写的最好,“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点滴滴到天明”。将听雨讲的很透彻。全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深衷浅貌, 下雨本自然现象,人力难违。词人借"听雨"寄寓人生历程多风雨之意,实迁想妙得。转眼已是人生暮年。人到老年尤爱回忆往事,此时深沉的情感乃其一生的积淀。于是,淅沥不断的雨声点点滴滴敲打着词人的心扉,他最终在隐退生活中发出了看似通达实则痛苦的慨叹:“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既对一生情感、生活进行了总括,也包含着历尽波折起落而对生命的执著。

心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听法。寂寞的人听雨,唐李义山为最上,“留得残荷听雨声”,若非寂寞,谁会听雨敲残荷?古往今来,恐怕也只有林黛玉最能体味出其中的好来,哄得宝玉“赶紧叫人不必拨去那许多的残荷了”。

落魄的人听雨,感时念世,更生一丝凄凉,辛弃疾当年闲居信州,郁郁不得志,就有“屋上松风吹细雨,破纸窗间自语”,字里行间,是何等的悲凉。元兵侵宋,国家遭难,山河破碎如风吹柳絮,个人的身家性命如雨打浮萍,随时有沉没的危险。南宋·文天祥吟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过零丁洋》)

相思的人听不得雨,尤其是那种绵绵细雨,点点滴滴,如敲在心里,若有风和雨声,悠然伸手,指尖触到绵绵的细雨,不禁一笑。吹门而动,便疑是相思的人儿到来,兴冲冲开得门来,却只见风摇雨幕,更添了无限愁烦。“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李清照一觉醒来昨夜雨疏风猛,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惜花实际是在自怜‘风疏雨骤’中的自己。陆游《卜算子 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风雨如晦的时代,东林党人在无锡的东林书院喊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

最佳的听雨是心情好的时候,最好已是入夜,拥衾而卧,手捧书卷似读非读,这是浪漫的人听雨,若停了电,点一只红烛,浪漫便更上了一层楼,这敲窗的小雨,如夜的低语,神秘而温馨,凝神细听,心中便会渐渐生出许多的故事来。

清明时节将至,杜牧的《清明》有勾起了无限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013.3.28     9.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