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庙”到“楼”再到“观”——祁阳潇湘楼的前世今生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19-10-10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我在祁阳东正街寻访姥爷旧时足迹之前查了地图,发现附近不远有一座“潇湘楼”,于是在寻访完成后顺路前往一看。在东正街最南头沿着一条无名渣土路前行(下面地图虚线标识),拐弯不远,一幢白色的建筑即映入眼帘。
图1:祁阳潇湘楼附近地图

山南水北谓之“阳”,祁阳便是因祁山和祁水而得名,东正街、潇湘楼这一块正好毗邻祁水与湘江的交汇处。潇湘楼地势稍高,不过高得也很有限。其对面沿江而立的是一排已废弃的砖木结构老建筑,街巷狭窄,因之站在门口的平台上,视野被遮挡,也没什么赏心悦目的江景可望。县城小景的知名度较低,现代旅者的游记和古籍文献中的记载都不多,我便随手写它几句,希望能对将来来此的朋友有所帮助吧。
图2:潇湘楼前面的老街

据民国《祁阳县志》的记载,潇湘楼原为潇湘庙,始建的年代可上溯至唐代,是祭祀舜帝和他两位夫人娥皇、女英的。明嘉靖年间将潇湘庙改建为潇湘楼,“湘楼钟韵”成为旧时祁阳学宫八景之一。此楼毁于何时未见记载,似也没有影像留存下来,现在的潇湘楼则是民国初年重建的,年份不算太早,即便勉强称之为“古迹”,但其外貌和古时应也是大不相同的。因为它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甚至“西”的成分更大些,乍一看还以为是教堂,明代的当然不会是这样。
图3:潇湘楼正面
图4:文保牌照

自民国重建以来,潇湘楼的境遇可谓非常丰富。它曾先后被祁阳县禁烟局、洪帮(这两个是民国时期的,另在抗战时期潇湘楼还设有祁阳阵亡将士的忠烈祠)、居委会、教工之家、橡胶厂等多家单位或组织占用,这还只是有明确记载可查的。如今潇湘楼是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从性质上来看则可以说是一个道观……这种外貌的道观,放眼全国恐也不多,也不知古时是否真有这个传统。进入正门后是一进很小的院落,有一座正殿名为“潇湘观”,其中供奉道教三清,好像是近年才开光的。这座正殿与前面的西式建筑即是潇湘楼的主体,右侧的厢房还有“道长室”之类的。我去的时候只有一位和蔼的老大娘在院中打扫,说了两句什么我也没听懂,只能点头微笑致意,西式建筑有扶梯可登楼,但门锁未开(似办公场所),由于语言不通,我便没再多问。总的来说,潇湘楼方圆很小,五分钟就足以转完了。
图5:正殿——潇湘观
图6:殿中的道教三清

清代祁阳知县李树谷(河南夏邑人,亦是戏曲作家)曾在潇湘楼赋诗一首,就以这首诗作为本文的结束吧——“丹枫叶落石城幽,独蹑苍崖最上头。千古登临惟我辈,一天烟雨此名楼。”只是可惜,此时此地,却是很难再感受到古人那种洒脱的诗意了。
图7:厢房前的一尊石羊



                              静思斋 于岳
                             2019年10月1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