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

 _鲲 2019-10-10
今天,我们的慕课《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正式开讲啦!听课伴侣少不了参考书目,快来和本喵一起读一读《汉字与中国文化十讲》中的这篇好文吧~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
—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作者 | 王宁

在这一讲,我们介绍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它既是中华文化流传和发展的载体,自身的结构中又保存着很多中华文化的信息。这一讲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举出一些实例来看看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想要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首先要辨析一个概念:什么是文化?在这里,我们介绍两个定义:首先,“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是我们在《中国文化概论》中的定义。我们把人类的创造活动合在一起,就是文化,这种创造活动一定是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只要有人的参与,文化就一定不是纯物质的,因此也有人把文化就看成是一种精神活动。其次,“文化即是长时期的大群集体公共人生”,这是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一书中的定义。这个定义更加简捷、形象,文化就是同一个历史时代、同一个地理环境中大家共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

我们知道,有了文字之后,人类的文化创造才能被记录下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在有了汉字之后才被记录下来的。在汉字之前,虽然也会有古老的文化,但由于它不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也就无法进入历史记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留。汉字是表意文字,它不但能记录文化,在它的构形中,也蕴积了很多历代的文化信息。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它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息的见证者,可以和历史记载相互印证。当我们学习汉字的时候,在惊叹造字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更能充分领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辉煌。

汉字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典籍?我们以《四库全书》为例进行说明。《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从书,由清代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纂。1773年5月1日,《四库全书》编纂馆开馆,总纂官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纪昀——纪晓岚,他率领了三百多位当时一流的学者进行编修工作,其中也包括了乾嘉朴学的代表人物戴震。《四库全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一共收入3461种书目,79039卷,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总字数近10亿,真可谓超级文化大典。根据《四库全书》电子版统计,除去“小学”专书(也就是《尔雅》《说文》《广韵》这些字书韵书),《四库全书》共有690284323字,其中不重复的字数达27160字,这些字在现代大都已经进入国际编码。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乾隆皇帝为了存放这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组织大量人力,将其抄写了七部,仿效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其中,“北四阁”为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和文津阁,“南三阁”为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

这张图片是国家图书馆现在的古籍馆,它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原先藏在河北承德的文津阁《四库全书》,1913年用骆驼驮进北京,1915年由当时的京师图书馆正式接收,现在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旧址,也就是现在的国图古籍部,在文津街上,正是因文津阁的《四库全书》而得名。那里毗邻北海,景色优美,非常安静,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去那里读书。

《四库全书》规模浩大,但也并非传世古籍的全部。在国家图书馆,仅善本就有34万册,普通古籍有160多万册,数量更远远超过《四库全书》。我们看到,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古籍有这么多,真可谓浩如烟海——成语“浩如烟海”,说的是广阔无尽的烟海是数不清的,而我们的典籍也是数不清的。

我们也由此可知,汉字在保存中国文化、保存历史上,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汉字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它应文化的需要而产生,并沐浴在文化洪流中演变发展。因此,我们既可以通过汉字记载的文献来了解中华历史文化,也可以通过解析汉字的结构和系统,来捕捉中华文化的精神。汉字是书写汉语的表意文字,是六千年从未间断的、因义构形的文字系统。它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在古老的汉字中,可以追溯中华文化的种种原生态!

鄂君启节

首先,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汉字深刻地反映出古人的生产文化,它把古人如何谋生,如何顺应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果我们把相关的汉字聚合起来,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生产文化类型。

在一些汉字中,我们能看到人和各种动物近距离的接触和精细的观察,这种观察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的文化呢?这包括了较早的原始时代和后来的游牧时代。在原始时代,人与动物共生、共处,通过观察动物,人们认识到那些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的猛兽,也发现了一些可以和人类共存、或者适合捕猎的动物。而到了游牧时代,人们开始驯养野兽,并不断地寻求水草来养活自己的牲畜。

具体来说,在以上的这些汉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汉字的字形中,反映出古人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在古文字中,“鹿”强调它枝杈般的犄角,“虎”强调张开的巨口与獠牙,“象”突出它的长鼻,“兔”突出它的短腿和短尾巴,“燕”突出它展开的双翅,“马”突出了奔跑时飞扬飘舞的鬃毛,“狗”突出弯卷的尾巴,这些字都非常形象!再看牛和羊,这两个字只描绘它们的头部——牛羊身子较大,不好画。牛角上卷,羊角下弯,区分很明显。下面是凤凰的“凤”,头上有冠,拖曳长尾。到了画鸡的时候,它要和凤凰、燕子与各种鸟类区分,就更难画了。怎么办呢?在象形的旁边再添加一个声符“奚”,说明“鸡”的字音和“奚”相近。

面对这么多的动物,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既能够栩栩如生地展现它们的样态,又能够有所区别、不为混淆,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知道,文字和图画是不一样的,文字要在自身的符号体系中找到它与其他文字形体的区别;古人对动物之间的区别特征的准确把握,足以让我们看到,那时候的人和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来看从“犬”的一些字反映出人与狗的关系:

一方面,狗在古代多为猎犬,行动迅猛,速度很快。第一个“猝”字,《说文解字》说“犬从草暴出逐人也”,说的是狗在草丛中藏着,蹭一下就窜出来的样子,这也是成语“猝不及防”的含义。第二个字是“默”,沉默的“默”为什么从“犬”呢?《说文》有一个解释,“犬暂逐人也”,“暂”是快速的意思,狗飞快地追逐人,这是什么狗呢?这是护卫的狗,它要追赶、保护自己的主人。这种狗是不太叫的,因此与“沉默”有关。下面的“突”的字义很相似,“犬从穴中暂出也”,猎狗在追逐猎物的时候,要迅速飞快地从洞中奔跑出来,也就是“突然”的意思。

一方面,狗从很早就在人们生活中担当起看门、看家的作用。下面的“狱”字,“狱”在今天指监狱,在古代是打官司的意思。打官司有原告、被告,要通过辩护来确定是非。和狱字有关的,还有“坐”字,也有诉讼的意思,古代有“连坐法”。“坐”是两个人对坐在土上,为什么要坐在土上?这是因为还不知道谁犯了罪,官司双方都不能坐在席子上。《说文》解释“狱”字说,“二犬所以守也”,是用狗看着打官司的两个人,不让他们跑掉。而在“器”字中,四个口是器皿的圆口,“犬所以守之”,表示狗在看管器皿。最后,我们看“独”字。《说文解字》有一个十分形象的说解,“羊为群,犬为独也。”这是什么狗呢?是牧羊犬。大家如果见过放牧的话,就会知道,一定是一只狗管着一群羊。总之,狗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它可以帮助打猎,也可以作护卫来看守,也可以放牧,在这些从犬的字中,我们可以看到狗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

慕课精彩片段:王宁先生讲解从犬的字

再看由鹿组成的一些汉字,反映出人与鹿在人的生活中作起的特殊作用:

第一个字,是由三个鹿、一个土组成,这就是小篆中的“尘”字。为什么用鹿来表示尘土呢?鹿是群居的动物,总是一群一群地行动。它跑步的动作十分优雅,哒、哒、哒地非常轻,因此,它们扬起来的土一定是细小的尘土,所以《说文》说“鹿行扬土”就是尘。下一个字是繁体字的“麗”,现在简化作“丽”,去掉了下面的“鹿”。那么,“鹿”和“丽”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在古代婚礼中,娶亲的人要去纳聘,纳聘的礼物就是鹿皮。在聘礼纳贽的时候,要将漂亮的毛色,展现给被聘的一方。此外,鹿性格温顺,两角成双,而且非常漂亮,正好象征着婚姻美满。在汉字中,“丽”加上单人旁,就是伉俪的“俪”,也能看出“鹿”也象征着夫妻和美。在这些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在早期人类文化中,人和动物的关系极其密切。

随着原始游牧时代向农业时代的发展,人和草木植物的关系日益紧密,进入农耕时代。农耕文化的特点,也充分地体现在汉字中。

在《说文解字》中,《草部》《木部》《竹部》《禾部》是表示植物的四大部首,这四个字的字形,本身就体现出古人对植物的细致观察:木有根枝,草苗向上,竹叶下伸,禾有低垂的麦穗。这四个部首的辖字总数达到了1227字,约占《说文解字》总字数的12%,这是因为中原地区在秦汉时期已经进入了农耕为主的生产模式,汉字的造字取象也开始向植物发展,充分体现出植物对于古人的重要性。

在《说文》中,这四个部首有着较为严格的界限,说明古代对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已经有清晰的认识。竹,《说文》解释作“冬生草也”,可见是把它看成草本植物,而“木”则是作为木本植物的专用字。

在小篆中,“木”可以直接生成不同的汉字:“木”加上一笔,可以变成“本”“末”“朱”。加在下面是“本”,“本”的本义是树根,用一横标示出树根的位置;加在上面是“末”,“末”的本义是树木的末梢,用一横标示树梢。在中间加一横是“朱”,标示出树木的主干,如果“朱”再加上木字旁,就成了“株”——这是树木独有的量词,我们现在还经常讲一株树、两株树。

如果截去“木”上边的短竖,就是“蘖(nie4)”的古字。蘖在《说文》中解释为“伐木余”、“由蘖”,指的是砍树后剩下的墩子。在今天东北的大森林里,还能看到很多锯木后的树桩。从树桩上侧生出的新芽,这就是“蘖”。把“木”从中间砍掉一半,就是“片”,表示的是木头的一半。把“木”右面去掉一笔,就是“才”,也就是“材”的古字,树木经过劈开后,就成为木材。此外,汉字构形中,双木为林,三木为森。在汉语中,“林”和“森”也是有区别的:林是树林,森则是树木更多、更为密集的树林,因此森有茂密之义,杜甫歌颂诸葛亮的诗《蜀相》的名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森森”就是极其茂密的意思。

人类的生活是离不开木材的,在《说文·木部》中介绍了树木的各种功用。其中,树木最高的使用价值是用于建筑材料。由于中国古代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无论是地基、支撑,还是打板、夯墙,都离不开木头。所谓“建材贵直”,建筑房屋的木材以直为贵。而在种种建筑材料中,栋梁的价值和重要性也是最高的。在房屋结构中,栋梁指的房屋的大梁,承担了整个房屋的主结构,要选用上好的木材制成。后来,我们把能够支撑起事业、能派上大用场的人,也称为“栋梁之材”。

木材的第二种重要功用是做棺椁。古人重视棺椁,也就是《论语》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以血统为纲的宗法社会中,重视丧葬,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一个人能够善待自己的祖先,敬重并不忘记他,同时也会对后代有凝聚力。选择上好的木头制作棺椁,也是“慎终”的表现。所谓“丧材贵坚”,制造棺椁的木材要坚硬,有密度,这样才不容易腐烂。

木材的第三种重要功用是做车轮。古代没有橡胶,车轮是以木材制成的。具体的办法就是荀子所说的“輮以为轮”,即把木头一边烤,一边掰弯,经过工匠漫长而细心的制作,最终将原本直的木材,加工成圆形的车轮。因此,做车轮的木头就需要有韧性,能够达到弯屈而且还不断的标准,这就是所谓的“轮材贵韧”。

在建筑、棺椁、车轮这三种功用之外,还有不少生活的器具,都是用木材的边角材料做成的。古人对木材的使用十分审慎、讲究,《孟子》中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周礼》中说:“山虞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凡服耜斩季木,以时入也。”都是在讲按照合适的时间、砍伐切合使用的木头。什么是“以时入山林”呢?古代种树,以十年为一轮,十年前种下的树木,要到十年后再去砍伐,砍完后再种上新的树木。这样每年都会有长好的树木,则“材木不可胜用”。古人对树木的砍伐是理性的,他们懂得怎样合理地开发自然,怎样爱护我们的环境。

除了各种各样的现实功用,树木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那就是标志作用。

我们看这四个字,都是封建的“封”。甲骨文、金文中,封的上面是一棵树苗,下面是一团土。到了后来,右边旁边加上一个人,伸出一双手,表示培土的含义。经过分析,可以说明“封”的本义是培土植树,《左传》说“封殖此树”,就是用土来把树根埋起来。“封”由此引申出密封、封存的词义,我们今天说信封、封皮,都是要把书信、图书封存在里面的意思。在坟边种植树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风俗。《艺文类聚》记载,“夫子坟方一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之。”即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们用四方的珍异木材种植在孔子的坟边,寄托哀思、表达纪念。谢承《后汉书》中记载,有一个叫方储的人,在他父母亲很早去世,他“终日负土成坟,种奇树千株”,即每天用布袋包土,垒成坟头,在坟边种植了上千株奇树,以纪念他的父母亲。还有我们很熟悉的《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和刘兰芝以身殉情,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他们去世之后,大家纪念他们,心中充满了痛惜和愧疚。因此,“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为什么选择松柏和梧桐这两种树木呢?松柏四季常青,特别有生命力,表示后代繁衍不息。梧桐树叶阔大,枝叶茂密,表示荫蔽自己的后代。用树木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和对后代的祝福,是中国人很有特色的一种文化心理。

文章选自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王宁 著 三联书店2018-4)“第四讲”

读完这一篇,你是否对王宁先生在慕课中的讲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是否对接下来的学习有了更浓厚的兴趣?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慕课《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吧!还没报名的朋友们,千万不要犹豫啦~

我们的课程分为五个部分:

(一)走进汉字世界。介绍汉字文化学的基本概念,中华文化与汉字的关系、研究汉字文化的注意事项、汉字的发展演变与结构类型等。

(二)汉字中的人体世界。从汉字出发,认识我们自己的身体,思考古人的自我认识和生命自觉。

(三)汉字中的天地世界。从汉字出发,认识广袤无垠的大自然,感受汉字中的蓬勃生机。

(四)汉字中的动物世界。从汉字出发,观察万类霜天竞自由,理解古人对自然世界的缜密观察。

(五)汉字中的人文世界。从汉字出发,纵览人类建构文明的宏阔进程,考察人类文化的汉字记忆。

第一单元:走进汉字世界

1.1中华文化与汉字的产生

1.2中华文化与汉字的发展

1.3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互证关系(上)

1.4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互证关系(下)

1.5讨论汉字与文化要注意什么

1.6汉字的发展演变——甲骨文、金文

1.7汉字的发展演变——小篆、隶书、楷书

1.8汉字的结构类型——象形、指事

1.9汉字的结构类型——会意、形声

1.10因形求义——汉字与汉语

第二单元:汉字中的人体世界

2.1以人为本:人、从、比、众

2.2大人之道:大、立、夫

2.3心灵世界:心、思、想

2.4仁者爱人:仁、忠、恕

2.5生命基础:骨、肉、筋

2.6血脉传承:孝、肖、胤

2.7以头为始:元、首、页

2.8五官共用:目、耳、自、口

2.9灵活双手:又、手、爪

2.10始于足下:止、步、走、奔

第三单元:汉字中的天地世界

3.1天地玄黄:天、地、土

3.2日月星辰:日、旦、暮、月、星

3.3朝夕夙夜:朝、夕、夙、夜

3.4云行雨施:云、雨、电、雷、虹

3.5青山翠石:山、阜、石

3.6林籁泉韵:水、川、州、泉、原

3.7草长莺飞:艸、卉、春、屯、生

3.8培本植木:木、本、末、果

3.9枝繁叶茂:林、森、竹、枝、叶

3.10五谷丰登:禾、米、麦、酒

第四单元:汉字中的动物世界

4.1物大如牛:牛、解、半、物、件

4.2和善为羊:羊、美、善、群、羞、羡

4.3豕豚之家:豕、猪、豚、家、圂

4.4英犬相奔:犬、独、莽、突、伏

4.5金戈铁马:马、骏、骈、驷、骖

4.6中原逐鹿:鹿、丽、尘

4.7莺啼鸟啭:鸟、乌、燕、雁

4.8鸡鸣喈喈:鸡、鸭、鹜、鹅

4.9玄武二兽:龟、蛇

4.10龙凤呈祥:凤、凰、龙

第五单元:汉字中的人文世界

5.1人伦之始:父、母、子

5.2长幼有序:兄、弟、长

5.3夫妇之道:夫、妇、妻、妾

5.4慎终追远:祖、宗、族

5.5江山社稷:祭、社、稷

5.6国之大事:占、卜、兆

5.7君临天下:王、君、民、后

5.8家国情怀:国、家、邦、封

5.9有典有册:史、经、典、册

5.10文明之光:文、字、书

今天上午10时,《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正式开讲,第一单元第1.1-1.5节的内容已经可以观看学习了,快来参与我们吧~

如何参与我们

1.在中国大学MOOC(www.icourse163.org)或“中国大学MOOC”APP注册个人账号。

2.电脑登录中国大学MOOC(www.icourse163.org),光标放到右上角头像上,出现菜单后,点“设置”,在常用邮箱中输入邮箱地址,点“保存”,再点“立即登录邮箱验证”,进入邮箱,找到系统发送的邮件,根据提示操作完成验证。

3.在平台搜索“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点击“立即参加”,就能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了!

常见问题

1.能否使用微信、QQ、微博、人人账号登录注册?

可以,但登录注册后一定要在电脑上完成“邮箱验证”(详见步骤2),方便课程信息通知与认证证书发放。

2.下次登录如何快速找到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