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9核计划(中)

 七侠荡寇志 2019-10-10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擒贼先擒王。《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在规划打击目标时,不但将苏联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作了区分,也将苏联的战略核力量与城市目标作了区分。《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提出了五种对苏核打击方案,按照先后次序为:城市、工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攻击;战略核力量;城市附近的军事力量及资源;远离城市的其他军事力量和资源;指挥、控制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确定的对苏1077个打击目标清单中,城市-工业目标不但“优先级别”高,而且此类目标数目高达910个,基本上囊括了苏联20万人以上的全部城市,其余才是军事目标。同时,《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还强调美国应拥有一支即使在遭到苏联核袭击后仍能在还击中摧毁苏联20%25% 的人口和2/3工业的第二次打击能力,这就需要在“二次打击”中能够成功向苏联发射300400枚核弹头,彻底摧毁200座城市或严重摧毁300座主要的苏联城市。根据《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的判断,在经历如此打击后,苏联人口的20%33%和工业生产能力的50%75%被摧毁,将意味着在今后许多年内苏联大国地位的消失……显然,《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艾森豪威尔的战略意图,既在以美国战略核力量施加威慑的情况下,为美国决策者提供一个可以用于“军事目的”的统一政策和战争计划。

没有成真的噩梦

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所描绘的,实际上是一幅“世界末日”的恐怖画卷,很难被说成是一种军事计划,更超出了人类的道德底线。万幸的是,1959915日至27日,由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这使得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仅仅成为了一种“研究”。作为苏联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正式访问,赫鲁晓夫在出发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1959915日,赫鲁晓夫的专机缓缓降落在安德鲁空军基地。他身穿军服,上面挂满了勋章,与艾森豪威尔握手致意时,人群中一位女士惊叹道:“多有趣的小个子啊!”赫鲁晓夫自己则在回忆录说:“来自华盛顿的邀请出乎我们的意料,……一开始我甚至不相信。事情来得太突然,简直不可思议,出乎意料但令人高兴。” 大洋彼岸,普通美国人对于赫鲁晓夫来访一事反应不一。当赫鲁晓夫参观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时,他建议其成员应逐渐习惯共产主义的存在,并拿自己的脸打了个比方:“那个疣子就长在那儿,我也拿它没办法。”这种气氛无疑为随后同艾森豪威尔的正式会谈打开了局面。1959925日至27日,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在马里兰州的总统别墅戴维营进行了为期三天非正式的“友好的会谈”。会谈涉及的范围包括德国问题、柏林问题、裁军问题、禁止核试验问题、进行科学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合作和双边关系等,几乎涉及东西方关系的各方面。

这其中重点涉及的问题有二:一是裁军问题。苏联建议各国从其他国家撤走驻军,拆除在外国领土上建立的军事基地。因当时苏联只在几个东欧国家派驻了军队,而美国却在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世界广大地区建有军事基地和派驻了大量的军队,故美国拒绝了苏联的建议 。艾森豪威尔建议:美苏两国停止制造和试验核武器,但要以建立国际监督为先决条件。美方坚持要在有关协定中规定,双方均可派侦察机对对方的领空进行侦察。当时,美国在核武器数量、运载工具、远程轰炸机、远距离探测仪等方面超过苏联,实际“处于优势地位”。所以,这一方案又被苏联拒绝。二是柏林问题。会谈中,赫鲁晓夫重申了当年1月米高扬到美国度假时就提出的解释性说明,六个月内解决西柏林问题不是苏联的最后通牒,只是表明苏联认为有必要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已经成为东西方关系中的敏感点。艾森豪威尔则坚决表示,美国“永远不会同意把西柏林让给苏联或东德”,苏联若不取消它的“最后通牒”,他“就连谈也不会谈参加一次最高级会议的问题”。西方三国必须捍卫自己在西柏林的地位,西柏林问题应该和整个德国问题一起解决,从而使柏林的未来成为一个有待谈判的正当议题而不是一个靠苏联单方面行动来解决的问题。两国领导人最后商定,在 1960 年春举行美苏英法四大国首脑会议继续探讨这一问题。苏联同时也表示撤销与民主德国单独签订和约的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