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东方欲晓10 2019-10-10

    秦岭翠华山,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面积1785公顷,海拔800——2604米。形成了景色各异的自然林带,珍稀动植物生长其中。“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优美的自然美景,冠绝秦岭,称奇终南。

   现在从地图上看,中国大地的中轴线东经109度穿越关中大平原和大秦岭山脉地区的交叉点就是太乙宫的确切位置,南北尚有日夜流淌的太乙河,滋润万物,河东育有水稻,河西植有小麦,如画江南和西北风情交织,民风淳朴,风水极佳。景区三大功能区各领风骚,引人入胜。天池山崩科普娱乐区以“中国少有、世界罕见”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特色。

   一天历四季。看奇石、穿奇洞,在洞穴中看冷气缭绕,寒风拂面的景象。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如此美景,谁不陶醉?

1“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翠华山,不仅有太乙文化。还有地质文化,摩崖石刻和山崩奇观相得生辉。书画家有赵朴初、刘自犊、卫俊秀、陈少默、邱星、茹桂、赵步唐、吴三大、杜中信、萧云儒、雷珍民、李成海、赵熊、樊洲等近百名人,为翠华山及山崩奇观留下100多幅墨宝,可供您大饱眼福。历代诗人李白、王维、祖咏、司马光等在翠华山留下了大量诗篇,回味无穷。

2“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3“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4“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翠华山和南五台统称为“太乙山”。

5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6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7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8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9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10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11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12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13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14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终南山中,林木果树自古以来十分丰富。《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后汉书·东方朔传》说:“南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村,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筒之饶。上宜望芋,水多锅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汉唐时代,长安居民、手工业者所用的薪炭、木材、石材、药材等大都取于终南山。

15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16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17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唐太宗李世民也对终南山着意颂扬道:

“重峦俯渭水,碧峰插遥天。出红扶岭日,人翠贮岩烟。迭松朝若夜,复岫缺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18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19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20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21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22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23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24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25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26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27“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28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29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30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31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32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33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34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35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36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37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绿色翠华山,大美翠华山!

38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39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40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41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42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43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44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45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46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47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秦岭的磅礴,终南的深远,走不出的山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