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的那盏孤灯

 老刘tdrhg 2019-10-11

19岁那年,怀着对偶像金庸的崇拜,亦舒去《明报周刊》应聘。当时,她已在文坛崭露头角。

3楼的新闻室紧张而又忙碌,工作人员审查了亦舒的资料,带她去见社长金庸。走上4楼,仿佛来到另外一个世界,整个楼道空无一人,安静无比。社长室的房门半开着,一盏孤灯下,金庸正在写作。也许写的不够顺畅,他面色凝重。听到敲门声,金庸的眼睛方才离开纸笔。对于亦舒的加入,金庸很高兴,安排她到新闻组报道。几分钟后,亦舒告辞,转身作别时,金庸的身影已融入那盏孤灯中。

回家后,亦舒忍不住对哥哥倪匡感慨道:“想不到堂堂文学大师,写作也如此辛苦!” 倪匡看着妹妹,认真地说:“大师的桂冠也不是凭空捡来的,是辛勤创作得来的。远离喧嚣、孤灯相伴,这才是大师最真实的写照。”

成为记者后,亦舒白天忙着采访明星,写稿件,晚上回到家,一个人在孤灯下写杂文和小说。为了完成作品,她常常要在凌晨起床,在孤灯下继续写作。夜晚,香港的酒吧、歌厅灯火璀璨,吸引着每一个人的到来,亦舒也曾动摇。每当她关掉孤灯,准备走向繁华的夜市时,金庸的那盏孤灯总会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亦舒又转身回屋,继续写作,终于成为著名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