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权

 百草园1234qwer 2019-10-11

更新时间:2016-08-29 09:25:55

孙权简介

电脑游戏中的孙权形象

电脑游戏中的孙权形象

孙权(182年1月17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建立者。东汉末年,孙权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群雄割据中打下江东基业。孙权十九岁时,孙策遭宣辰刺杀身亡,后继掌事,成为一方诸侯。222年,他自称吴王,建立吴国;229年称帝,建立吴,即东吴。谥号大皇帝,因其庙号为太祖,所以又被称为吴太祖。统治江东地区长达五十二年,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的。

孙权生平经历

出身

孙权出生于182年冬月二十五日(182年1月17日),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孙氏家族在江东是寒族,陈寿记载孙氏出身“孤微”,《三国志》记载孙氏“世仕吴,家于富春”。182年,孙权出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省邳州市),母亲为吴夫人,时任下邳县丞孙坚的嫡次子。据传孙权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22代孙。

184年,朱儁奏请孙坚担任佐军司马,孙坚随朱儁南征北战。孙权与其母吴氏及兄弟姐妹都留在九江郡寿春县。

189年,汉灵帝逝世,时任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太守的孙坚起兵响应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将家搬到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吴夫人母子们随行。191年,孙坚奉袁术之命讨伐荆州刘表,不幸战死。

195年,孙权长兄孙策起兵时,孙权跟随其兄左右,孙策征战江东,孙权常常参与商议计谋,孙策感到很惊奇,自认为不如他。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

196年,时年15的孙权被举孝廉、茂才,任阳羡(今江苏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孙策平定江东五郡后给汉廷进贡,汉廷派刘琬授予孙策官爵,刘琬对人说:“我看孙家的兄弟虽然每个都才华横溢,智慧通达,但是都是荣华福贵不长久。只有次男孝廉,相貌高大挺拔,与常人不同,有大贵之表,且会是最长寿的,你们等着瞧吧。”

199年,孙权跟随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黄祖。

稳固江东

200年,时任会稽太守的兄长孙策遇刺客宣辰杀害身亡,孙权依兄言接替其位,此时孙权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而且其他边远险要之地尚未完全归从,而天下豪杰英雄各州郡皆有,作客寄寓的士人,则以个人的安危随意去留,君臣之间没有建立稳固的关系,东汉朝廷册封他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孙权以张昭为心腹、以陆逊、鲁肃、诸葛瑾、步骘为辅弼。。以周瑜、程普、等为将军统领兵卒,以吕范、朱然为爪牙。他分遣部署诸将,镇压抚恤山越族,讨伐那些不服从者。兵不妄动,打仗往往很少失败,很快稳定住了江南地区。从此,孙权成为江东实际统治者。

203年,孙权往西讨伐黄祖,发起夏口之战,击败黄祖的水军,孙权撤军时路过豫章,派吕范平定鄱阳,程普讨伐乐安。205年,孙权派贺齐讨伐上饶。

赤壁之战

208年,孙权再次率军征伐黄祖,发动了江夏之战,都尉吕蒙打败黄祖水军,并收编了甘宁作为麾下,凌统则攻克江夏守军,孙权军大获全胜,黄祖被孙权配下骑兵冯则所杀,并夺取江夏为领土。黄祖脱身逃走,被诛。俘虏黄祖的部属男女数万人。荆州牧刘表死,刘备南渡长江,鲁肃奉命与他相见,向他转述了孙权的计划,并向他陈说成败的情势。刘备派诸葛亮去拜谒孙权。当时孙权的谋士们都劝孙权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鲁肃坚持抗击曹操的主张,意见与孙权相合。周瑜、程普分别被任命为左、右都督,与刘备一同进军,在赤壁与曹军相遇,大败曹操军队.刘备、周瑜等又追击到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甘宁在夷陵,被曹仁的部队所包围,孙权采纳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抗拒曹仁,用其中一半兵力驰救甘宁,吴军胜利返归。孙权亲自率军围困合肥,攻合肥一个多月,未能破城。赤壁之战,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09年,周瑜攻略南郡。孙权以周瑜为南郡太守。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

210年,孙权任命鲁肃为太守,驻守陆口。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吴军压境,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遂加士燮为左将军。

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次年,孙权修筑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又修筑了濡须坞。

213年正月,曹操再次亲率大军攻孙权江西营,据《三国志》记载,他“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

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带兵南下进攻东吴的濡须(安徽无为东南),孙曹两军隔长江相持了一个月,没分出个胜负。一天,孙权亲自坐着条大船来到江面观察曹军的动向,,只是察看敌情。结果挨了一顿猛箭。船的一侧中箭太多,有些倾斜,将要翻船。孙权急中生智将船调个头,让另一面也受箭,以求平衡。结果平安无事回到营寨。(据《魏略》记载)

夺取荆州

214年五月,孙权征讨皖城。闰月,攻破皖城,俘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百姓数万人。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讨还荆州各郡。刘备不答允。孙权就派遣吕蒙指挥鲜于丹、徐忠、孙规等领兵二万,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孙权住在陆口,为各路军队的指挥、调度。吕蒙军队一到,长沙、桂阳二郡全部归服。刘备害怕丢失益州,便派使者求和。两国重新结好为盟,于是平分荆州,把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予孙氏。孙权从陆口返还,征讨合肥。撤军时孙权与凌统、甘宁等在逍遥津以北被魏国大将张辽所袭击,凌统等拼死保护住孙权,孙权骑着骏马冲过津桥才逃脱而去。

217年,孙权派使者与曹操修好。

219年,关羽在襄阳围攻曹仁,孙权写信给曹操,请求讨伐关羽。十月,孙权派遣吕蒙、陆逊征讨关羽,吕蒙占据江陵、陆逊则另率军攻取宜都郡,退军驻守夷陵,固守峡口,以防御蜀军的进攻。孙权派朱然、潘璋在关羽的必经之路截击擒杀关羽。自此荆州南北至此为曹、孙两家瓜分。于是孙权免除荆州百姓的所有租税。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任荆州牧,封南昌侯。

受封吴王

221年四月,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改名武昌,以六县设置武昌郡。曹丕称帝,孙权派使者去请求为魏的藩属,并把于禁等送回北方。曹丕策封孙权为吴王,以大将军使持节的身份监督交州,兼任荆州牧、刘备率军前来讨伐,孙权任命陆逊为都督,率领朱然、潘璋等领兵前往抵抗,爆发夷陵之战同时派遣都尉赵咨出使魏国。孙权立长子孙登为王太子

222年 ,陆逊彻底击败蜀军。蜀军被斩杀和放下武器投降者有几万人。刘备仅保得自身不死。魏国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前来东吴与之立誓结盟,并征召孙登去做人质,孙权推辞不受。秋九月,魏国就命令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须坞,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孙权派遣吕范从水路抵御曹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前往救援南郡,朱桓]]以濡须督的身份抵拒曹仁。孙权改年号为黄武,沿着长江布兵坚守。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拜谒刘备,蜀、吴两国自此重新通好。

223年,孙权在江夏修筑山城。改用乾象历。夏四月,孙权的大臣们进劝他称帝,孙权不答应。

224年,孙权派遣辅义中郎将张温访问蜀国。

225年六月,孙权任命顾雍接替去世的孙邵为丞相。

226年,孙权下令各州郡守,对百姓实行宽容安息政策。这时陆逊因驻守的地方缺粮,上表孙权命令诸将广开农田。七月,孙权听说魏文帝曹丕去世,兴兵征讨江夏郡,围攻石阳城,无功而返。孙权任命全琮为东安郡太守,讨伐山越族的反叛。十月,陆逊上表劝孙权广施恩德、轻徭薄赋。孙权回复天下尚未平定,事业仍然须得大家出力支持才能成功。孙权分交州另置广州,不久又复合为交州。

228年五月,鄱阳太守周鲂假装叛离东吴,引诱魏将曹休。爆发石亭之战,秋八月,孙权前往皖口,派将军陆逊在石亭大败曹休。

登基为帝

229年,东吴公卿百官都进劝孙权正式称帝。夏四月十三日,孙权在南郊正式登基为帝,改年号为黄龙。追谥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吴王太子孙登为皇太子。将军官吏都晋爵加赏。六月,蜀国派人前来庆贺孙权登基。孙权与蜀使商议平分天下,豫、青、徐、幽四州属吴;兖、冀、并、凉四州属蜀。司州的土地,以函谷关为界分属两国,并制定盟书,共同声讨曹丕。秋九月,孙权将都城从武昌迁到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就住在原来的府第中,不再另建新宫殿,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掌管武昌事宜。

孙权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卫温、诸葛直等航行到达夷洲(一说即今台湾);242年,他又派聂友等航行到珠崖儋耳(指现今的海南岛)。

231年二月,孙权派遣太常潘濬率领五万人马征讨武陵少数民族。十二月,改第二年为嘉禾元年,

232年,孙权派遣将军周贺等航海到辽东。十二月,辽东太守公孙渊向孙权称藩。

233年,孙权派太常张弥等万人,带上金银财宝奇货异物,加上九锡,经海路送给公孙渊。举朝大臣全都规劝孙权,认为公孙渊其人不可信,对他的恩宠礼遇不要太过分。孙权到底还是没有接受规劝。后来公孙渊果然将张弥等杀死。孙权大怒,企图亲自征讨公孙渊,尚书仆射薛综等极力谏阻,孙权最终中止这个计划。

234年,孙权下诏放宽徭役,夏五月,孙权派遣陆逊、诸葛瑾等驻军江夏、沔口,派孙韶、张承等进军广陵、淮阳,孙权自己亲率大军进围合肥新城,爆发合淝新城之战后退兵回返,孙韶也停止进军广陵等地。秋八月,孙权任命诸葛恪为丹杨太守,讨伐山越部族。次年,孙权派吕岱领兵讨伐贼寇李桓等

237年,孙权让群臣讨论奔丧立科、丞相顾雍奏请违法奔丧应处以死罪。此后吴县县令孟宗违法奔母丧归家,事后在武昌将自己拘禁起来听候处罚。陆逊向孙权说明孟宗的平时作为,并借机为孟宗求情,孙权于是给孟宗减刑一等,并申明下不为例,于是违法奔丧的事绝迹。

238年,改年号为赤乌。当时,孙权信任校事吕壹,吕壹本性苛刻残忍,执法严酷。太子孙登屡次进谏,孙权都不采纳,大臣们于是都不敢进言。后来吕壹奸邪的罪行败露被处死,孙权自我批评承认错误,派中书郎袁礼]]代自己向各位大将致歉,向大家询问政事应该作些什么样的变革。下诏书批评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不肯有所陈述。

239年孙权派遣使者羊瞆、郑胄、将军孙怡前往辽东,击败魏国守将张持、高虑。十月,孙权派遣将军吕岱、唐咨]]前往讨伐少数民族叛乱,一年多时间将他们全部击败。次年三月,孙权下诏督察侵扰百姓的非法行为。夏四月,命令各郡县修整城郭,十一月,孙权命令各地打开粮仓,赈救穷苦百姓。

241年,孙权派遣卫将军全琮攻略淮南。威北将军诸葛恪进攻六安。全琮与魏国将军王凌在芍陂交战。芍陂之役爆发,车骑将军朱然围攻樊城。五月,吴太子孙登去世。六月,大将军诸葛瑾去世。

242年,孙权立儿子孙和为太子,大赦,改禾兴县为嘉兴县。百官上奏请册立皇后及四王,孙权没有同意。夏四月,禁止进献御用物品,减少皇室膳食的供应。秋七月,孙权派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兵三万攻讨珠崖、儋耳。八月,孙权立儿子孙霸为鲁王。

243年冬十一月,丞相顾雍逝世。

244年,正月,孙权用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当年,步骘、朱然等认为蜀国要背叛盟约而与魏国往来,孙权为蜀国向大家担保。

245年,二月,丞相陆逊去世。八月,孙权派遣校尉陈勋及兵卒三万人,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

246年,九月,孙权用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

247年,右大司马全琮去世。夏五月,丞相步骘去世。

248年,太初宫建成。赤乌十二年(249)春三月,左大司马朱然去世。四月九日,骠骑将军朱据兼任丞相。

250年,孙权免去拖欠的赋税,借贷给百姓种粮。孙权废太子孙和,让他住在故鄣。鲁王孙霸被赐死。十一月,孙权册立孙亮为太子。十二月,魏国大将军王昶围攻南郡,荆州刺史王基进攻西陵,孙权派遣将军戴烈、陆凯率军前往抵抗。

去世

251年孙权册立皇后潘氏,冬十一月,孙权祭祀南郊回来后,就生病卧床。十二月,遣驿使传书召大将军诸葛恪回来,拜封为太子太傅。孙权下诏省徭役、减征赋。

252年,孙权立原太子孙和为南阳王。五子孙奋为齐王。六子孙休为琅琊王。二月,大赦,改年号为神凤。皇后潘氏去世。神凤元年四月廿六日(公元252年5月21日),70岁的孙权因患风疾(相当于今称中风)病死于太初宫中,称帝在位23年。葬于建业蒋陵,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孙权主要成就

政治

孙权非常重视部下,因此会调解部属纠纷,细心了解并信任部下对部下多有关爱行为,甚至部下死后代为教养其孤儿赡养其妻子,甚至善待部下及于其父母,孙盛因而称许孙权尽心关怀部下,令其甘心为自己拼命,是东吴能够立于江东的原因。

用人方面,孙权以适才适所为第一原则,而不以辈分、资历、交情、名气为优先,例如选择寒门出身的周泰为平虏将军,但与孙权为同窗并出身于顾陆张朱四大家的朱然却是其部下,导致朱然徐盛等人不满,还有在夷陵之战将大军交给陆逊,许多人为孙策旧将或者公室贵戚而对此事有所不满,甚至以顾雍为丞相而非众人所推荐的张昭,原因是天下未定,而张昭性情刚烈择善固执,如使张昭领丞相,容易产生摩擦,这样反而是害了张昭。步骘本来出身寒族,但孙权用人不分贵贱,最终步骘竟做到了丞相一职。

孙权非常节俭,但并不会因此要求部下,即使部下衣着华丽也不在乎,并效法大禹以卑宫为美,原本住的建业宫其实只是孙策的讨逆将军府而已,一直住到赤乌十年建材腐朽,还诏令将武昌宫拆了,把木材运来建业修缮,但其实当时武昌宫也有二十八年的历史不堪使用,这么做的目的是节省木料避免妨碍农桑工作,由此也可知孙权对农业的重视。

另一个特点是孙权执法严格,即使面对至亲也是法律优先从不循私,孙辅因通敌而被流放、庶弟孙朗因违反军令烧毁自军军用而被吕范送回,于是改姓丁并禁锢终身、爱子孙霸更因图危太子导致重臣陆逊以及其外甥顾谭愤死,而被赐死。

外交

《吴历》曰,黄武四年,扶南诸外国来献琉璃。这是中国最早与南海诸国交流的记载。孙权主动派出朱应与康泰出访南海各国,先后到过林邑(今越南中南部)、扶南(今柬埔寨)、西南大海州(今南洋群岛)、大秦(罗马)、天竺(今印度),并记下各国物产以利贸易奠定了南海贸易的基础,回国后,二人分别撰写《扶南异物志》及《外国传》(又称《吴时外国传》),之后继续派出使节进行南国宣化,同扶南、林邑、堂明(今柬埔寨)建立关系。,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虽然南海诸国之前已与中国有接触,但是由官方政府主动派出官员积极寻求国际贸易,孙权却是创举,贸易的范围甚至到达了罗马,并在建业接见了罗马商人秦论。

另外由于孙权积极扩张海上事业,并曾发兵辽东,因此江南造船业大大兴盛。

经济

孙权分部诸将,镇抚山越,增设县邑,编制户籍,设置农官,推行军屯与民屯;收容南迁移民,兴修水利,增广农田;亲自下田采用牛耕,大幅度改良农业生产技术,大兴佛教,奠定了六朝的经济与文化基础。

首都建业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县,因孙权定都建业并开凿运河而成为一流都市,被称为六朝古都,现名南京。

由于孙权大力开拓海上事业并且开拓江南,因此在中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他死后的待遇与他的功绩完全不成正比,诗人曾极在其作品《吴大帝陵》中提到“四十帝中功第一,坏陵无主使人愁”,刘克庄也在《吴大帝庙》中叹息“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教育

此外,孙权亦注重部下的教育问题,同时对待部下的态度是忘其短而贵其长,孙权平常能广纳谏言,但有时则非常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出现了赤壁之战的奇迹,同时也因固执导致陆逊愤死。但难能可贵的是孙权同时也具有认错的勇气,从陆逊之子陆抗的任职态度以及陆机所著《辩亡论》还有孙权并未对陆家进行打击行动看来,孙陆二家情谊仍然十分深厚,陆氏对孙权亦持肯定态度,不因孙权老年昏虐而有所怨言。

孙权性格

性格方面,孙权天性活泼热情。《江表传》提到“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于父兄矣”。孙权乃是阔达开朗,仁慈明断的人。《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则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孙权能言善辩,诙谐幽默。孙权曾与陆逊当众对舞,喜欢开玩笑,曾牵驴戏弄诸葛瑾,也常与诸葛恪说笑,孙权也曾经戏弄过郑泉。其本人亦经得起让部下开玩笑。

孙权能够厚恩御下,吕蒙、凌统和朱然生病时,孙权也表露出极度的关心,吕蒙生病时,孙权就将他接至自己殿中,因担心吕蒙见自己会太过劳碌,所以凿小洞偷偷察看。凌统,贺齐为救孙权受伤,孙权亲自用自己衣袖给凌统、贺齐擦干眼泪,因周泰、凌统为其所受之伤而掉泪。孙权亲自抚养了凌统遗孤凌烈凌封,爱待与诸子相同。陆逊在石亭大败曹休,孙权解下自己的腰带为其佩之。甚至对于蜀国使臣,孙权也十分器重,将自己的佩剑赠予费祎。东晋孙盛就评价过: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孙权和他的臣下关系好还表现在称呼上,多是以字称呼表示亲密,对张昭和张纮更是极为尊重,称呼为张公和东部。

孙权知人善任,对部下也能够充分信任。夷陵之战时,孙权果断任命从前尚未主持过对外战争的陆逊为大都督,成功大败刘备军队,以至陈寿感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而诸葛瑾因为与刘备通信而遭弹劾,孙权则出面力保诸葛瑾,称自己与诸葛瑾有“死生不易之誓”,是“神交”。潘濬原是刘备的部下,在孙权占领荆州后称疾不见。孙权亲自登门拜访,最终打动潘濬,后潘濬表哥蒋琬升任蜀汉大将军,有谣传潘濬准备投奔蜀汉,而孙权却肯定潘濬不会这样。孙权称帝迁都建业之后,孙权在武昌给陆逊开府,让他管理自己的太子皇子。陆逊身为荆州牧,在扬州牧吕范去世后孙权又交给了陆逊扬州三郡管理,“董督军国”,凡吴、蜀关系处理,孙权都先征求陆逊意见;给蜀的文书,也先给陆逊看,有意见陆逊可代改后再发出。孙权还专门刻了他的大印,交给陆逊,供他日常处理吴、蜀间的事物所用。君臣间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孙权在外交上具有忍辱负重的性格。陈寿亦提过“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赵咨答曹丕时亦说“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三国之中,也是东吴最晚称帝,孙权的忍辱负重性格在向曹操与曹丕称臣时一览无遗,因此卧薪尝胆一词出自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没有特指“卧薪”,这是苏轼为孙权而创作出来的成语。也因为忍辱负重,所以孙权面对荆州问题时选择了与蜀国结盟,而不与刘备争斗,避免曹操坐收渔翁之利。孙权对国外的局势判断十分清晰。孙权曾评价“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葛亮病重去世,二人果然内讧而死。步骘、朱然曾因蜀汉举动而认为蜀汉打算背盟。而孙权认为这只是在防备曹魏,后果如孙权所料。曹丕死后,孙权认为幼主不能驾驭而群下只顾争利,是国家乱亡先兆,在曹芳时果然应验。

关于孙权嗜好,其中射虎与好酒尤其出名,所以马术过人,在合肥面对张辽的突袭能平安跃马过桥,弓术亦不凡,喜欢将人灌醉,曾因好酒而差点误杀虞翻,孙权喜好冒险,曾顶着大风天坐船出航,乘轻船去见曹操军队 密令甘宁夜袭曹营。孙权也喜爱学习,曾经劝吕蒙多读书。

陈寿批评曾经晚年的孙权“多嫌忌,果于杀戮”,而且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很多国家重臣都受到牵连,使政局更加混乱,导致吴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动荡不安。然而裴松之意见相反,认为孙权废掉无罪的太子,虽然是开启祸乱的前兆,但最多只是东吴灭亡的次因而非主因,毕竟东吴灭亡已是孙权死后二十八年的事情,而且灭亡主因仍是暴君孙皓,即使孙权当时传位于孙和,最后也是孙皓登基,国之灭亡的根本问题其实是出在为政者昏虐,并非只有孙权废黜一事就能造成,如孙亮能保住国祚,或者孙休不早死,都不至于让东吴灭亡。陆逊的孙子陆机更著有《辩亡论上》《辩亡论下》详细说明东吴亡国非因蜀国灭亡,而是孙权死后当政者用人不当。

孙权外貌描述

《三国演义》之中,孙权方颐大口碧眼紫髯,被称做“碧眼儿”。《三国志》中则只记载目有精光而非记载为碧眼,汉朝遣使者刘琬为孙策加锡命之时看见孙权,形容孙权的相貌高大挺拔,骨架躯体不同于常人,有大贵之表并且是孙氏兄弟中最长寿的,刘备与张辽都形容孙权长上短下,只有不需要站着伺候人,而是坐着让人伺候的贵人才会是所谓躯干长而双腿短的外形,这在三国时代被视为大贵之相,刘备被形容为手长过膝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所以刘备会说孙权从外表看来不可能成为臣子,另外因孙权处世手段极其柔软,曹丕也曾以妩媚形容孙权,所以有诗歌咏孙权时说“孝廉妩媚还能霸”。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孙权

在阎立本《十三帝王图》之中,孙权为站姿,此为开国之君之意,身着的冕服应有天子十二章,在图中有被画出来的有“日、月、藻、火、黼”五章 ,其中日月为明,明火三章表示的是孙权振兴经济,教化百姓,让其光明之面普照天下之意,藻则代表孙权称帝随时代顺应天意而起,黼则表示孙权“能断割”,这与三国志中孙权好侠养士仁而多断的人格特质以及遇曹操来攻能拒绝臣服决心抗曹、遇刘备来攻则称臣曹丕以保全江东等正确的重大决断相呼应,图中孙权手持尘尾扇,表现了他的帝王风度,为十三帝王图中唯一持扇者,“尘”是领队大鹿尾,魏晋以来,尚清谈,手执尘尾有“领袖群伦”含意,艺文类聚亦记载司马懿诸葛亮乘素舆、葛巾毛扇指挥三军,叹诸葛亮为名士,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也常持羽扇指挥军队,扇子有善战之意,因此苏轼在《念奴娇》形容周瑜时亦说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孙权在位期间,赤壁与夷陵之战均以少胜多,甚至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足见他用人正确调度有方的善战特质,因此辛弃疾会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册封问题

陈寿于《三国志》评论孙策为开国奠基人但子孙未被封为王爵,孙权于义俭矣,孙盛则持不同意见,当时天下局势尚未统一,宜正名定本贵贱疏邈,不宜给与孙策之子更高的权力与爵位制造内乱机会,此为稳定局势之必要行为,况天伦笃爱,孙权既已将孙策宗庙立于建业,应不会刻意吝于给予地位,这明显是为了稳定国家局势的必要处置方式。否则将会造成类似鲁桓公那样的灾祸。再者孙吴的的皇族体制混乱,比如公主没有封邑,不册立皇后,已被视为礼制的缺乏,也不只是关乎单单孙策后代的问题。

但是长兄孙策身为孙坚继承人,又创下把父亲死后积弱不振的孙家打到江东霸主的丰功伟业,孙权称帝后却只给了长沙王的地位同样受后世非议,被认为寡恩小气。虽然理由同上述是以稳定国家为借口,但是从孙权处理继承人的昏庸表现来看,孙权在亲属问题的手腕确实差劲又小气,对家人比对臣子们小肚鸡肠的多。

对孙权的评价

“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于父兄矣。”(《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刘琮)若豚犬耳!”(《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引《吴历》)“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晋书·宣帝纪第一》)

鲁肃:“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孙策:“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诸葛亮:“海内大乱,将军(孙权)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权有僭逆之心久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张昭:“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裴松之注引《袁子》)

赵咨:“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曹丕),是其略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贾诩:“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刘晔:“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权善用兵,见策知变,其计必出于此。”、“权虽有雄才,故汉骠骑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士民有畏中国心,不可强迫与成所谋也。不得已受其降,可进其将军号,封十万户侯,不可即以为王也。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义也。我信其伪降,就封殖之,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权既受王位,却蜀兵之后,外尽礼事中国,使其国内皆闻之,内为无礼以怒陛下。”(《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钟繇:“顾念孙权,了更妩媚。”(《三国志·魏书·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陈寿评:“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周瑜:“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司马懿:“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晋书·宣帝纪第一》)

胡三省:“当方面者,当如吕岱;委人以方面者,当如孙权。”(《资治通鉴注》)

陆机:“吴桓王基之以武,太祖(孙权)成之以德,聪明睿达,懿度深远矣。其求贤如不及,恤民如稚子,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拔吕蒙于戎行,识潘濬于系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悉委武卫,以济周瑜之师。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故鲁肃一面而自讬,士燮蒙险而效命。高张公之德而省游田之娱,贤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欢,感陆公之规而除刑政之烦,奇刘基之议而作三爵之誓,屏气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损甘以育凌统之孤,登坛慷慨归鲁肃之功,削投恶言信子瑜之节。是以忠臣竞尽其谋,志士咸得肆力,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故百官苟合,庶务未遑。”(《辩亡论》下“用集我大皇帝,以奇踪袭于逸轨,叡心发乎令图,从政咨于故实,播宪稽乎遗风,而加之以笃固,申之以节俭,畴咨俊茂,好谋善断,东帛旅于丘园,旌命交于涂巷。故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影骛,异人辐辏,猛士如林。于是张昭为师傅,周瑜、陆公(陆逊)、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韩当、潘璋、黄盖、蒋钦、周泰之属宣其力;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声名光国,政事则顾雍、潘濬、吕范、吕岱以器任干职,奇伟则虞翻、陆绩、张温、张惇以讽议举正,奉使则赵咨、沈珩以敏达延誉,术数则吴范、赵达以禨祥协德,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骆统、刘基强谏以补过,谋无遗算,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辩亡论》上)

卢弼:“窃谓有勾践之志则可,无勾践之志则终为奴虏而已,南宋其已事也。仲谋操纵其间,以江东而抗衡大国承祚,方之勾践其信然矣。”(《三国志集解》)

郝经:“东汉之衰,孙权承父兄之烈,尊礼英贤,抚纳豪右,诛黄祖,走曹操,袭关侯,遂奄有荆飏,今年出濡须,明年战合肥,嶷然势常北向,而以守为攻,称臣于魏,结援于汉,始忍勾践之辱,终为熊通之谮,保据江淮,奄征南海,卒与汉魏鼎峙而立,先起而后亡,非惟智勇足抗衡,亦国势便利然也。”(《续后汉书》)

《三国演义》有诗赞曰:“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磐虎踞在江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