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有所聚的乐趣

 阿福根 2019-10-11

  在朋友圈中,每天都会看到许多老年朋友晒出的老友聚会的图片,有的在饭店里,有的在各个景区,打扮时尚,摆出各种姿势,给人一副年轻态的印象。
  如果细心留意一下,我们经常会见到下午两三点,大街小巷,在一些饭店门前,几位或几十位白发老人在那依依惜别。刚刚在一起吃过饭喝过酒,兴犹未尽,老人们脸上红扑扑的,嗓门冲天,有的急不可耐地一遍又一遍叮嘱,记住下一次聚会的时间地点,要准时到齐。

  不用问,这又是一帮老友的聚会,老友可能是老同学,老战友,老知青,老同事,之所以一般要一次中午餐会吃到两三点钟,原因是大家都是退休人员,没有了下午再去上班的概念,坐多久也没事。聚在一起话总是说不完,仿佛是拿着那张旧船票,总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信马由缰,你一句我一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要不是怕喝高了,聚会可能聚到四五点钟,现在都注意养生,酒是不劝了,但拍照和唱歌成了重点,明知道照多少也不去照相馆洗几张,但都抢着照,高科技的智能手机,可帮助制成小视频片,大家收藏。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话在肚子里憋着给谁说,儿孙不愿听你那些陈谷子乱芝麻的话,嫌你啰嗦,听不进去,幸亏遇到了自己的同龄人,一个话题,引出一段历史,无论谁说什么,你都要耐着性子去听,有时眉飞色舞,有时又叹息一下,某个同事走了多年。其实老人之间的聚会在说与听之间就是互助会,互惠互利。所以点什么菜喝什么酒并不重要,因为不断线的说话声音,才是最好的下酒菜。
  现在老人聚会,方式各不相同,有大聚会和小聚会,如纪念毕业多少年,就是大聚会,东南西北的老同学汇集一地,要聚几天才算结束。小型聚会则是十几位或八九位,每月有个一两次,轮流做东或AA制。这做东者自是饭店,至少提前三天通知,好让带孙子的人提前办理托管事宜。几位老人凑在一起,点菜也是有特点的,一般不要大鱼大肉,不要咬不动的,因为大多数牙不好使了,还都是假牙多,饮料多点,酒要少喝,每人二两到随意的软着陆。

  老人经常在一起聚会,时间充裕,嘴里说的,耳朵听的,都可以装一列火车了,大多是校园趣闻,知青点往事,老人儿孙,网络新闻,养生秘方,玩笑调侃,春风得意,老有所乐。老人一年四季,经常和老友聚会,仿佛话锋戳破多少心房窗户纸,笤帚扫出多少记忆角落的鸡毛蒜皮,都记不清了。总结起来,足可以出版一本往事回忆录。


  退休后,一些老友就组织或参加各种聚会,有的已坚持了数十年,容貌有了不小的改变,但精气神更旺了,原本过去在某单位当大或小头目的,如今也放下架子,回归本真,有些矜持的,如今也打开了心扉,某些好为人师的,知道了永做学生的好,老年愤青,言语尖刻的,也开始温文尔雅起来。那些曾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一点荣誉的,也放下自己头上的光环,显得平淡了许多,那些好吹嘘自己的孩子、房子、票子的人,在聚会中也卸下了自己的面具,大家都是平等的。老了聚到一起,仿佛不经意间回到了童年的时光,素面度自己的晚年。在一起吃着说着,菜凉了;吃着喝着,心醉了;在一起吃着唱着,歌飞了;是那样敞亮舒坦,碰杯中闪出了美好风景,祝福声中,道出了互相珍重的心声。


  在我参加的聚会中,难忘给原林西中学老校长于渭汉庆贺八十大寿,那是刘万春老师组织的大型聚会,后来他又组织给过七十大寿的老同学分别在赤峰、克旗聚会。前三年这些老同学又给刘万春老师举办了过八十大寿的聚会,每次相见,个个春风满面,精神头很足,成全了大家的好身体,增进了老友间的友谊。


  老有所系,老有所聚,近几年随着交通工具的方便,许多老友开始了草原游、乡村游、祖国各地风景区游、写诗拍照,用晚年的容颜和大自然相伴,让晚年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