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古稀老人赵 2019-10-11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这是海淀·故事第958篇文章

当你站在北京香山瞭望,一定会看到一处六峰连缀、逶迤南北的神秘山丘,山丘的两座宝塔(玉峰塔和妙高塔)更是香山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这里就是有“燕京八景”之称的北京玉泉山。

今天的艺海栏目要为大家带来的就是歌曲——《玉泉山下是我家》。

玉泉山下是我家

作词:苏 柳

作曲:王晨

演唱:潘莎

编配:贾文凯

清风遥指玉峰塔,

玉泉山下是我家,

涓涓玉泉,流水潺潺,

京西稻香飘过夕阳下。

儿时的村庄在记忆里张望,

歌里的村庄已经长大,

不知哪一季春风如此淘气,

把四颗星的酒店搬回了家。

置身的村庄在惊叹中沸腾,

梦里的村庄继续长大,

常去金山寺祈福风调雨顺,

让村庄里的都市愿景如画。

幼童遥指玉峰塔,

玉泉山下是我家。

水果多肉,花儿多香,

玉泉垂虹在心上悬挂。

《玉泉山下是我家》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将玉泉山的动人景色描写得如画般美丽,涓涓玉泉,流水潺潺,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富有画面感。夕阳西下,清风徐来,京西稻谷香,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现世安好的图景,十分温馨感人。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玉泉山位于颐和园西五六里。这座六峰连缀、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东麓的支脉,在“山之阳”,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因这里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此称为“玉泉”。明初王英有诗形容:“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音零)不与众泉同”。这座山也因此被称为“玉泉山”。

玉泉山的“涓涓玉泉,流水潺潺”不仅带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更灌溉了一方农田,养育了一方人民,“京西稻香飘过夕阳下”,夕阳西下,游人回家,那一缕升起的炊烟,是京西稻香,是儿时向往,是乡愁的安放。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玉泉山是燕京八景之一,经过金、元、明、清四朝的建设,才有今天的规模。可以说这里是四朝皇家园林的集中地。

相传金章宗曾在这里建有玉泉山行宫、芙蓉殿。到元明以来,也都成为皇帝游幸避暑之地。十三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建成昭化寺;明英宗年间,建有上下华严寺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原有行宫、寺庙翻修扩建。康熙三十一年,将原先“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规模壮丽的玉泉山静明园成为“三山五园”之一,而名扬四方。1860年英法侵略军将这里破坏,清光绪年间,又重新得到修复。

这里不仅山青水秀,布局精致,而且还有不少诗文雕刻、山洞石像。尤其是这里的泉水好,流量大,号称“天下第一泉”。用玉泉山泉水灌溉的“京西稻”至今都是名贵大米。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在北京,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幽州”时期。但是,真正形成驰名中外的京西稻还是在清代。1692年,康熙第二次南巡后把他精心挑选的稻种带回北京,在玉泉山试种,这就是京西水稻种植的开始。

京西稻是我国农业历史上唯一由皇帝亲手种植过的粮食作物,备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重视。

1949年后,北京曾经有5.81万亩水稻田。从上世纪50年代起,京西稻就由国家统一收购、上调、专仓保管,由西直门粮库加工成“特贡”大米,作为中央机关用米。上世纪80年代,连接密云水库的“京密引水渠”建成,京西稻种植达到顶峰。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有专家曾这样定义京西稻:“京西稻,是指北京西郊万寿山、玉泉山周边地带生产的优质粳型稻米。米粒圆润,晶莹明亮,富有油性。”“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这是老北京的歌谣,描述了京西稻口感的可口、清香。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北京玉泉山的泉水,不仅被乾隆皇帝封为“天下第一泉”,而且这泉水与瀑布一样,亦能自然形成一种奇观,即“玉泉垂虹”。自始有燕京八景时,“玉泉垂虹”就成为“燕京八景”之一了,“玉泉垂虹”又称“玉泉趵突”:涌湍千丈落垂虹,风卷银涛一望中。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清风徐来,让我们抬头仰望,看呐,幼童遥指着的那一座塔,就是玉峰塔。玉峰塔位于玉泉山巅,又名定光塔,俗称大塔。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位于玉泉山主峰上香积寺内,“玉峰塔影”是静明园十六景之一,塔顶距地面150米,是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清风遥指玉峰塔”由此而来。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玉峰塔是一座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塔高47.7米,全身浅杏黄色,上下共7层。塔身坐北朝南,一、三、五、七层的东、西、南、北四面各开一座券式门,其他各面开拱券式镂花漏窗。

塔内建石制阶梯可以盘旋而上,各层中有三个壶门式佛龛,佛龛两边的楹联是乾隆皇帝亲手撰写的,但现在字迹已经风化模糊了。

虽然玉峰塔是按照金山寺慈寿塔的样式建造,但它结合了北方的气候地理特点,塔身没有慈寿塔的护栏,每层的塔檐也外伸得较短,这样可以抵抗北方猛烈的强风。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玉泉山妙高塔

过了玉峰塔,且看金山寺。在这片土地长大,“常去金山寺祈福风调雨顺”,看这里换了模样。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金山寺始建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原名普陀寺,寺院及戏楼紧依玉泉山,东靠颐和园,与玉泉山宝塔、颐和园佛香阁相望,形成西山盛景。

相传清慈禧太后的表妹金仙姑娘,因婚后家中不睦,削发为尼,隐居修行,并重修此寺,故易名“金仙庵”。有别于玉泉山北的另一金山寺。“冷泠钟磬音,金口惬幽寻,溪绕芙蓉殿,山开薝卜林”,说的即是玉泉山金山寺。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水流潺潺,夕阳温柔,风吹稻花香,仿佛置身梦乡。这里水果多肉,这里花儿多香,这里走过泥泞,这里熬过风霜。生于斯,长于斯,这片儿时的村庄在惊叹中长大,在过去与未来的交界处写出不悔的当下。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美好与向往,也必将走向下一个辉煌。我的家在玉泉山下,如一道美丽的垂虹,永远在心上悬挂。

编辑 / 李敏

审校 / 冯焕丽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