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读记 (小河西) 本诗作于于上元元年(76)或二年,时杜甫居成都草堂,时裴迪为蜀州幕僚。(王缙上元元年为蜀州刺史,高适上元二年由彭州刺史改任蜀州刺史。)四安寺:蜀州新津县一佛寺。《蜀中广记》卷7新津县:“《志》又云南二里有四安寺,亦神秀创。”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雪峰:指西岭雪山。距四安寺所在的新津县不远。倚楼:倚靠在楼窗或楼头栏干上。古诗词中表达愁绪的意向。《江上》(杜甫):“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长相思》(唐-白居易):“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敛:收敛。《关山月》(南北朝-贺力牧):“重关敛暮烟,明月下秋前。” 浮烟:暮霭,炊烟。有时用“翠烟”。《贻袁常侍》(梁-江淹):“沅湘含翠烟。”《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唐-司空曙):“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重:重重。浓密。《池上竹》(唐-杨巨源):“气润晚烟重,光闲秋露多。”《晓发桐庐》(唐-权德舆):“烟重江枫湿,沙平宿鹭寒。” 阒(qù):静寂。阒寂:死寂,幽静。《泣赋》(梁-江淹):“阒寂以思,情绪留连。”《病梨树赋》(唐-卢照邻):“余独病卧兹邑,閴寂无人,伏枕十旬,闭门三月。” 大:太。《荀子-非十二子》:“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 交游:交往,联络;朋友。《荀子-君道》:“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管子-权修》:“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潜夫论-务本》(汉-王符):“列士者,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 慵:懒,慵懒。《书事》(唐-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闲坐》(唐-白居易):“百年慵里过,万事醉中休。” 【大意】天将晚时背倚钟楼面对雪峰,僧人过来默默无语自去敲钟。孤立的新津城上晚霞红色渐退,城周围漂浮的暮霭炊烟又深又浓。身体多病独自发愁心情孤寂,来访故人匆匆一见未能从容。知您因写诗苦思冥想身体瘦,还是交往太多,万事懒慵。 【诗意串述】此诗首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日暮时分。四安寺钟楼。俺倚着钟楼望着远处的雪峰。僧人默默走来鸣钟。(钟鸣寺更幽。)次联远景。夕阳映照着新津孤城,晚霞渐隐。县城周围的暮霭深深炊烟重重。(红将敛,天已晚。翠且重,指炊烟。)前二联写景铺垫,渲染寥廓、清冷、孤单的气氛。后二联埋怨。俺多病孤独寂寞,来新津是想与故人聊聊,虽见面了却没能从容。不陪喝酒,也不陪逛逛,让俺自己到寺庙游玩。知道你因为写诗苦思冥想身体消瘦,你也太过交游,以至万事懒散,连老友来了都不出来陪陪。此诗埋怨裴迪,或也有埋怨裴迪的老板蜀州刺史王缙(或高适)之意。 |
|
来自: 小河西 > 《杜诗解读(卷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