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世界文化,唱响文学之声

 都是发过火凤凰 2019-10-11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经颁发了,今年的获得者是谁呢?你们有没有猜到呢?小编悄悄告诉你,今年可是特别的双黄蛋哦。

下面就和小编去看一下今年的双黄蛋是谁吧。

近日,诺贝尔奖官网声明将补发上一届诺贝尔文学奖,所以今年会有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来自波兰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来自奥地利格里芬的彼得·汉德克。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详细情况吧。

彼得·汉德克

作家简介

彼得·汉德克(PeterHandke,1942年12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格里芬,著名小说家、剧作家,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称为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其文学创作之路从反传统起步走向近乎写实的自传体,笔风尖锐,耐人寻味。他曾获毕希纳奖、海涅奖、托马斯·曼奖、卡夫卡奖等诸多文学大奖,代表作品有《卡斯帕》《骂观众》《自我控诉》等。苹果手机维修

生活经历

1942生于纳粹德国占领下的奥地利格里芬1960年入格拉茨大学学法律,并参加了青年作家团体“格拉茨人社”,艾尔弗丽德 耶利内克当时亦在其中。著有剧作《大黄蜂》(1966)《别后短信(1972)《黑夜,我离开无声之家》(1999)。

他的《卡斯帕》已成德语戏剧中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他创立了颠覆性的“说话剧”,消除了布莱希特极力保持的演员与观众、戏剧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即“陌生化”或“间离”,获得2009年度的弗朗茨卡夫卡奖。

主要作品

《大黄蜂》(1966)

《别后短信》(1972)

《黑夜,我离开无声之家》(1999)

《冒犯观众》(台湾,唐山出版社)

小说推荐

以书为伴

《无欲的悲歌》是以一位51岁家庭妇女自杀的报纸报道始的。叙述者“我”立刻要义不容辞地撰写自己母亲那“简单而明了的”故事。在对这个女人命运的回忆中,她那受制于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生存轨迹自然而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母亲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小农环境里,受的是无欲望、秩序和忍受的道德教育,她最终依然无法逃脱社会角色和语言模式对自我生存的毁灭,于是自杀成为她无可选择的必然归宿。

作者以其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表现了母亲生与死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一种启人深思的愿望,一种值得向往的生存,一种无声质问社会暴力的叙述之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作家简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出生于1962年,是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心理系,1987年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在波兰文坛展露头角。之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作品。她的作品时常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另一方面也观照着波兰的历史命运和现实生活。她曾两次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评审团奖,四次获得“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生活经历

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后在波兰西南边城瓦乌布日赫的心理健康咨询所工作。

1987年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在波兰文坛展露头角。之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作品。

主要作品

《镜子里的城市》(1987)

《书中人物旅行记》(1993)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1996)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2002)

小说推荐

以书为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是一部充满着强烈戏剧性的奇妙小说,很值得一读。

图文编辑:刘小曼

图文审核:张 倩

总负责人:郦昕昱

指导老师:刘潇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