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帆品读】曹辉:赏析范诗银词《一剪梅·那日并序》

 阳关残雪 2019-10-12

                    聒碎亲恩见何凭

——赏析赏析范诗银词《一剪梅·那日并序》

作者 /  曹辉

        时移世易有时也不尽然,譬如亲情,再怎么移时易世,剪不断理还乱的仍是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唯生命其程共同走过的路,即便不是从生到死的陪伴,却不妨碍用特有的质地不时提醒着我们,谁虽擦肩,依然永恒。感慨源于范诗银词《一剪梅·那日并序》。
        词由情生,情由心生,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最美的女子,那便是自己的母亲。不管我们长到多大,因为母亲,内心也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自己。或者,这便是爱的魅力吧。走近小词,走近一个军营男子钢筋铁骨的另一面,走近他的婉约情怀,不由心中一动,词前小序用生死两个画面及两个时空形成强烈对比,惹怀撩绪,如煽情的现代诗:那日我来了。那日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两滴永不干涸的泪……如同小说的开场白,一个背影赫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上阕“那日啼声破晓晖。有雀叩门,踏落红梅。异乡异客不胜悲。梦也真孤,心也凋摧。” 四平韵晖、梅、悲、摧环环相扣,首句“那日啼声破晓晖”,作者简单交待了自己的出生时间,“啼声”是指出生,“晓晖”自然是清晨。第二句就有意思了,“有雀叩门”用了拟人手法,意为出生祥瑞,“踏落红梅”令人心生无限遐想,有色彩的“红”之艳丽,有“雀”的造访,好一幅温馨幸福的出生图。后两句则以时间跨度为经纬,换了情境,转了思绪。“异乡异客不胜悲”,两个“异”字,强调作者后来离开家乡的军旅生涯及至最后远离故乡的淡淡惆怅。用淡淡的语气表达强烈的思乡之情,这是烘托,为接下来引出海样深的离开故乡而无奈埋下伏笔——梦也真孤,心也凋摧。再不掩饰心头对自己原乡的屡屡回望和回而不得的不甘。与于佑任在台湾思念大陆,写过的《望大陆》虽在内容的范畴上不同,但在情感维度方面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梦”“心”并两个“也”字,抽丝剥茧,让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岁月的舞台上,从多角戏到独角戏,成为失去母亲的剧中人。直白陈述个人的情感心态与化不开的忧愁。

         下阙字数平仄与上句等,但情感却向深而入。“那日何为双泪垂”,问自己,不过是在缅怀母亲去逝的情景而已。悲情尽展。“一滴冰凝,一滴寒堆”为伤心语,一滴也不是真的就一滴,是以眼泪的数量来反衬一片伤心泪已无的巨大悲恸,母亲的离开让作者对世间感觉到了莫大的寒冷。“亲无待矣我何归”这句为全词句眼,七字推出情感的风暴,母亲走了,谁还会等待我回家呢!我回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为谁而回呢?。“山为谁青,云为谁飞”,比之手法运用得灵活妥贴,与前句“亲无待矣”句呼应,问山问云,其实是借问抒自己内心的压抑心情,似乎因母亲不再,故乡也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和勾头,回去扑谁呢?至此,渲染的伤感指数暴涨到巅峰。

        小词以情为包袱,抖的极有层次却无做作之嫌,折射出“情到深时情自真”的意味。情节亘古如是的亲情、母子情,不外红尘俗世母子一场,娘之生恩,娘逝子之恸然,因思念引出无比的伤感,如炸雷响在心头,似闪电照亮亲情。寥寥几笔,如精练的简笔画一般,浮于读者眼前。可见,情到了,即便寻常亦动心。

2019.5.22

评者简介

     曹辉,业余诗词爱好者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