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联手多家银行解决外贸企业贷款难题】数据证明信用,信用才能等于财富。“只要解决了信用问题,给小企业贷款,对九成的银行都是容易的事,所以说,电子商务平台需要或者应该解决的,不是资金问题,而应该是信用问题。”大数据的应用也是整个阿里巴巴B2B平台的战略重点。@阿里巴巴国际 2.【靠微信做到100亿并上市的科通芯城网】微信最牛叉的企业案例应用是科通芯城,昨天在香港上市的这家b2b电商,创业家杂志介绍,他是通过微信为主的业务模式做到交易额100亿,是张小龙亲自特批的微信接口,来自微信的交易额达到整体的80%,而他们在微信投入才几十万元,微信人员投入才6个人。建议大家关注这家靠微信应用做到100亿并上市的电商。@龚文祥 3.【阿里巴巴国际站改版】今天流量阿里巴巴国际站发现改版了,首页给了wholesale online足够的重视和流量入口。B2B们要重视且注意:1、低起订量(LowMOQs)2、线上交易(Online Transactions) 3、快速发货(FastDispatch)@秦建刚 4.【B2B供应链很重要】宣传很重要,但B2B供应链更重要。锤子手机一分钱不花就卖了22万台,结果生产制造完全跟不上。别以为互联网能轻易改造上游,制造有制造的规则,只讲利益只讲成本和关系,22万台在制造业算个屁。老罗可以搞定粉丝但完全不懂供应链,不懂B2B企业运作模式。B类企业互联网化还是个梦想,电商别再吹牛。@TOB波宁刘 5.【供应链梳理是技术优势的一个子项】没做过B2B的人根本没概念,供应链梳理是技术优势的一个子项,不是选了最好的硬件就有优势,学习曲线是客观规律,没法回避,做为东北老乡,我深知东北人做事不求甚解,只爱吹嘘的个性,这个特点适合低端服务业,不适合高端服务业和制造业@谢-老师 6.【深圳某企业采取移动之B2B加O2O】经友人介绍为一80后老板之商业模式与战略进言。其人瘦小,老持沉着,有做空中沃尔玛雄心。粗略了解,业已80多员工,数名股东,月销售额已至7、8百万。其盈利模式为移动时代之B2B加O2O,在线与线下结合,加入了传销、直销和慈善元素,最大的亮点是将客户变成了参与合谋者,最大之特点:创业者初中毕业。@深圳刘心武 7.【关于B2B 的移动化】我们更关注的应该是系统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有意思,值得思考。前者或许是少数人的意志产物,而后者则是普罗大众的。如果简单看,人数上后者更多,更容易产生用户习惯基础,而前者往往下沉成了一种技术实现。@申飞-B2B分析师 8.【发财的往往都是先行者】还记得十多年前互联网营销人最爱说的话吗?上网吧,你的信息、产品可以覆盖全国走向世界。只是十多年,大家都上网了,才发现竞争对手也都上网了,互联网成了红海,厮杀惨烈。B2B也一样,据说最早那批上阿里的都发了,后来的只能呵呵。发财的往往都是先行者,移动时代这就要到来,你该做些什么呢?@TOB波宁刘 9.【汽车售后B2B:生态复杂陷阱多多】很多人以为汽车售后B2B是块处女地,其实却是热带雨林暗相丛生。比如机油三滤保养服务,提供B2B支撑的厂商如壳牌、嘉实多、博世、长城、昆仑,随便一个都堪称帝国,利润超过多数国家的GDP!B2B作为供应链有你想象不到的利润,也有你想象不到的规则。@B2B行业资讯 10.【商务社交应该是移动互联网B2B的方向】B2B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组织行为不适应PC互联网的商务、技术生态,而B2C的主要矛盾是个体行为需要跟得上移动互联网的社会生态。所以移动互联网对B2C的冲击和提升恰逢其时。B2B跟上了PC互联网的节奏之后,商务社交应该是移动互联网B2B的方向。@HYKBMT 11.【互联网是眼球经济】眼球能变成经济那是因为人多成了量,就可以向上游卖广告向下游卖水。前者是媒体模式后者是电商模式。但你只能卖水,或者换句话标准化的低价格的产品,所以淘宝唯品都活得不错,而个性化的高价格的有成功者吗?b2b恰好占全了,多非标品,交易金额又大,所以只能在电商门外徘徊。@TOB哥波宁刘 12.【艾瑞咨询:2014Q2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市场总营收56.4亿元】2014Q2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市场营收规模为56.4亿元,同比增长18.6%,环比增长13.0%,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好转促使市场总营收规模增长。@艾瑞咨询集团 13.【上帝对模式也是公平的】只能烧钱要规模,品牌难长寿,竞争激烈,利润毛巾里拧水,这是B2C的状况。但拥有眼球,回款快现金流高VC关注。B2B呢?默默无闻,被边缘化,营收低起步难专业性强,但利润高客户粘性强,品牌长寿。B2B踏实做事老实赚钱但相较是小钱。B2C要么暴富要么速死,玩的是心跳。你选哪样?@TOB波宁刘 14.【慧聪与阿里的争斗是B2B历史上的一景】“你了解慧聪网吗?”该文的作者@长安县令 应是@慧聪网 的老员工?要不怎么这么了解慧聪网,了解B2B历史上争斗的那一幕。如果抛开两家恩怨不谈,托比网想说的是:阿里与慧聪的争斗,郭凡生与马云的争斗,对B2B在中国互联网业界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实以我们看,行业需要发展,历史完全可以遗忘!@B2B行业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