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唐冠汉冕的当代价值(图)

 zgsc2002 2019-10-12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认为这顶东汉金冠最可能是东汉王朝汉灵帝刘宏的冠冕。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死后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东汉第十位皇帝汉桓帝刘志死后,身后没有子嗣,在当时外戚的操控下,年仅12岁的刘宏继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认为这顶东汉金冠最可能是东汉王朝汉灵帝刘宏的冠冕。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死后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东汉第十位皇帝汉桓帝刘志死后,身后没有子嗣,在当时外戚的操控下,年仅12岁的刘宏继位。 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从5000万港元开拍,最后以1.1682亿港元的高价成交,保持着中国金银器的世界拍卖纪录。   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从5000万港元开拍,最后以1.1682亿港元的高价成交,保持着中国金银器的世界拍卖纪录。 唐朝皇冠 唐朝皇冠

  深圳商报记者 卢 青 李 伟/文/图

  上周本报“唐、汉双皇冠惊现深圳”报道出炉后,引发热议,记者接到多个读者电话,希望了解在深圳出现的唐朝汉代两顶皇冠的更多信息。有读者认为,古代帝王金冠在近年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中极少出现,更不用说是两顶皇冠的同时面市;也有藏友告诉记者,相对于书画和陶瓷,金器很少出现在拍卖会上,是因为金器的存世量稀少,同时黄金的硬通货属性,使得古代金器有了更多的当代价值。

  鉴于本栏目“共赏传世珍品、领略历史文化、分享收藏理念”的初衷,日前本报再度邀请专家学者对两顶皇冠做出详细解读,并对金冠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做了深入了解,共同分享藏品背后的珍贵价值,以飨读者。

  汉冕细致,唐冠华丽——

  造型工艺各有侧重古代金器存世稀少

  造型工艺各有侧重

  一个被专家鉴定为“东汉”时期的帝冠,一个是被学者认为具有“明显唐朝特色”的皇室冠冕,从工艺特点来看,前者为手工编造,突出精致;后者九龙缠身,造型华丽,正好反映了各自历史时代的特征。

  目测可见,这顶专家口中的汉代帝冠工艺以装饰编织为主,金冠呈长方形波纹状,略有起伏,前后有冕旒,两侧分别围绕一条金龙,冠座周围同样也有各式装饰(凤、鹿等),之前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国内玉器杂件顶尖专家刘静女士就认为该冠具有典型的汉代造型特点。

  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更是直接指出,该金冠属于东汉时期,评判的依据是“金冠工艺以装饰编织为主,层层叠叠有好几层,如此精致工艺为东汉时期特有”。事实上,从造型来看,类似造型的皇冠早从战国时期就有出现,据史书记载,从秦汉时期开始,古代帝王百官祭祀时都戴类似造型冠冕,以冠冕的梁数和旒(礼帽前后的玉串)的多少作为识别,俗称“平天冠”。雷从云认为这顶金冠最可能是东汉王朝汉灵帝刘宏的冠冕。

  另外一顶唐代金冠的造型则明显不同,为九龙环绕的圆形金冠,九条金龙造型特点是尖嘴、身短,金冠纹路采用唐草纹和灵芝云造型,金冠边纹上有颗粒,据专家鉴定属手工喷珠,然后人工錾嵌的。皇冠整体成型以錾刻与捶揲工艺为主,其器物表面的工艺处理,主要运用切削、抛光、铆、镀、刻凿等技术。

  刘静就指出该金冠具备明显的唐代工艺特征,特点是华美大气,有皇家气派,凸显了唐代盛世高超的工艺水准和设计水准,“无论造型还是色彩,都具备明显的皇家特征,不是民间用品”。

  “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

  古代金器存世稀少

  在品鉴两顶金冠时,上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心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王连江指出,除了藏品历史文化价值外,古代黄金制品的特殊性也是需要重点品鉴的特点之一。他认为,两顶冠冕都是“通体由黄金打造”,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自古稀少、特殊和珍贵;龙是中华民族皇室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所以无论是材质还是用途,两顶金冠都具有特殊价值。

  据介绍,我国用金的历史很长,从早商开始一直到清代,几乎贯穿了整个的中华古代史。如陕西凤翔秦公1号墓出土的金犬(春秋)、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战国)出土的金盏等,都称得上是目前所知的先秦时期重要金器。汉代统治者笃信神道,世间炼丹成风,因此汉代黄金产量激增,金器工艺趋于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经济萧条,金器文化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为代表。金器制造工艺的历史标志顶峰出现在唐朝,金器风格中西文化兼容,创新工艺层出不穷。唐以后的金器文化发展比较缓慢,但工艺上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直至清代再次把金器制造推向了高峰,清代金器文化的主要内容都集中在了皇家用金器上,遍观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金器就可见一斑。

  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黄金以及黄金制品都是投资收藏的珍品,在相应的广泛范畴内保持中短期的价格稳定,并有极高的流动性。古代,黄金和黄金制品一直牢牢掌握在帝王皇室的手中,普通平民无缘得见;而在当代,黄金“硬通货”更得到了全球范围的广泛接受,即使在眼下,中东局势动荡和通胀预期的支撑,黄金价格屡创新高。

  中国民间俗话,“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恰恰说明收藏金器在收获艺术品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还享有不可多得的黄金“硬通性”,具备普世价值。

  价有前鉴,值得想象——

  唐、汉金冠价值非凡

  从5年前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到清乾隆年间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近年来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品屡屡在国际上拍得天价。事实上,艺术品收藏中门类复杂,除了书画和陶瓷外,还有许多在“主流”之外的门类,这些都同归于杂项收藏。而之所以古代官窑瓷器近年格外火热,除了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存世价值外,市场的追捧和运作也是重要因素。

  鉴于此,尚无法给上述两顶金冠准确估价。而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从5000万港元开拍,最后以1.168亿港元的高价成交,保持着中国金银器的世界拍卖纪录。这件明宣德金胎三足盖炉腹部和盖面各錾刻五爪游龙纹饰,通体多处镶嵌红蓝宝石及珍珠等。

  两顶金冠与拍出天价的三足盖炉相比,同样是制作精美的古代金器,也都为帝王皇室所用,专家表示,金冠的市场价值更“值得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