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湿气?湿气重的症状主要有7个,秋冬祛湿,三招调理

 健康生活维他命 2019-10-12

【什么是湿气】

湿气属于中医名词,湿属于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导致疾病,因此,又称湿气为万病之源。

很多人喜欢在夏天祛湿,却不知道秋冬才是祛湿的好时节,也是必须要祛湿的时候。

传统医学认为,夏秋之交是最容易产生湿气的。此时热而多雨,湿气较重。进入秋冬季节,人体多少都会有湿气,此时如果不注意祛湿,则很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发生。

【湿气重的症状】

湿气重的症状主要有:

1、头部:如果身体湿气重,会出现头部昏沉,头昏脑涨,就像感受很沉重,十分不舒服。

2、舌头: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早上起来刷牙后,观察自己的舌苔是否出现厚苔并且滑腻,如果是,则为湿气重。

3、皮肤:湿气重的人,皮肤会感到痒痒的,像有蚤子在身体爬动一般难受,用手去抓痒,有红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样。不过持续比较段时间就消失。

4、关节:当湿邪伤及到关节时,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5、大小便:湿气重的人,会有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等症状。如果大便成形,湿气重会使大便黏腻,很难冲干净厕所,也需要多几张手纸才擦干净。

6、精神状态: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有头昏脑涨之感,易困倦,记忆力减退。

7、胃口:湿气重的人,胃口会受到影响,不想吃东西,食欲不好,出现胸闷腹胀,饭量少,还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湿气重怎么调理】

一、饮食调理

湿气重的人,多是脾不好,所以说,想要祛除体内湿气的话,就需要健脾补脾。

平时可以多吃点山药,山药拥有很好的健脾补脾的功效,而且,山药无论是做汤还是做菜,都很好吃,如果想要健脾补脾、祛除湿气,那么山药就是很好的选择。

身体湿气重的人,平时要多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多食用一些清淡天然的食物,多饮用一些开水,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除掉身上的湿气和排毒。

油腻的食物会加重我们的湿气,不利于我们的排毒,所以,平时有湿气的人,应该尽量的少食用一些油腻的食物。

二、草药茶方

祛除湿气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喝一些祛湿的草药茶。

黄花苗茯苓茶:黄花苗、薏苡仁、栀子、赤小豆、茯苓、砂仁、山药、甘草、绿豆、葛根、黑豆、百合、干姜、芡实、冬瓜皮、淡竹叶、马齿苋、陈皮、桔梗、荷叶、人参、金银花、菊花、紫苏叶

此茶由24味食材组成,其中大部分都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安全无毒副作用,且药疗效果好。

其中,黄花苗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消肿。擅长治疗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薏苡仁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赤小豆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之功效。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

干姜长于温中回阳,为脾阳衰微、吐利腹痛之要药。可用于脾胃虚寒、泄泻清稀者。

芡实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有较好疗效。

三、中医调理

1、艾灸: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通过艾灸祛除体内湿气效果较明显,同时也可以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

2、艾叶泡脚:

干艾叶10-15克,与5公斤冷水同煮,开后改小火10-15分钟关,能下脚时算起泡20-40分钟,有保温瓶的话,可在瓶中长的放半支、短的放两节艾柱,用开水泡5-10分钟后,再兑水泡脚。

水一定要没过脚踝,水温不低于35-42度。可连续泡3-5天(以后每星期1-2次即可),头天可多出点汗,后以微出汗则止。

3、针灸:

温针灸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宣导阳气、除痹止痛之效。

4、拔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等,一般拔罐时间15分钟为宜。

身体不好的老人、体瘦者,拔罐时间应该减半。

此外,湿气重的人应坚持运动锻炼。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