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的“吴门四大才子”,看过《唐伯虎点秋香》的朋友一定能脱口而出,他们是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他们是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但在中国美术史上,我们提到的”明四家“或者”吴门四家“,指的是吴门画派的四位大画家,指的是沈周、文徵明、唐伯虎和仇英。 沈周,是吴门画派的开山祖师。
他的画技艺全面,在宋元的基础上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之前,为大家介绍了沈周的山水画代表作《青园图》。 沈周《青园图》 今天来看他的花鸟画作品,《卧游图册》和《东庄图册》。 正式开讲前,先说说什么是”图册“。
花鸟画代表作《卧游图册》沈周在花鸟画的创作上贡献也很大。他的《卧游图册》就有很精彩的花鸟画。 “卧游”这个说法来自南朝时期的宗炳,他“好山水、爱远游”,后来年纪大了,没有力气再去远方游玩。 他就把以前游历过的风景都画下来,挂在屋子里“卧以游之”,这样,躺在床上也可以旅游,简称“卧游”。 《卧游图册》也是用绘画来代替真实的风景,让人不出门就能欣赏到山川与花鸟。 《卧游图册》里的山水画 《卧游图册》里的山水画 在这个图册里,沈周画了石榴、栀子花、柳树上的知了、芙蓉、雏鸡、等花鸟。 《卧游图册》里的芙蓉 他画花鸟与别人不同,喜欢独辟蹊径,用山水画的技法来画花鸟。 《卧游图册》里的秋柳鸣蝉 不追求精确的描绘,而是用简单的笔墨和色彩描绘出花鸟的形态。这种画法就是写意的方式。 《卧游图册》里的石榴 园林绘画《东庄图册》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沈周的另一组画作《东庄图册》,这是沈周为远在京师做官的好友吴宽画的,用以慰藉吴宽的思乡之情。 东庄是吴宽祖上遗留下来的庄园,带有私家园林性质。地处苏州,占地六十多亩,规模宏大,风景优美,吴中的士大夫经常在此聚会、吟诗、品茗。 据传,该组画共二十四幅,现存世二十一幅,分别为东城、菱濠、北港、折桂桥、朱樱径、曲池、果林、知乐亭等二十一景。 我们先来看一下菱濠,菱濠是东庄河流的名称,菱濠两岸菱叶丰茂,采菱人驾着小舟,在其间劳作。 菱濠的一支细流上,横架着木桥,远处一排排屋舍,在葱茏的树木中掩映,美不胜收。 再看朱樱径,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小径,自右下斜贯左上。小径两侧种植着三五成群的樱树,枝繁叶茂。右上和左下则是大片留白 ,淡隐入周围的环境。 整体画面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脱俗之感,可以想象一下,画中那个走在小径上的人,心情是多么舒畅。 曲池的景色也不容错过 ,图中画的是西边的水口,对岸盛开着大片的木芙蓉,和近岸的几株遥相呼应。 池中是点点荷花,水纹是由细线勾画,颇为细致。 潺潺水声,连连荷叶,盛开的芙蓉……构成了怡人的小景。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知乐亭,这座亭的名称出自于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明代著名藏书家邵宝在《东庄杂咏诗》中这样写道:游鱼在水中,我亦倚吾阁。知我即知鱼,不知天下乐。 我们看到知乐亭挑出在水面上,亭中桌案、书卷和香炉一应俱全。 主人可在其中读书、戏鱼,画中的那个人就是在俯身向池,和聚游过来的鱼群嬉戏。 水中垂下的枯柳和低拂的大树,呼应了人物弯腰的动作,使得树木、亭阁、水池、人物、鱼群浑然天成,和谐自然。 园林绘画的经典形式《东庄图册》属于传统的园林绘画。所以,我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个特殊门类:园林绘画。 园林绘画包含三种典型的绘画形式。 第一种是单幅画作,多采用立轴形式 ,表现园林全景。 第二种是手卷或横幅,着重模仿游园体验,开卷有园门,末端有园门出口,中间是景致。我们之前常讲中国画的移步换景法,在园林绘画中很常见。 第三种是册页,即我们今天欣赏到的《东庄图册》这种绘画形式。画家将看到的景致一页一页依次相继地画出来,一图一景,二十一图再现东庄盛景。 册页重视园林局部的刻画,一图一景。连续的册页通常表现一系列的景致,例如亭榭、池塘、假山等,在册页的一角一般还会题写景名 。 景致是园林的核心,所以古代画家特别钟爱用册页的形式来表现景致。 很多画家对于《东庄图册》的评价都非常高,董其昌曾这样赞叹:“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虽李龙眠(李公麟)山庄图、(卢)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 除了上面欣赏到的,沈周还有很多画作,他一生都在家里读书画画,游走在山林泉水间。他没有做过官,只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他待人亲和平等,很多平民百姓向他求画,他都不拒绝。 可以说,通过诗文书画,沈周实现了“游于艺”的儒家人生理想。 作者介绍曾孜荣,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有20年艺术普及工作经验,语言生动易懂,他的讲解可以说是欣赏中国画的入门捷径。 精彩视频曾老师受邀参加今日头条的“海绵演讲”,获得《2018年度气质演讲》奖,欢迎大家点击收看→《洛神赋图》里的中华美学“源代码” 《洛神赋图》里的中国美学“源代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