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长成优秀的大人,请先给他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心理諮商張老師 2019-10-12

有时候,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总会回家对我说,他也想要一个。

相信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或温柔或粗暴,都教育过孩子,在学校不要和同学攀比!

然而,教导孩子的时候,扪心自问,你自己做到以身作则了吗?

01

攀比在家长之间其实一直存在

在中国,很多人比房子、比票子,连孩子都要比。

从孩子生下来要比体重身高,长大一点要比谁长了几颗牙、谁背了几首诗,上小学、中学就要开始比成绩。上班后又要比收入、比对象。

有些家长可能没有那么严重,最多在家和孩子说几句“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

殊不知,随口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能让孩子苦不堪言,长此以往,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本来孩子就是单纯的,他不会注意自己和其他人的差别,更多的是对这个未知世界的好奇。

盲目的攀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孩子会越来越失落,最严重会使孩子内心变得扭曲。

02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梦想

作为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个中国家长的殷切希望。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舞蹈、钢琴、古筝、美术、音乐...从小就开始培养。

如今连“幼儿园”都小学化了。

教育局多次发文规定,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

面对如此三令五申,幼儿园“抢跑”现象仍然没有停止。有的家长,看到幼儿园教不了,读到中班就直接把孩子放到了社会培训机构学习小学科目知识。这就出现了许多幼儿园大班“空巢”现象。

为了能达到爸爸妈妈所期望的标准,孩子们只好学!学!学!用欢快的童年换取家长眼里的未来竞争力。

03

升学压力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也不想比,不想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可是苛刻的升学要求,却迫使家长不得不这么做。

幼升小的升学面试中,很多老师会提问孩子小学知识点,比如,会不会加减法和基本的拼音。且把这些内容的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只是一带而过。

这就导致家长怕孩子跟不上,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1年级课程。

 有些小学面试更为严苛。

在一档《妈妈是超人》的亲子节目中,黄圣依带儿子安迪来到上海的姥姥家参加上海某一小学幼升小的面试。

三个面试老师坐在一排,轮流考英语、数学、语文。

问安迪会不会英文,安迪回答会。老师就开始用英语问安迪的名字,喜欢的颜色和动物...

接下来又换老师问了以下的问题:

“有一个小朋友她叫小红,她站在队伍里,前面有7个小朋友,后面有6个小朋友,问这个队伍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上海昨天最低温度零下二度,最高气温7度,问昨天的温差是多少?”

后面又问了很多题目,比如让安迪描述一幅图片,考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5-6岁幼儿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能通过事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很明显,大多数的幼升小面试都超纲了。

所以在升学压力之下,不让孩子落后同龄人,家长迫使孩子抢先学习,幼儿园为了减少大班学生的流失,也不得不违规开设小学课程。

04

揠苗助长,不利于儿童成长

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5岁的小朋友,其专注时间在9-14分钟之内。过早灌注超纲的学习内容,强迫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短时间可能会提高孩子成绩,可是从长远来看,对其身心发展有害无益。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曾经的马加爵案和复旦大学投毒案惊动了整个中国,很多大学生都在这些事件过后笑称“感谢室友不杀之恩”。

马加爵成绩优异,高中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得过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这个在家长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却在大学期间因打牌不和而连杀4名同舍同学。

复旦大学医学系研究生林森浩因琐事对室友黄某不满,怀恨在心,将至少30毫升二甲基亚硝胺注入饮水机,致黄某死亡。30毫升,超致人死亡剂量10倍以上。

 马加爵和林森浩之类,虽然只是中国的极少数的人,可是这些例子也告诉我们,成绩从来不是衡量孩子好与坏的标准。比起把孩子关起来学习,让孩子对世界充满希望与爱,能够在广阔的空间汲取知识,这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总结

孩子身心健康更重要

家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

孩子的性格的养成与他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而一个人的性格好坏,比学习成绩更能决定他的人生幸福。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给孩子一个这个年龄应当有的童年,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

我们也许没有很多钱,但是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一个融洽的家庭氛围;我们也许不能在物质上最大程度满足孩子,但是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所有的爱与关怀。

不是成绩好才是好孩子,成绩差就是坏孩子。

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远比让他成为一个如何厉害的人物要来得重要。

何况,身心健康又充满爱的小孩,长大后,怎么能不是一个优秀的大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