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怎能不爱那个“不合时宜”的自己

 昵称535749 2019-10-12
发布时间:2019-10-04 

文章封面

女孩端坐在那里,像尊菩萨。尽管她只是个街边卖菜的,买菜的大叔大妈见了,都不敢对她指指点点。

有些人就有这样的气场,在一个喧嚣嘈杂,满是腥膻味的地方,让人感觉她在这里显得不合时宜,却又不由自主的默许她的不合时宜。

要我说什么叫人格魅力,我觉得这就是人格魅力。

以人天生的从众性,跟随大流很难找到自己的个性。

个性,你若是久久不找,没过多久你就会遗失它,彷佛它从来没有出现过。

记得最近几天有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班级上拿着同学们的成绩单,用一种不属于他的成人口吻和表情,又是挤眉弄眼,又是象样板戏里的领导训话,那样对同学的成绩表现指指点点。

这则影片在网络上疯传,成了众人的笑柄。

我想起高中的时候,学校培养朗读选手,老师们也是将类似的模板视为朗读选手该有的样子。

好像朗读选手不该说人话,不该有人的举动。他们必须比赛谁更像纯正京片子的口语艺术家。

说来丢人,那时候我还在一个全国的民主法治比赛中,拿了新诗的奖项。

现在回头看,那种迎合上意的文章。幸好我已经不「会」写了,否则今天的我会是什么样子,会说人话吗?

从前,看到孩子一副口语艺术家的姿态,我会思考「他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周遭的大人是怎么教育他的?」

现在,这不是我思考的问题了,因为思考在这地方是乏力的。

孩子需要一个身教言教的环境,但谁能给他这个环境呢?再好的教育信息,只有愿意倾听的人才会知晓,才会去实践,带给孩子正确的影响。

有时,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一个人的环境,却希望这个人改变,我们大概把事情想简单了。

把事情想简单,那真的很简单。我们只要不思考就好,我们只要把内心的想法脱口而出就好。

这也是挺吊诡的一件事,咨询师成天鼓励来谈者要勇敢说出自己的心底话,表达出自我真实的感受。

鼓励从小欠缺情感教育的男性,想哭就哭,不要听信「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沙文余毒。

鼓励从小欠缺两性平权教育的女性,捍卫自己的子宫,把生育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因为怀孕生子,错过开创个人事业的机会。

然而,这些鼓励的立意基本是好的,但光是鼓励,能激起的浪花终究有限。

比方一个勇敢用哭泣表达感受的男性,处在一个把男性流泪当成男性软弱环境,他很可能因此吃闷亏。被那些寻求「阳刚」男性的异性,屏除在人生良伴的选项之外。

又好比一位努力追求事业的女性,要是她家里人的观念还是那套XX岁该结婚,OO岁该生孩子的观念。以为女性的最大幸福就是结婚、生子。那么她为了自己的志业,得和亲人决裂。

即使最后她选择亲情,放弃梦想。作为旁观者,有资格议论她吗?有资格说她不够坚定吗?

我想起我的爷爷,他是个热心肠的人,但也是个顽固的老头。

小时候,他总是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给我碗里挟上满满的菜,不管我吃不吃的下,不管我喜不喜欢吃。

大人们总说:「这是爷爷的心意,你就接受吧!」

看他们的样子,好像这件事不会太久,好像容忍是亲人之间相亲相爱最好的方式。

但你可以想象,在我爷爷活着的绝大多数时候,他都是这个样子。

而那些劝我要接受爷爷好意的亲戚们,他们也没改变过他们帮腔的论调。

三十几年过去,请问人生有多少个三十年?

现在平均寿命都过八十了,这意味着,如果你选了一位经常让你不得不忍耐的人生活,你的痛苦也在延长。

呵!有必要吗?

在社会上不得不戴上面具的时间还不够吗?回家还得换上另外一副面具,而不是把面具拿掉吗?

若是如此,亲人之「亲」的意义在哪里?

所以我不建议交往的情侣,因为尴尬、不好意思或面子,硬生生把心底话吞进肚子里。

因为很多三十年的不舒服,都是用同样方式开始的。

大家都在内心自我催眠,觉得眼前这点矛盾不会持续太久。但多得是从交往到结婚的夫妻,他们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

这年头不用三十年,多得是夫妻因为矛盾选择离婚。

既然如此,当初如果大家说清楚,一来可以展开真实的沟通,帮助彼此做出明明白白的选择。同时也可以避免浪费青春和心力,搞得好像这场人生的灾难是对方造成的。

对了!不要误会,我爷爷还活着呢!

但在几年前,我强力的坚持下,他现在已经不再那样对我了。

我终于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他一起吃饭。他也学习敞开他的耳朵,去倾听我的想法,而不是他自己内心的想法。

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我完全赞同。

所以一个晚辈若是剥夺长辈学习的机会,我以为这是现代人的不孝。

因为一个长辈在家,大家都迁就他,他在外,没人迁就他,那么他就得吃亏,就得碰壁。

这跟某些大人溺爱孩子,处处迁就孩子,结果孩子在外被外人教育、被社会教育,弄得一身伤,全是一个道理。

「不合时宜」,这里的「时宜」说穿了就是规矩。

规矩多是前人定的,更聚焦的说,是前人中的有力人士定的。

就像猴群里的猴王,他定了规矩,大家都得遵守。

据说猴群换主子,新王会把旧王的崽子全部杀死,重新繁衍一批新崽子,好延续自己的基因。

死去的崽子是无辜的,但活着的崽子默许了这场自然风暴。

猴子们盲从于天生的欲望,以及祖宗立法的规矩。

但这规矩是少数人定的,有天也可能被少数人修改。但谁在这个规矩的保护之中?谁又在规矩的压迫底下?

如果我们打破规矩,我们可能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可以换一种活法。

有时年轻人就得打破规矩,才能看见自己的可能性,同时让老人们看见他们也有可能性,只要他们愿意放下倚老卖老那一套。

当然这太难了,就如开头我说的,环境使然,我们很难促使在这个环境底下的人改变。

毕竟如果改变过去的规矩那么容易,加利略就不会被迫害了。

换个角度来看,有时不合时宜的感受,是我们因为从众的天性,产生不必要的自我怀疑。

不合时宜,由于是我们个性之所在,当我们勇敢的展现这份个性,我们就更容易在人群中,让别人看见我们,藉此证明自己存在的独特性。

我的高中并不是升学很厉害的高中,有位老师说了一个故事,试图激励我们。

老师说,他曾经有个学生考上台大(台湾最好的大学)。

台湾的大学有个每年都会举办,不成文的活动,就是「制服日」。

到那天,许多人都会换上自己高中的制服,背上高中书包。整个大学就会出现一片特别的风景,许多大学年纪的男男女女,做高中打扮,好像某种穿越剧。

这个学生在制服日前有点紧张,他打电话给老师诉苦,因为制服日那天,可以想见台大多是建中、北一女等台湾重点高中的学生。

他觉得自己好单薄,有点不好意思,好像穿着自己高中的制服,背着书包像个异类。

老师告诉他:「你考上台大,不是证明你和他们一样,而是证明他们和你一样。」

老师的话点醒了这个学生,他想:「是啊!无论这些他们过去读什么高中,现在我们都是同学了,拿出学生证还不是同个学校的学生。」

经常性地,我们帮不了其他人,更扭转不了环境。

然而,这不表示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我们可以选择离开,可以选择对身边的人表达我们真实的想法。

尤其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成了不合时宜的存在,也许这就是绝佳的信号,提醒我们如果还想保有我们自己,我们就「该改变了!」

作者:高浩容,哲学、教育双博士生。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监事。著有《烦恼心理学》、《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等书,现居上海,专职咨询与写作。公众号:高浩容的小酒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