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学总论

 青青CCB 2019-10-12

题注:著名武术家、武学大家王培生先生,一生对中华武术建树颇多。他对武学的研究有不少独特的超前的看法,散见于他的著作之中。我从其若干独立的篇目中摘录了一些段落,汇集在一起,合编成一篇文章,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王培生老先生的武学观。2002年经先生审阅,同意我的建议,命名为《武学总论》。     ──关振军


中华武学,源远流长,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一门研究人生哲理、人体的强身养生、格斗技术的特殊学问,历来深受人们所喜爱。武学研究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必须树立新的观念。

武学博大精深,包括着人体运动的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和力学等等,可对人类健康起重大的作用。还包括气功功法,修真养性,益寿延年。       武学这个词,一听很陌生,但它与文学之关系,颇为密切。根据《六书通解》:“止戈为武”,属会意的造字方法,即制止干戈乃“武”字的字意,而“学”字的意思包括面很广,主要是学问。如武学的问题,这是一门新的学问,尖端的科学,属于人体科学的研究范畴。这是一门研究人体的学问,它与其他科学(例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一样,是一门非常重要、非常复杂的科学。我想这门科学,应该包括:武术与气功、中医、人体特异功能。这些科学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研究人体这一开放巨大系统的各个层次。

武学有多种功能,最基本的三大功能是止暴防身、祛病健身和艺术欣赏。

武字之真意在于制止干戈,因为“止戈为武”。所以说,欲止干戈的话,那么,还必须通过格斗,取胜之后,方可平息。武术技击最高明处,在于“用艺术打人”和“以武德摈之”,使对方心悦诚服。这就是所说的“止戈为武,方式方法为术”的真正意义。置对方于死地,则不为武术家所倡导。一般来说,“知而不为,点到而已,适可而止。”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武术不仅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干戈,由激烈的斗争而转化为平静止息,并且还可以使病魔脱体,这是体内免疫力增强的作用。练武使人适应大自然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起居饮食各个方面都能超过常人。此外武功还可开发人的潜能,增强人的智力。

    武术不仅蕴藏有祛病强身和防身等明显功效而受欢迎,而且它在功法的姿势上别具一格,动作典雅古朴,柔韧圆润,轻盈洒脱,舒展大方。所以学者通过认真练习武功功法之后,不仅可使体态健美,而且还会增添一种艺术享受的乐趣。从艺术中获得真正的乐趣,那就是“自然的美”、“美在和谐之中”,这是通过武术之技艺,锻炼出来的一种带有独特风格的自然之美。

凡爱好此道者,只要工夫下到,心意悟透,定会在健身、防身、鉴赏三方面都有收益。

    中华武学在健身方面有区别其他健身方法的本质特征。古今中外,运动、健身之法,种类繁多,各有所长,也有所短。惟中华武学,是体用兼修全面的强身练习方法,是一门系统的、结合拳法技术内外兼修人身的学问。以阴阳、八卦、五行为功理,指导拳法的锻炼,修炼本身,平衡气血,疏通奇经八脉,炼形炼气,养气养神,循功渐进,则可达到“永葆青春”,“与天行健”之效果。而使弱者变强,病者复康,至少也可以达到自身最大限度的健康而益寿延年。

例如身体有病魔缠身,欲除病魔的话,那么,必须调动起全身各部功能一致对外,等于向病魔下通缉令,并追捕之。继以五脏六腑生克关系,加以控制,而达驱逐病魔脱体之目的。中华武学是研究人生、人身的学问,是增进人类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关于“中国功夫”应该做较详细的说明。当今世界各地往往称中国武术为“功夫”(Kongfu)。中国武术在形式、内意上与其他的格斗技术不尽相同。练武场中,在动作上的表现为“静如山岳,动似江河”;在神情上表现出“生龙活虎”或“娴淑秀女”,或“形如木鸡,牌位先生”等等形象;又如“拳似流星,眼似电,腰赛蛇形,腿赛钻”,这都是有针对性的要求,打拳一般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要有功夫,功夫深浅表现在神气上。所谓神气足即精神饱满,气力充足。天地间无论何物,精气足则神情自足,在人虽存乎官骸之中,实乃溢乎官骸之外。全身各部无处不有神,而入于化境,此乃由循规蹈矩坚持不懈努力用功而获得之成绩。拳法至此可登堂入室,进而动、静、缓、急运转,随心所欲不逾矩,打拳熟而又熟,无形迹可拟,如神龙变化,捉摸不住,随意举动,自成法度,莫可测度,技至此,可谓登峰造极。

在观察技艺的高低时,如果遇到确实有真本领的人,从外貌上很难看出来,只能看到的是举止大方,潇洒自如,态度和蔼可亲。一个练武的人,看上去倒赛过文人,这就是俗话说:“真人不露像,露像不真人”。还有那书法好的人,看他持笔轻轻,一点力气没费似的就把字写的很好,很有神气。练武至深奥处,在技击上表现出处处都是省力的,如以小胜大,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甚至“四两拨千斤”。从艺术上来说,神采奕奕,光华照人,浑身都是眼(刚中有柔);或者,缩小绵软巧,姿态优美,能令人陶醉,如入仙境,谓之柔中有刚。

    练好中国功夫,最关键的问题是明理、得法、悟道。得法先明理,明什么理?明阴阳变化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即体悟到自然中一切事物变化的规律性并遵循之。

明理后求得法,即:明白了该功的功理、功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逐步深入理解,提高认识,从而能对整套功法的理论知识全能掌握、灵活运用。

其次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是说,应根据该功法的运动规律进行演练动作,要求里边的气,外边的劲要配合协调一致,方为尽善。比如武术一般要求:“手眼身法步,步眼手法合”。这意思是说,眼看那里,手要到哪里,脚要到哪里,身要到哪里。拳术谚语:“手到脚不到,或脚到手不到,都是瞎胡闹”。所谓“精神气力功”的意思是说:“神意气劲”齐到方为功。同时武术还讲究“内练一口气,外操筋骨皮”,这就是说,人之周身四肢运动,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不乖于形式,内不悖于神气。外面形式之顺,是内中神气之和,外面形式之正,是内中意气之中,是故见其外知其内,诚于内形于外,即内外合而为一体。凡能符合阴阳之理者,均能取得优越成就。

练武术也好,练气功也好,学习其他技艺也好,都是一样,应从打基础开始入手,由初级到高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练好真武艺须下刻苦功。功夫不亏人,练一天有一天的收获。平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演练,这不仅欺骗旁人,更是骗自己,到后来则是枉费功夫贻叹息。

“武术无论怎么发展,最重要的都是一个‘德’字,只有讲求武德,我们才不会愧对于我们的老祖宗,武术也才会有发展。”所谓“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德立技艺自上身”、“讲道德,说仁义”乃为武学之最重要的理论部分,也是一种高尚的修身之法,以此无形之法规,与有形之运动规律相互密切结合起来,而取得之效果,则是科学的,此法可谓之科学之法。

当前武学研究的任务十分繁重,须要各位同仁奋发努力。俗话讲:“天下武术是一家”,就理论上讲,任何拳都讲究“动静分阴阳,变换循八卦,运步轨五行”,这岂不正是任何武术运动的普遍哲理吗?自己在几十年中,通过对太极、八卦、形意等拳术的研究和体用实践,而逐步认识了这些基本理论。我们应该以坚毅不拔、严肃认真的研究精神,在不断实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来建立起武学的唯象理论,进而能用现代科学的观点,解释武学范畴的客观问题。为继承、弘扬国粹,使中华武学造福人民,走向世界,为全人类身体健康事业服务而奋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