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残雪为什么呼声高?

 无事不登三宝殿 2019-10-12

10月10日,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每次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前,人们都会开启一轮竞猜模式,预测可能的获奖者。虽然无缘获奖,但今年中国作家残雪是预测获奖的热门人选。

残雪是一位在海外被翻译出版作品最多的中国女作家。

自1985年开始发表小说,残雪已有600万字作品问世。主要有《黄泥街》《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五香街》等,30多部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难以想象的是,没有上过中学的残雪其处女作《黄泥街》是在缝纫机上写下的。1982年她和丈夫是第一批个体户,如果不是一举成名,她可能就是一个裁缝店的老板娘。那之后她自学了文学、艺 术、英语、如何写评论文章,后来又开始读哲学。如今的她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很多作品走出国门。

2015年,残雪长篇小说《最后的情人》摘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小说奖”,同年入围2016年度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该奖项常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奏,被称作“美国的诺贝尔奖”。

2019年3月,残雪凭借长篇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入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去年11月,该作品出版英译本,随即被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推介。 

尽管如此,人们对残雪基本上持三种态度:一类是喊着“我看不见你我看不见你”压根当她不存在,另一类是高度评价,“残雪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她践行了她坚持的观念”,当然没人能说清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实验;还有一种是围绕着她的各种“传说”, 比如说,因为崇敬卡夫卡,他们夫妇俩穴居在洞里,家里的一切事务也用爬行来完成。 

残雪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做过铣工、赤脚医生、代课教师、个体裁缝等。

残雪在《残雪文学回忆录》中说,当初取名残雪除了这个意象有冷峻之美以外,也希望坚持一种独立的、拒绝融化的姿态。同时,残雪也可以说是踩得很脏的雪。“我时常觉得自己很脏。”

美国著名作家苏珊·桑塔格曾发表这般评价: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残雪曾在一次采访中表达到,有人说我的作品只是受到国外学界的认可,在中国没市场。也不完全对。如今你去看看当当、卓越网,那上面我也算书卖得最多的作家之一了。我越来越乐观。通过博客留言,我知道我的读者大多数是对精神世界有追求,不满足于日常生活的欢娱的人,我也会和他们用文字交流,哪一天运气好碰到一个读懂我的,我也会很兴奋。

残雪著作年表

1. 《黄泥街》

圆神出版社(中国台湾)1987年版,河出书房新社(日本)1992 年版,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之蓝出版社(法国)2001年 版,Dong Na出版社(越南)2008年版,花城出版社2013年版。 

2. 《天堂里的对话》

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西北大学出版社(美国)1989年版,鲁 尔大学出版社(德国)1996年版。

 3. 《苍老的浮云》 

河出书房新社(日本)1989年版,西北大学出版社(美国) 1991年版,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Dong Na出版社(越南) 2008年版。

 4.《突围表演》 

青文书屋(中国香港)1990年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文艺春秋出版社(日本)1997年版。

5. 《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 

远景出版社(中国台湾)1990年版,河出书房新社(日本) 1995年版。 

6. 《布谷鸟叫的那一瞬间》 

河出书房新社(日本)1991年版。 

7.《残雪小说集》 

理论出版社(意大利)1991年版,伽利玛出版社(法国)1991 年版。

 8. 《思想汇报》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9. 《辉煌的日子》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0. 《绣花鞋》

 霍特出版社(美国)1997年版。

11. 《残雪文集》(四卷)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2. 《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边城出版社(中国台湾)2005版, 平凡社(日本)2005年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 《2000年文库——当代中国文库精读·残雪卷》

 明报出版社(中国香港)1999年版。 

14. 《残雪作品展示》(五卷) 

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15.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残雪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 《解读博尔赫斯》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 《奇异的木板房》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 《美丽南方之夏日》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 《艺术湘军百家文库·残雪卷》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0. 《残雪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1. 《蚊子与山歌》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1年版。 

22. 《长发的遭遇》

 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23. 《五香街》 

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木马文化出版(中国台湾)2003年 版,耶鲁大学出版社(美国)2009年版,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

24. 《松明老师》

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5. 《地狱中的独行者》

 三联书店2003年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 《为了报仇写小说——残雪访谈录》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7. 《艺术复仇——残雪文学笔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 《单身女人琐事纪实》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9. 《爱情魔方》 

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北极星出版公司(中国台湾)2004年版。

30. 《从未描述过的梦境——残雪短篇小说全集》 

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 

31. 《永生的操练——解读〈神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2. 《残雪自选集》

 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33. 《双重的生活——残雪小说精选集》 

木马文化出版(中国台湾)2004年版。 

34. 《残雪中篇小说选》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35. 《温柔的编织工——残雪读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 

边城出版社(中国台湾)2005年版。 

36. 《最后的情人》 

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木马文化出版(中国台湾)2006年版, 平凡社(日本)2014年版,耶鲁大学出版社(美国)2014年版,湖 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 

37. 《斯大林晚年离奇事件》

(与邓晓芒合译) 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38. 《传说中的宝藏——残雪短篇小说代表作》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39. 《末世爱情》 

文汇出版社2006年版。 

40. 《天空中的蓝光》 

新方向出版社(美国)2006年版。 

41. 《暗夜》

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河出书房新社(日本)2008年版,青年 书局出版社(新加坡)2009年版,明报出版社(中国香港)2009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 

42. 《残雪文学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3. 《把生活变成艺术——我的人生笔记》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44. 《边疆》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罗切斯特出版社(美国)2017年版。 

45. 《趋光运动——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46. 《世外桃源》 

Dong Na出版社(越南)2008年版。 

47. 《美人》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48. 《黑暗灵魂的舞蹈——残雪美文自选集》

文汇出版社2009年版。 

49. 《辉煌的裂变——卡尔维诺的艺术生存》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50. 《玫瑰水晶球——残雪散文》

鹭江出版社2009年版。 

51. 《吕芳诗小姐》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52. 《垂直运动》 

罗切斯特出版社(美国)2011年版。 

53. 《于天上看见深渊——新经典主义文学对话录》

(与邓晓芒合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54. 《突围》

忘川出版社(瑞典)2012年版。 

55. 《新世纪爱情故事》 

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 

56. 《从未描述过的梦境——残雪优秀小说集》

 平凡社(日本)2013年版。 

57. 《保安——残雪中篇小说集》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58. 《残雪短篇小说集》 

韦尔左内出版社(捷克)2013年版。 

59. 《侵蚀》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60. 《情侣手记》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61. 《一株柳树的自白》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62. 《紫晶月季花》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63. 《垂直的阅读》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64. 《艺术的密码》 

河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65.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66. 《神秘列车之旅》

 漓江出版社2016年版。 

67. 《黑暗地母的礼物》(下)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美文赏读 

残雪:我的一生,离不开表演

我从三岁的时候起就热衷于表演。但是在我小的时候,那种表演是很特别的——我在脑海里进行表演。因此没有任何人知道我所上演的戏剧。

有时候,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时,我就开始表演了。我家里起火了,到处是烟,而我外婆生病了,行动不便,我搀扶着她,同她一道跑出了房间。我们两个人多么快活啊!

有时候,在半夜,一只老虎在后面追我。我跑啊,跑啊,跑得喘不过气来。然后我闭上眼睛,对自己说:“跳!”我真的从悬崖上跳下去了。但我知道我不会死。当我醒来时(我总是在关键时刻醒来),我发现我活着。

当我长大起来时,那些表演就持续得更久,情节更复杂了。

到了十三四岁,我就开始读小说与科幻小说了。有些书籍很不错。读了小说后,我很想爱上某个人。但哪里有人可以让我爱?我家很穷,当局已经让父亲去劳动教养了(在图书馆做清洁工)。平时,当我外出遇见别人时,大部分人都给我白眼。此外,我已经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所有这些意味着我只能同周围的两三个女孩有来往。于是,大部分时间我都呆在家里。我每天去一个小食堂买饭回来吃,一天两次。一天(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从食堂回来时,看见一个健康的男孩在操场上打篮球,他看上去比我年纪大一点,我觉得他很漂亮。我的脸因为害羞而涨红了。当然,他根本没注意到我——男孩们总是那样的。到了夜里,躺在黑暗中,我开始表演我和他的“邂逅”。我是如此的兴奋,我们在一块的情景反反复复地出现。我设计出种种的情节,在这些情节里,我和男孩总是面对面地在交谈着。

我的天堂生活延续了整整一个夏天。我每天都要经过操场,我仔细地倾听跳动的篮球发出的响声。当我倾听时,我不敢朝那个方向转过我的脸,我必须装作我一点儿都不注意他。他是多么敏捷而有活力啊!他的身体多么美!昨夜我还同他一块在公园里呢。我们坐在草地上,看鸽子从天上飞过。像那个时代的所有少年一样,我们不敢相互触摸,我仅仅用目光触摸他。

时间飞逝,有一天,他不再出现在操场上了。他永远不再出现了。但我的表演又延续了一年。

我直到三十岁才开始写作。那之前我做过“赤脚医生”,街道小工厂的工人,还当过代课教师。我成为作家之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个体裁缝。我为什么学习做服装?一个原因是我和丈夫都想赚钱来养活小孩和自己。最主要的原因却是我要更多一点钱来维持我的写作——表演。表演是我从孩童时代开始的理想,我从未有哪怕一瞬间忘记这件事。我丈夫支持我实现我的理想。时间就是金钱。

我们俩同时开始根据裁剪书学习裁剪和缝纫。我们每天从清晨工作到半夜。半年之后,我俩成了裁缝。我父亲的那套房子变成了我们的工场。我们甚至雇用了三个帮手,不久就开始赚钱了。那是1983年。在城市里,那时只有少数人干个体户。但我们成功了。

就在我们成功的同一年,我开始在缝纫机上写小说。有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这就是,我发现我在写小说时不需要事先思考情节与结构,不论是很短的还是较长的作品都一样。我只要一坐下来就可以写,从来不“考虑”如何写。白天里,顾客来来往往,总是打断我的写作。我的时间是破碎的:十分钟、十五分钟、最多半小时。到了晚上,我那四岁的顽皮的儿子几乎占去了我的全部时间。然而就在这些十分钟、十五分钟、或半小时里,我居然写出了一个小长篇——我的处女作。作品中的情节十分连贯,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我是如此的吃惊,我没料到我能够做到这样:当我想要表演时,我就表演;当我决定停止时,我就可以停止。但事后我又可以随时回到那种意境,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我想也许我有点像古代的诗人,他们喝着酒,到野外的风景中去写诗。就好像他们想写就能写。但我又不完全同他们一样,因为好像有种逻辑的力量在推动我的笔,我写下的任何词或句子都是“正确的”,不可能犯错误。所有的情节与对话都是那么贴切,那么美,正如我孩童时代的那些表演!同那时的唯一区别是,现在我的表演是更加头脑清醒,内含着更大的决心了。

也许我就像美国的舞蹈家邓肯,我的表演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不需要事先设计。当我不再需要为金钱操心时——那是我创作了五年之际——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则:每天创作一小时。这个时间通常在上午(有时也在晚上),当我跑完步之后。刚好一小时,不多也不少。无论我是写短篇还是长篇,我总是提笔就写,流畅地写完一小时,之后便不再作任何修改了。在写之前我只需要想一两分钟,第一个句子就会出现。第一句带出第二句,然后第三句……啊,我多么快乐!

写得越多,我越想写。我的小说王国变得越来越大,它的边界向各个方向延伸。我渐渐地明白了,这是灵魂和肉体交融时的舞蹈,这种舞蹈是停不下来的,永远停不下来。我身上所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是自从我开始正式的表演之后,我的个性发生了大大的变化——我变得越来越明朗了。我一贯热爱世俗生活,而现在,我对生活的爱愈发加深了。每一天的日常活动都变得如此美好:在厨房里做饭,在房间里打扫卫生,洗衣服,帮助儿子完成家庭作业,去菜场里买菜,举着雨伞在雨中跑四公里……我的日常生活获得了完美的节奏,我的身心充满了活力。我感到我过着一种双重的生活。我的日常生活给我的表演生活提供能量,我的表演生活给我的日常生活赋予意义。我深爱这二者,实际上我将这二者看作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看。

有时我会回忆我孩童时代的表演,于是我会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表演?为什么只有它们能给我带来最大的快乐?后来,当我渐渐变老时,我就知道了答案:这是因为我想要活得充分,因为我想要我的身体和灵魂一道起舞。我是大自然的女儿,一个如此灵敏的女儿,甚至在不到三岁时就听到了母亲的呼唤——那呼唤来自黑暗的深渊,很少有人能够听到它,而我听到了。当我成年时,这种特殊的能力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我有过这样的经验:这就是除了我自己以外,还有一些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听到过大自然的召唤,但他们没有聚精会神地去聆听这种声音,所以他们错过了它,再也听不到它了。举例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有几位作家写出了非常美丽的实验小说,但三四年之后,他们都转向了传统的写作。对于一位作家来说,要自始至终全神贯注于这种特殊的表演活动是非常困难的。世俗生活中的诱惑太多了,如今一位著名作家想要获得金钱和名声是很容易的——只要抛弃实验创新,选择现实主义讲故事的老旧方法,或尝试写电影和电视剧。几乎我所有的曾经的同路人都选择了那条宽敞的大路。

然而我相信我自己是不同的。

从一开始我就只为理想而写作。那么对于我,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应该这样:每天表演一次,决不无故停演;读美丽的书籍;享受日常生活——性,美味的食物,舒适的衣服,锻炼身体。简言之,我要使我的生活总是快乐,使我的心灵和肉体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心。那也意味着我必须保持身体的健康。钱是重要的,因为它能买到时间,延长我的生命(我有严重的风湿病)。但我总是懂得我要过一种值得我过的生活。

我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我这种表演需要很大的才能和勇气,很少有人能像我这样持续下去。对于我这类作家来说,灵感并不是唯一的,除了灵感,你还得具备一种强有力的理性能力,因为你必须进行一种特殊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通常的推理,我将其称之为“物质性的推理”。也许这听起来有点神秘,但看看我每天的表演以及我孩童时代的表演吧,也许你会获得一些线索。

“物质性的推理”不仅仅是思索,它更是实践。那也是为什么我将它称之为“表演”的原因。在表演的氛围里,当你运动你的肢体时,你的行动遵循着严格的逻辑性,你通过你的感觉体验到逻辑的结构。你越进行实践,结构就呈现出越多的形式。就我的经验来说,假如你渴望看见那种结构,你就必须经常进行操练。如果你对自己放松了,很可能一两年内那结构就会完全消失。这种事发生在我的两三个同行身上。当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在实验小说的创作方面才能都很高。我想,大自然对于人类是公平的,它总是给予你自己配得上的礼物,而一些人于不知不觉中将它丢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