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两千年史》马其顿崛起3

 陆一2 2019-10-12

马其顿崛起3

3、马其顿与希腊诸城邦的喀罗尼亚战役(公元前338年)

拜占廷附近的海战失利,并未使腓力的扩张就此而止。前340年,雅典与一座正遭受到腓力二世围攻的城邦结盟,让腓力二世终于忍让不住,宣布与阿提卡城邦交战,公元前339年发生的第四次神圣战争,为腓力出兵希腊提供了机会。这次战争的起因是雅典和底比斯以及其他城邦问的一些纠葛,其直接导火线则是在奥佐利亚洛克里的阿姆菲萨人被控耕种了受到诅咒的德尔斐(达尔斐)南部克里萨平原上的阿波罗圣地。近邻同盟大会要求主席腓力干预,腓力立即以此为借口出兵中希腊。

在前339年底比斯人攻占温泉关附近的城镇尼西亚,原先腓力于前346年就驻扎了一支部队在那里。腓力二世对这种近乎宣战的举动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行为,但底比斯人此举却给腓力二世带来一个大麻烦,因为这封住了腓力进军希腊中部的主要道路。幸好还有另一条进入希腊中部的道路可以利用,这条通过卡尔利卓诺山肩进入福基斯的道路似乎被雅典和底比斯人所遗忘,或是雅典他们认为腓力二世不会走这条,因此他们并没有派重兵防守。如此,腓力沿着这条道路在毫无阻碍下进入希腊中部。先前腓力二世在前346年第三次神圣战争宽待福基斯人的作法开始产生有利的效果,当腓力抵达伊拉提亚时,他下令居民可以重新居住这个城市,在之后几个月的时间整个福基斯联盟再度重新建立起来,使腓力不仅在希腊有了一个基地外,还拥有一个对腓力相当感激的新盟友。

公元前338年春天腓力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温泉关,占领埃拉特亚(波奥蒂亚),距离雅典仅三天路程,这让雅典陷入恐慌之中。德摩斯梯尼不屈服于当时绝望的气氛并起身单独对抗,他向雅典人提议应该要与底比斯同盟,而这个提议被雅典人所接受,并且由德摩斯梯尼担任前往底比斯的大使。同样的,腓力二世也派遣使者前往底比斯,并期望底比斯人能加入他这一方,或是至少让他的军队可以安然通过埃拉特亚。而此时底比斯还尚未与马其顿正式开战,他们是有机会可以避免腓力与决战。然而,尽管腓力的军力迫近,底比斯人仍决定要与宿敌雅典结盟对抗马其顿,来捍卫希腊城邦的自由。此时雅典已经把军队移动到埃拉特亚,就在与底比斯同盟后不久,两国合军。

 这段期间因为雅典、底比斯联军固守从赫利孔山进入埃拉特亚的道路,当时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前用过此路,这使得腓力二世无法继续进军。腓力于是派遣军队快速向西行军至卡尔利卓诺山,并南下夺取了阿姆菲萨并驱逐其公民,把阿姆菲萨交给德尔斐,由近邻同盟会议决定如何处置阿姆菲萨,同时腓力还设法用外交手段让自己与希腊城邦之间的冲突不要再扩大,但手段没有成功。马其顿军进驻阿姆菲萨此举,使得雅典、底比斯联军退路有被切断的可能,被迫往后撤到喀罗尼亚。此时腓力二世认为从阿姆菲萨到喀罗尼亚的道路不适合会战,随即快速回到卡尔利卓诺山,再火速向东通过伊拉提亚,转南占领先前雅典、底比斯联军所固守的据点,这个军事上的调度成功迫使雅典、底比斯联军放弃先前有利地势。

关于喀罗尼亚战役前夕的战争细节几乎不得而知,腓力二世可能在前33911月进入福基斯,继续沿着主要道路向希腊城邦联军进击,但直到前3388月的喀罗尼亚战役前都没爆发什么重要战役。而两军想必在大战前有些小规模冲突,因德摩斯梯尼曾在演讲中提到在冬天的战斗和在河边的战斗,然而这些并没有提到些细节。

 马其顿军队数量大约有30,000名步兵和2,000名骑兵,希腊城邦联军主要由雅典和底比斯组成,另外还有亚该亚、科林斯、哈尔基斯、埃皮达鲁斯、麦加拉(墨加拉,墨伽拉)和特洛伊真等城邦,其中雅典军的将领为卡瑞斯和吕西克列斯,底比斯军将领为特阿根尼。关于希腊城邦联军的军力并没有一份史料有准确记载,罗马查士丁认为当时希腊方在士兵数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今日学者认为希腊联军的数量应该跟马其顿军差不多。此战雅典军在联军的左翼,底比斯军在右翼,其他城邦部队则在中央。

腓力二世率领马其顿军右翼,并让他18岁的儿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之即位后征服了波斯帝国)率领左翼,腓力还派些有经验的将领陪伴亚历山大。

希腊联军所在的位置靠近喀罗尼亚,并且横跨道路的两侧。在左方侧翼,希腊军阵列跨到堤里翁山麓,右翼紧邻著凯菲索斯河并靠近阿克提翁山的支脉突出处,在地形限制下对希腊军而言两翼都相当安全。希腊军阵列总长约四公里,其阵列方位似乎东北向倾斜横跨整个平原,而没有与马其顿军阵列进军方向笔直,这可能是预防腓力二世集中一翼来对付希腊联军右翼,因为如果这么做的话希腊左翼就可以威胁马其顿军右翼。尽管腓力可以集中他的部队在左翼,但希腊右翼部队布署在高地,这让马其顿军的攻击也会相当困难。加上希腊联军本身主要目的就是要阻止马其顿军继续前进,而秉持着防御战术,这些使得希腊在地利、战术上都较有利。

雅典联军按惯例排出8行纵深的密集阵,骑兵在两翼布署,雅典军在组成左翼,底比斯军和底比斯圣队组成右翼。战场左右各有一条河和山脊,马其顿军阵线中央马其顿方阵组成,腓力二世率领伙伴骑兵和禁卫步兵在马其顿右翼,亚历山大率领色萨利骑兵和游击步兵组成左翼,对面即是底比斯军。

腓力二世率先领导伙伴骑兵向前逼近,随后的禁卫步兵方阵依斜型序列跟进,中央马其顿方阵紧跟着斜型阵列前进,但左翼亚历山大却按兵不动,当马其顿右翼接近时,雅典军向前冲锋,两军步兵接战,骑兵相互厮杀。

根据古代的资料,双方右翼战斗一段时间后。腓力开始撤回自己的右翼军队,而雅典重装步兵立即随后追杀,在不明马其顿军的企图下,底比斯军选择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但这样的结果使雅典和底比斯两军间出现松动,使雅典军的右翼曝露出来,腓力二世等待的战机终于出现。

亚历山大立即率领色萨利骑兵组成菱形阵型突入雅典军的右翼,并令游击步兵向前阻挡底比斯军对雅典军的救援,腓力二世也迅速朝雅典军正面猛功,在两方攻击下雅典军很快的溃散。亚历山大随即率领骑兵绕至底比斯军后方,朝底比斯圣队发起冲锋,使其最后被歼灭。相反腓力指挥的右翼被雅典军突破,但雅典军由于胜利冲昏了头脑,搞乱了自己的队伍。腓力迅速改变了方阵的队形,打败雅典军。

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以希腊联军大败,马其顿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而告结束,千人战死疆场,许多人被俘,大部分人溃散。后来在战场上建立了一块纪念在会战中阵亡的希腊联军战士的石碑,即喀罗尼亚狮子碑。喀罗尼亚战役被认为是古代世界最具决定性的战役之一,是一次决定希腊城邦命运的战役,敲响了独立城邦的丧钟,从此之后,希腊城邦实际上失去了政治独立,反马其顿派彻底失败了。确立了马其顿对全希腊的控制。

喀罗尼亚战役之后,腓力挥兵进逼底比斯与雅典。雅典民主派决定守城死战,准备将公民权授予外邦人并释放奴隶,以扩大武装,但在紧急关头,亲马其顿派又占上风。当时腓力对雅典再次采取怀柔政策,不但不要求割地赔款,而且无条件放还雅典的战俘。而雅典将领吕西克列斯因战败被雅典处决。

公元前338/337年,腓力于科林斯召开希腊各邦大会,除斯巴达外,希腊各邦皆有代表参加。腓力与雅典亲马其顿派、雄辩家德马德斯订立城下之盟,史称德马德斯和约。并建立了科林斯同盟。规定:(1)雅典解散海上同盟,希腊与马其顿之间订立永久的攻守同盟,但雅典仍保有列姆诺斯、伊姆布罗斯、提洛、萨摩斯等岛;雅典与马其顿结为盟国,协同作战。科林斯同盟以腓力为盟主。任何城邦均不得违抗马其顿王或援助马其顿王的敌人,违者从严惩处。(2)希腊各邦之间发生的一切争执问题,均由近邻同盟各邦代表组成的法庭审理,而其首脑则为腓力。(3)不许凶杀,不许违反现行宪法实行死刑与放逐,不许没收财产,不许重新分配土地,不许废除债务,不许因政变而解放奴隶。

在公元前337年春天举行的集会上,又决定向波斯宣战。腓力企图用在亚洲进行“神速而幸运的战争”,转移人们对希腊问题的注意力。科林斯会议的各项决定,完全符合亲马其顿派大奴隶主阶级的愿望,他们竭力鼓吹的主张得到了实现。科林斯会议标志着马其顿对全希腊统治的开始。

腓力对底比斯却十分严厉,派军进驻,建立亲马其顿的寡头政权,民主派或被杀或被放逐。此后腓力又率军南下伯罗奔尼撒半岛,在孤立斯巴达的政策下,使斯巴达的属地脱离了斯巴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