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河汤汤情不竭 ——读《北上》之《大河谭》

 陈士同 2019-10-12

“如果有人一天到晚跟你唠叨谁不好,那人就算是天下第一大善人,听久了你也会觉得他十恶不赦。如果有人成天在你耳边唠叨一件事,那事哪怕再乏味,长此以往,你也会莫名其妙地生出感情。”这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徐则臣的《北上》第三章《大河谭》中主人公谢望和对生活和人生所发的感慨。

身为体制内之人,谢望和先前在电视台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可是,随着物质对生命时空挤占的越来越厉害,加之被离婚,特别是有了“美满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分崩离析的家庭各有各的离法。为什么咱们中国人一离了婚就成了仇人,完全不共戴天”的切肤之痛的经历后,谢望和深刻地意识到在该大把大把赚钱的时候不努力,蹉跎岁月只能让自己越来越落魄狼狈。逃出体制,另立山头。虽然仍然从事的是老本行,但由姓公改成姓私,并且自己从小公务员摇身一变成为了谢总,谢望和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出生在运河边,喝着运河的水长大。尽管生活在运河之尾,但对运河经历的变迁还是深有感触。也许正是对运河有一种无以言说的情愫,所以从事的职业依然围绕大运河展开,而《大河谭》专题栏目可以说是谢望和倾其所有,希望借此扬名立万的招牌。“谭”细致深入挖掘之意,而“大河谭”就是围绕大运河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形式多样的访谈,借助各种音画和文字史料呈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让大家深入认识和了解大运河的神韵。

作为运河人,谢望和创办“大河谭”专栏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小说围绕“大河谭”展开的故事和关涉的人物已经不再局限于栏目的本身。虽然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情节也不跌宕起伏,可以说都是寻常之事,而且都是寻常小人物,但是,就是看似寻常的写人叙事,把社会人情都浓缩其间,所触及的话题有职场的,有家庭的,有爱情的。这种融友情、亲情和爱情为一体,让故事变得厚实而富有情韵。

虽然是从公家电视台独立出来,但谢望和所从事的工作仍然是自己的老本行,仍然与电视台保持着剪不断的关系。他之所以极力创办《大河谭》,是因为他的前领导亲口应允进行项目投资。可是,随着媒体多元发展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受众越来越少。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席卷下,看不到市场前景,没有了经济空间,前领导在节目准备进入关键期时摆了谢望和一刀——不再注资,不再购买版权。这种釜底抽薪的决绝,一下子让雄心勃勃的谢望和跌入冰窟。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能因为前领导的薄情寡义就让第一个新生儿死于胎中。正值不惑之年,经历过婚姻变故的谢望和凭借着一股韧劲,开始了他的《大河谭》的逐梦之旅。没有了资金来源,似化缘的和尚般东挪西借,当该借的能借的都过滤一遍之后,他只能把房产抵押出去。之所以这样执着,一个方面是受几个活力四射,对事业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的感染,一个方面是对千里大运河古老历史的那份执念。

既然是深入细致地挖掘,除了静止的图片资料,更少不了动态的音画;除了历史的物件,更需要活者的讲述;除了史料的直观呈现,也离不开与大运河相关的故事的生动叙述。只有做到这些,庄与谐混搭的综艺节目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节目的收视率才有可能上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谢望和只能只身南下,到运河的源头去寻找节目需要的珍贵资料。而小说的主体部分主要就是围绕这些展开的。对谢望和来说,运河的源头就是家族根系植入的地方。回到源头,除了再次搜寻儿时关于运河的记忆,还肩负着替父亲了却心愿的使命。特殊的时期,人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谢望和的父亲与两个叔叔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误会,尽管时间的淘洗,没有丝毫弱化和减轻的迹象。父亲虽然寄居北京,但对家乡、对兄弟的那份无法割舍的情感随着年岁渐长与日俱浓。而因历史造成的误会让望和的父亲一刻也没有放弃寻找机会解释,让兄弟了解真相,以求得到兄弟的谅解。而这项任务自然落在回家乡搜集资料的谢望和的身上。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当谢望和真正做起来时可谓一波三折。家乡的名字还在,家乡的方位还在,那一段运河还时断时续地流淌,但时代的变革,时间的流逝已经物是人非了。经过几番周折,打听到叔伯所在的单位,所居住的地方,但城区的改造、产业的升级,按名索骥的结果就是只有了文字的记录,没有了实物的存在。

父命难违,谢望和深知自己所做事情对父亲,对家族的意义。有心人天不负,经过努力,终于找到大伯的单位,结果得到的消息是大伯多年前不幸死于车祸。不论结果怎样,最起码得到了确切的答案,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对二叔谢仰止的寻找和相认就大费周章了。因为当年父亲被保送上大学通知书上的名字错写成二叔的名字,从此二叔与父亲就结下了怨恨。在谢仰止的眼中,父亲冒名顶替是不讲兄弟情义的,是卑鄙之人。父亲深知此事对弟弟造成的伤害之大,想尝试向他解释,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于是,这个疙瘩在老兄弟俩的内心深埋着。谢望和心里明白,在老人的有生之年如果不消除误会,带着怨恨离去是不幸的。心诚则灵,经过几次碰壁之后,谢望和终于见到二叔。在先祖的墓地,随着一缕缕青烟的飘散,谢仰止终于答应了谢望和邀请他到运河末端参观的请求。而随着老哥俩在电话两端声泪俱下的通话,多年的积怨在无法割断的血脉的勾连中终于得以化解。亲情,不需要物质的帮衬,一种内化到骨髓里的惺惺相惜让所有人为制造的误会都可以得到和解。

完成了认祖归宗的使命,这对谢望和来说意义非凡。谢望和知道二叔就是一本活的运河源头的标本,他脑子里有太多关于运河的故事,这对他录制《大河谭》是稀缺的资源,弥足珍贵。当然,谢望和不远千里到运河的源头,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邀请用相机和画笔讲述大运河故事的画家孙宴临做客《大河谭》。一位大学的美术老师,一位因忙于事业而无暇顾及自己终身大事的32岁的女孩子除了完成教学工作,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的至爱上——用相机记录生活,观察世界;用画笔描画运河的变迁,表达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正是凭借着这份痴迷,孙宴临在自己的艺术王国中用七色笔勾勒着生活,描绘着人生。因为痴情于艺术,所以对凡尘的俗务更多是以一种排除,甚至拒绝的心态面对。而她的这种特立独行给谢望和带来很多困难。为了寻找更多共同的话题,创造更多相处的机会,谢望和忍受着煎熬坐在孙宴临的课堂上,当起了学生。但是,即使这样,孙宴临也没有给他机会。每一次短暂的见面,几句场面上的话聊完之后,孙宴临就弃之不顾。如果不是谢望和在寻找二叔时狠狠摔了一跤被孙宴临碰上,这场拉锯战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身为女人,事业上是强者,但在内心深处肯定有最柔软的地方,当谢望和以一个成熟男人的方式与孙宴临相处时,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交往次数的频繁,孙宴临紧锁的心门慢慢打开,曾经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决绝也随之消失,平时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矜持在谢望和面前变成了娇嗔。对谢望和来说,孙宴临从拒绝与自己见面,到开始和自己交流,再到愿意把她的故事讲给自己听,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尽管她没有答应要做客《大河谭》,但随着对彼此了解的深入,两个正处于创业黄金期的生命有了心心相惜之感。当孙宴临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地站在谢望和的面前,当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精彩纷呈的《大河谭》的第一期将会给观众带去更多的惊喜。

友情,有时候因为外界元素的介入有可能变得脆弱;亲情,由于血脉相连而永远无法割断;爱情,抛开物质的裹挟,一份至真至纯的坚守直至天荒地老。《大河谭》看似讲述大运河的故事,其实是讲述几个普通人的故事。没有刀光剑影,演绎的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和人生。也正是这份没有经过雕饰的寻常人生的演绎,让故事带有了更多的质感和温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