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旧事,老天津春季节令汇总,三月三盘头第一次听说

 积沙成塔0u3svg 2019-10-12

十一假期过完,一年的公共假期就告一段落,上班的人再想“过节”,只能等来年的1月1日。而在天津的风俗中,一年到底的“节令”可还没结束。

那么老天津的节日到底有多少呢?

天津旧事,老天津春季节令汇总,三月三盘头第一次听说

本文所述节令从农历正月初一元旦说起,至腊月三十除夕为止,虽曰有则必录,但也难免挂一漏万之虞。元旦是我国 大节,讲究甚多,非此短文所能概括,只好略述。

天津人在元旦清晨即起,称“岁朝”,不汲水,不乞火。穿新衣,设神象于堂中,摆香案供品,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长辈,次第拜毕,然后吃素饺子,取更新“交子”(新年自子时起)之义。有的整夜不睡,称之为“坐夜”。妇 女,特别是年轻妇女和女孩,全身红色,即头戴红花,身穿红袄红裤,脚着红袜红鞋。但天津人旧习,大多因除夕夜“坐夜” 不睡,故初一多不出门拜年,除大家族分居,这天男人才率儿孙到长门家中拜祖。农村这天有上坟(拜祖)的。女子不出门, 到初二才开始到亲友家拜年。

旧习从初一到初五,妇女不串门。即使住同院,也不串门。但有的人家,于初三请“全人”开市,开市后妇女就可以 互相串门了。这几天不以生米为炊,主食大多在腊月小年之后就已做好准备。正月初五晨起放鞭炮,称“破五”,或谓为“五路进财”,商号也就开门大吉了,人们开始如正常互为来往。旧俗有的初六(过破五)开市。

天津旧事,老天津春季节令汇总,三月三盘头第一次听说

立春即古之春节,或在年前,或在年后。古代对立春极为重视,每当立春前三天,天子仍要率百官迎春于东郊。百官还要穿春衣,戴青帽,插春幡,做土牛耕人的门外鞭打春牛,俗称“打春”。后来逐渐演变简化成用纸札春牛鞭打。至立春这 天,人们还沿古习炸春卷,烙春饼,吃生菜。生菜一般用葱、蒜、韭、芥等嫩菜掺和在一起食用。此外还要吃白菜心和萝卜, 尤重紫心萝卜,称作“咬春”。传说咬春后去病、益寿、延年,一年内大吉大利,吃萝卜煞食去痰。说“吃萝卜就热茶,饿得 医生满地爬。”故天津至今仍保留着立春之日吃青萝卜“咬春”的习俗。

初七、八妇女不做针线活,谓之“针七”、“眼八”。

正月十五是个大节日。十五也称上元节或上元日,又称“灯节”。在此之前,天津城厢内外到处售卖各种彩灯。自正 月十四至十六止,居家铺户张灯三日,官民同乐。这三日夜,神花火树如不夜之城。除沿途路灯外,又张挂壁灯,兼射灯谜。 或品画工,或猜文虎,以遣雅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人如织,到处流连,目不暇给,实为乐事。

灯节日所有寺庵都作“天官会”,河北区大悲院尤为热闹。草厂庵、估衣街、北马路、东马路一带商贾都挂各色飞禽 走兽花灯或盒子灯(也称烟火盒子)。白天演戏、赛会,上灯后陆续燃放花筒,如八仙上寿、游龙戏珠等,还有人物、花卉、 楼台、鸟兽隐现空中,锦簇花团,光怪陆离,观者人山人海。后因拥挤伤人,奉令停放。是日夜,儿童也提各样花灯游戏于街 巷之间。

晚上吃汤圆,称汤圆为元宵,故也称这天做“元宵节”。

正月十六夜间,妇女小孩都到各地大街小巷中行走,称做“走百病”,或称丢百病,意思是如此一遛,会把一年中所 有疾病丢走。这天还要故意丢到路上一两个钱表示去病。

十六过后,“年节”基本上结束了。

正月廿四晚,人们烧秸秆灰于门前,称做“照真”,以祈求丰年。烧前将秸秆捆好竖放,据说点火后秸秆倒向哪方则 哪方丰收。然后将灰堆做囤形,名叫“打囤”,再抓一把五谷杂粮放在囤内(也有放置钱或铜板的),称“填仓”,表示预兆丰收,后来只用灶膛硝灰。二十五日午后将灰囤收起扫净。此一风俗城郊县乡均举行。此日,还用米饭鱼汤在门后祭祀“仓官 ”。

天津旧事,老天津春季节令汇总,三月三盘头第一次听说

二月初一中和节,传为太阳生日,在津不盛行过此节。二日因百虫皆蛰动,故称“龙抬头”。民俗用灰末引青龙至门 外通水处,用谷糠末引黄龙至家,称之为“引钱龙”。这天家家吃煎焖子,焖子象征龙鳞,烙薄饼,炒豆芽菜,称龙须菜,用 薄饼夹食之。另外,还要在屋内进行扫除,消灭虫害,俗称“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见面”。此日,为土地公公生日,还 要祭祀土地神。郊县尤盛。

二月初五吃花糕,花糕是早已干了的蒸后再吃。还包饺子,叫嚼恶人,捏恶人嘴。

二月十九日为观音生日。妇女持斋,称之为观音素。此时为春风季节,故俗传此日为“观音暴”,要刮大风。南方也有此传说,谓“老和尚过江刮大风”,或云为廿八日。

三月三日称做上巳之辰,因在晋代时有曲水流觞故事,故各地多于是日倾城禊饮踏青。杜甫《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即形容此景。这天,因系文昌君诞辰之日,故文人聚集于城西文昌宫内,察祠文昌帝君。过去文人敬惜字纸,成立敬惜字纸会社,如崇文、广善、德文、拾遗等社。每社分地段散发给各家字纸笺,以备随手将字纸放在篓 内。又不时有专人敛取,然后焚灰,将灰再抛入海中。还有专人收买破书字纸焚烧。特别是三月三日这天,人们把积攒的字纸 都送到文昌宫文昌帝君前焚化,值年于两廊下酬以酒食。

(编者按:文昌帝君诞辰日,他处均为二月三日)笔者幼年,屡见街头有背筐用竹竿头上加钩拾字纸者。先辈也经常教导不许作践字纸,只许烧掉。同日,在谢公祠有赛会。

三月三日还有蟠桃会,王母娘娘生日,妇女这天“立头”。大女孩这天梳头,不再打辫子。(蟠桃→盘头)上庙烧香 。

天津旧事,老天津春季节令汇总,三月三盘头第一次听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