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红楼梦》,就是读自己的一生

 风吟无语 2019-10-13

年少不懂红楼梦,读懂已是中年人。

古往今来,众多文学家对《红楼梦》都赞不绝口、盛誉不断。

鲁迅曾评价: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张爱玲感慨:“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在他们眼中,读红楼,就像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而在每个人的不同人生时期,再次读到《红楼梦》时,也会有不同滋味!

20岁时,年少不知愁滋味,看不透人情,不用懂世故,落得个宝玉般的潇洒、自在;

30岁时,哭过、穷过、也拼过,理想与现实穷追猛打,慢慢也就看清现实,成为宝钗;

40岁时,铅华落尽,半生已过,留下思忖良多,这一生似乎转眼就过去了,悄悄地成了王熙凤;

......

一千个读者,就会对《红楼梦》有一千种解读,但是真正能读懂《红楼梦》的人,茫茫人海也难寻觅。

你觉得什么是美?

林清玄说,美是“人间最美是清欢”;庄子说,美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而“他”,却把美变成了人间良药——

一次他坐地铁,车里拥挤不堪,充斥着浓浓汗臭。

他正烦躁痛苦,可转念一想: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这些人都是几百年才遇到的人,心突然柔软了下来,立刻饶有兴趣地注视同行的人。

还有一次他讲课,有位女生不听讲,只顾在教室里哭。

他有些不耐烦,刚想劝阻,却突然想到:

她是不是跟林黛玉一样,是来还眼泪的?于是温柔地由她去了。

人们惊诧于,他为何总能让美治愈内心的慌张,活得如此通透?

他却淡然一笑说,“美”是他的救赎。

而他穷极一生,将“美”散播出去,救赎了一代又一代人!

有人评价他: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他是一开口就能让你安静下来的人。”

他——就是蒋勋,代华人世界的文化教父,被林青霞称为“唯一偶像”

在生命的入海口,他与文学为伴,把自己的一生谱写成了最动人的传奇。

蒋勋的身世和《红楼梦》颇为相似。

他生于古都西安,父亲是黄埔军官,母亲是满清贵族。本应享尽荣华,却因局势家道中落。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里,蒋勋却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看《红楼梦》。

一部波澜壮阔的家族史,击中了他12岁的幼小心灵,从此文学和艺术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发了芽。

他喜欢写作诗集《母亲》曾获中国时报推荐特别奖;

他热爱绘画曾到台北故宫博物馆求教,反复鉴赏大量的书法绘画名作,画展开遍了全世界;

《蒋勋细说红楼梦》受到超过2.3亿人次的追捧,被央视《读书》栏目评选为大众喜爱的50种好书。

多年来,他早已收获荣耀无数。

可他的洒脱自在,从未改变。

辞去做了7年的美术系主任,只因看到一个学生在草地上读诗集,甚是动容;

有人力邀他出任台北文化局长,他却认为其他人更适合,断然拒绝。

《人物周刊》曾这样描述蒋勋的一天:

每天黎明即起,打坐、抄经,“仿佛七八十岁的老僧”;

9点钟开始一天事务性的工作,“这时他是温厚的中年人”;

晚上,他随学生去欢场,旁观年轻人浪掷的青春,这时的他只有20岁。

任社会如何浮躁现实,他只想“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

就是这样近乎圣洁的纯粹,让他把文学和美,理解了一个通透!

“美之于我,就像是一种信仰。”

50岁那一年,蒋勋决心向整个世界诠释“文学之美”。

自此,无数人因他走出了精神困境,涅槃重生:

林依晨说:“因为他,我才不断地看到我自己。”

席慕蓉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踏入艺术门槛的最佳引路人,时光终将流逝,然而美的记忆会长存。”

一代女神林青霞也曾动情地说:“他的声音是我的半颗安眠药,能给予内心安定的力量。

其实,蒋勋于她的意义,远不止如此。

2002年,她遭受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整夜整夜地失眠。好友心疼她,送了她一套《蒋勋细说红楼梦》。

当蒋勋低沉而有磁性的声音缓缓流出,她瞬间入了迷。

此后,无论多忙,每周五她都会从香港飞到高雄,听蒋勋讲文学。听到动情处,不觉泪流满面。

林青霞说,你们把我当偶像,蒋勋却是我唯一的偶像。

蒋勋讲的是《红楼梦》,却又“不止”讲《红楼梦》。

他将自己在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造诣融入字里行间,带着慈悲与智慧,字字珠玑。

《红楼梦》里有一个悲惨的配角,叫贾瑞,他“色欲熏心”调戏王熙凤,却中了王熙凤的相思局,最后草草丢了性命。

大多数的读者看后,都会嘲讽地说一句:活该。

可是蒋勋却说:贾瑞对凤姐儿不是下流,那是真挚的爱情。

他从小被严苛管教,在青春萌发时无法近美色。凤姐的“假意殷勤”,可能是年轻女性于他的唯一温情。

蒋勋先生从美和哲学的角度出发梳理《红楼梦》,他的独特解读迷倒众生:

我们认为薛蟠草菅人命、顽劣不堪,蒋勋说他就是个被“惯坏的富二代”,从小没人敢教育他对错是非,说到底也是个可怜的小孩。

我们觉得黛玉敏感又善妒。蒋勋却说她是大观园里活得最明白的人,早已看透人情冷暖,才从不讲场面话,爱恨从不掩饰。

董卿在《朗读者》里说过:

《红楼梦》最触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份智慧。

而蒋勋让《红楼梦》中的复杂世界,以一种亲和的方式走进了无数人的内心。

千年一部《红楼梦》,就像鲁迅先生所说: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

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红楼梦》却是典型的“我知道它好,但就是读不下去的”书:

“每次都只读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

“人物关系太复杂,总要翻回去看这个人是谁。”

“里面的诗文太多,根本看不懂他说的是什么!”

“表达的含义隐晦深刻,读不到作者的匠心独具”

可是蒋勋解读的《红楼梦》,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都能在其中,得到不一样的体会。

蒋勋用最贴近生活的视角,和一颗真挚洒脱的心,解读旁人看不到的悲喜,为我们的平凡生活提供启发。

同时,除了书本身,他还会普及遇到的各种知识,如曹雪芹的家世、三生石畔的神话、佛教故事……

经蒋勋老师一讲,方知《红楼梦》为何被称作“中华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