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诀

 海风轻软吹 2019-10-13
一、八总穴歌诀头颅太冲求,面口合谷收;
颈项寻列缺,腰背委中走;心胸寻内关,肚腹三里留;
少腹三阴交,四肢对应周。
二、穴位详解
【十总穴之一】头项寻列缺。《歌诀: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内关心胸胃,脇肋寻支沟,
外伤阳陵泉,妇科三阴交,
安胎公孙求,阿是不可缺。》(c)【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通里并列缺。
《歌诀: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承山配,太冲崑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d)【八脉交会穴】列缺为肺经与任脉交会穴,主治“肺系、咽喉、胸膈”。
《八脉交会穴:“公孙”为脾经与冲脉交会穴,主治“心胸胃”。
“内关”为心包经与阴维脉交会穴,主治“心胸胃”。
“后谿”为小肠经与督脉交会穴,主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
“申脉”为膀胱经与阳蹻脉交会穴,主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
“足临泣”为胆经与带脉交会穴,主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
“外关”为三焦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主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
“列缺”为肺经与任脉交会穴,主治“肺系、咽喉、胸膈”。
“照海”为肾经与阴蹻脉交会穴,主治“肺系、咽喉、胸膈”》。(e)【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摘要】“五俞穴:少商(井)(乙木)、鱼际(荥)(丁火)、太渊(俞)(己土)、太渊(原)(土)、经渠(经)(辛金)、尺泽(合)(癸水)”、“络穴:列缺”、“郄穴:孔最”、“背俞穴:肺俞”、“募穴:中府”、“肺经起穴:中府;肺经止穴:少商;肺经穴道数目:11”、“肺经循行时间:寅时(早上3~5时)”、“肺经气血特色属于:多气少血”
穴位部位古代文献(a)《针灸大成》去腕侧上一寸五分,以两手交叉,食指尽处,两筋骨罅中。
(b)《医宗金鉴》从孔最穴循外侧行腕后侧上一寸五分以两手交叉时,当食指末筋骨罅中。(c)《灵枢?经脉》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手交叉,头(食)指末筋骨罅中。(e)《针经指南》手腕后高骨缝间。
(f)《针灸逢源》在腕后侧上一寸五分。穴位局部解剖
(a)【肌肉】在肱桡肌腱与外展拇长肌腱之间,桡侧伸腕长肌腱的内侧。(b)【血管】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
(c)【神经】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d)【若由表皮扎针向下,依次所遇到的解剖组织层次分别为】皮肤→皮下组织→拇长展肌腱→肱桡肌腱→旋前方肌。浅层布有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深层有桡动、静脉的分支。
穴位临床取穴
(a)【中国大陆国家经穴标准】微屈肘,侧腕掌心相对。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b)【其他常用取穴法】微屈肘,侧腕掌心相对,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c)【其他常用取穴法】以两手之拇指张开,两虎口接合成交叉形,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之桡骨茎状突起之上部,食指尖到达之处。约去腕关节1.5寸,桡骨外缘是穴位。
(d)【其他常用取穴法】以病人左右两手虎口相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桡骨茎突)的正中上,当食指尖到达的地方,有个小凹窝,就是列缺穴(也就是在大肠经阳谿穴直上1.5寸处)刺灸方法
(a)【针法】(角度)斜刺,针尖向肘关节微斜刺入0.3~0.5寸,针感痠胀可向肘关节扩散。(b)【针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时,可针尖向外,进针0.5~1寸。
(c)【针法】斜刺,向肘或腕方向斜刺0.3~0.5寸。(d)【针法】横刺,向肘或腕方向斜刺0.3~0.5寸。
(e)【灸法】(灸量)灸3到5壮;或是温灸5到15分钟。(f)【古人针刺经验-列缺透刺(梁刺法)治头痛】透刺,列缺针刺治疗头痛时,一般用截法,从列缺下针,针尖向下刺进。直透入渊。这种透针法,一次可以针两穴,在古代称为梁刺法。
针感(a)局部针感痠胀,可向肘关节扩散。
穴位功效(a)【穴性】宣肺袪风,疏经通络。通窍利膈。
(b)【穴性】宣肺平喘,利水调肠。主治
(a)【古代各家载述】头痛咳逆,咽肿,口噤,半身不遂,热病先瘈瘲,唇口聚,鼻张,目下汗出如珠,口喎,手肘痛,小儿惊癎,男子阴中疼痛,溺血,精出,卧不安,遍身风痺麻,寒热,胸背急,喉痺,掌中热,四逆厥,口沫出,齿痛,善笑溺白,脇下满悸,疟,肩背热痛,四肢暴肿,咳嗽多痰、咳唾脓血、气喘、胸膈闭痛、食噎不下、心腹痛、腹胀、腹泻,大便闭塞,小儿脱肛、痔痒痛漏血、发热无汗、痰饮、水肿、症瘕、消渴、疟疾、痰涎上壅、小便热痛、小便下血、小便不通、小便遗数、偏正头痛、鼻渊、牙痛、咽喉肿痛、头项强痛、胸背寒栗、风痹、口歪、手足搐搦、肘臂痛、掌中热、腕劳、手腕无力、乳痈肿痛、胎死不出及衣不下、产后腰痛。(b)【中医病名解释】症瘕:妇女症瘕,系指妇女腹内结块并伴有或胀或满或痛的病症。此病相当于现代西医学之“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肿块、陈旧性宫外孕包块以及炎症性包块”。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别,以子宫及卵巢的肿瘤为多见。古代《内经》中就有本病证的记载,称之为“瘕聚”、“石瘕”。“症瘕和积聚”,都是腹内积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症。症和积是有形的,而且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和聚是无形的,聚散无常,痛无定处。本病病因病机,多认为与外感邪毒、经期产后调摄不当以及情志内伤等有关。或因湿热瘀积腹中,冲任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利,经络受阻;或因寒客胞中,血为寒凝,瘀结不化等所致,气血失常,瘀久不消,可成症瘕。针灸治疗症瘕,早在《针灸甲乙经》中就有类似的记载:“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脊痛,胞中瘕,子门有寒,引髌髀,水道主之”。
(c)【中医病名解释】鼻渊:俗名“脑漏、脑渗”,指鼻窍时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愈,如滴泉水,甚则涕出腥臭的一种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的“急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之类的疾病。其症状为:“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久则常感头晕”,是鼻科常见病。如不彻底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不良后果。“鼻渊”一名首见于《素问·气厥论》,其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而止也”。之后历代医学对鼻渊的论述也较多,依据内经“脑渗为涕”的论述,提出“脑漏”﹑“脑渗”等病名。鼻渊有虚实之分,其病因也有不同,实证多由肺经风热或胆腑郁热或脾胃湿热等循经上扰,结滞鼻窍,灼伤肌膜而成。虚证多由肺气虚寒或脾气虚弱鼻窍失于气血之养,肌膜败坏而成。(d)【现代临床常用】三叉神经痛,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咳嗽,头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糖尿病、血尿、蛋白尿、鼻炎、喉炎、神经性头痛、牙关紧闭、声音嘶哑、荨麻疹、落枕、桡骨基茎部狭窄性腱鞘炎、腕部软组织损伤。
(e)【肺经主治疾病】肺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f)【列缺穴常用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牙痛。
(g)【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h)【治】掌中热,上肢不遂。
(i)【治】偏正头痛,项强【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j)【治】惊痫,牙痛。
(k)【治】溺血,小便热,阴茎痛。临床应用与配伍
(a)【肺经主治疾病】肺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b)【治牙痛,偏头痛,前额痛】列缺配合谷为“原络”配穴,用于治疗牙痛,偏头痛,前额痛。
(c)【治咳嗽】咳嗽:膻中、肺俞、列缺、足三里。(d)【治口歪】口歪:地仓、列缺。
(e)【治茎中痛】茎中痛:列缺、行间。(f)【治蛋白尿】蛋白尿:列缺、照海。
(g)【治头项痛】列缺穴配后谿,治头项痛。(h)【治腕部狭窄性腱鞘炎】列缺穴配偏历、阳谿,治腕部狭窄性腱鞘炎。
(i)【古典治疗经验-八脉交会穴:列缺配太谿治阴虚咽喉肿痛,失音】列缺配太谿为“八脉交会穴”配穴,用于治疗阴虚咽喉肿痛,失音。(j)【古典治疗经验-列缺透刺(梁刺法)治头痛】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别走手阳明络穴,为四总穴之一,主治头项各疾,治疗头痛时一般用截法,从列缺下针,针尖向下刺进。直透入渊。这种透针法,一次可以针两穴,在古代称为梁刺法。
(k)【古典治疗经验-列缺通于任脉可提气:治胃下垂】列缺可用于治疗“胃虚寒、胃下垂”等症状。其原理乃是因为肺经的循行起于中焦(胃部),下络于大肠,而列缺又通于任脉,故有提气效果,故可治疗胃下垂。(l)【古人配穴经验—治喘息】列缺穴配足三里,治喘息《杂病穴法歌》。
(m)【古人配穴经验—治偏正头痛、咳嗽风痰、乳病】列缺穴配太渊,治偏正头痛、咳嗽风痰、乳病《见后述歌诀》(n)【八法交会穴之一—治肺、咽喉、胸膈病】照海藉由任脉与肺经之列缺相交会,“列缺、照海”上下合用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等疾病。《“照海”为肾经与阴蹻脉交会穴,主治“肺系、咽喉、胸膈”》。《八脉交会穴:“公孙、内关”上下合用主治“心胸胃”。“后谿、申脉”上下合用主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足临泣、外关”上下合用主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
(o)【八法交会穴之一—治喉痛、咳嗽、寒痰、头痛、大胸肌压痛】列缺在八法交会中,列缺是交会于照海穴的,(列缺通于任脉与肾经照海穴交会),而照海穴又通于阴蹻脉,最后四经会合之处在肺系(气管)咽喉胸膈之间,所以可以治疗“喉痛、咳嗽、寒痰、头痛、大胸肌压痛”等,又因与肾经照海交会,因此又可以治阴中痛,溺血精出。(p)【特殊经验—治小便坚濇】列缺为络穴,络穴具有多重应用之效果,而依据表里经治法也可治疗大肠经之病变,而依据五脏别通“肺与膀胱通”及“上窍不利、下窍不通”之原理,更可以治疗“小便坚濇”。
(q)【临床经验—治胸部跌打损伤的瘀血】临床治疗“胸部打伤之瘀血”,在肺经络穴列缺点刺出血少许,很快便可治愈。(r)【古人配穴经验—治头颈项强痛(高血压、感冒与紧张所引起)】根据古代歌诀:“头项寻列缺”,凡是“高血压、感冒与紧张所引起之头颈项强痛”等,针刺列缺有临床上之疗效。
(s)【特效临床经验—治落枕速效】列缺用于治疗落枕上,临床上常与经外奇穴“落枕穴”配合,有速效。(t)【可降低血糖、增加毛细管通透性】实验报导:对糖尿病患者针刺列缺、气冲、太白等穴,发现血糖明显下降,毛细管通透性增高。
(u)【特效临床经验—列缺、甜味穴为戒烟主穴】肺开窍于鼻,而鼻子、咽喉、气管等皆为肺所统辖,故近代戒烟之针灸治疗,常用到列缺穴,于临床常可到显著效果。而列缺与阳谿之间的新穴道“甜味穴”更是被发现可用来当作戒烟主穴的穴道。(v)【肺与大肠相表里—治疗肠胃障碍所引起的荨麻疹、面疱】列缺配大肠经的合谷穴可以治疗“肠胃障碍所引起的荨麻疹、面疱”等。其原理乃是因为肺主皮毛,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可根据主客原络的配穴法原理,而使用列缺配合谷。
(w)【证的反应与诊断点—列缺可反应脉气实虚】在临床诊断上、络穴之特点有助于办认证之虚实,脉气实,则列缺穴会显现肿硬或隆起状态;脉气虚,则列缺穴会有陷下现象。虚则补,实则泻,自可收到显著疗效。临床实用度
(a)常用穴(b)实用度:★★★★★

经穴全息易象针灸汇通
(a)从全息易象针灸角度把整个上肢看成一级全息元,手部握拳与头部对应,手腕部则对应颈项部,列缺穴位于手腕附近,故对颈项部病症有很好的疗效。(b)从全息对应规律来看,手腕和脚踝上下左右交叉对称,故列缺穴可以治疗脚踝部的病症。
古典针灸理论依据(a)【络穴】手大阴肺经的络穴(由肺经通走大肠经的络穴)。
(b)【十总穴之一】头项寻列缺。《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内关心胸胃,脇肋寻支沟,外伤阳陵泉,妇科三阴交,安胎公孙求,阿是不可缺。》(c)【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通里并列缺。《歌诀: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冲崑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d)【八脉交会穴】列缺为肺经与任脉交会穴,主治“肺系、咽喉、胸膈”。《八脉交会穴:“公孙”为脾经与冲脉交会穴,主治“心胸胃”。“内关”为心包经与阴维脉交会穴,主治“心胸胃”。“后谿”为小肠经与督脉交会穴,主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申脉”为膀胱经与阳蹻脉交会穴,主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足临泣”为胆经与带脉交会穴,主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外关”为三焦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主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列缺”为肺经与任脉交会穴,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照海”为肾经与阴蹻脉交会穴,主治“肺系、咽喉、胸膈”》。(e)【八法交会穴之一—治肺、咽喉、胸膈病】照海藉由任脉与肺经之列缺相交会,“列缺、照海”上下合用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等疾病。《“照海”为肾经与阴蹻脉交会穴,主治“肺系、咽喉、胸膈”》。《八脉交会穴:“公孙、内关”上下合用主治“心胸胃”。“后谿、申脉”上下合用主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足临泣、外关”上下合用主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
(f)【八法交会穴之一—治喉痛、咳嗽、寒痰、头痛、大胸肌压痛】列缺在八法交会中,列缺是交会于照海穴的,(列缺通于任脉与肾经照海穴交会),而照海穴又通于阴蹻脉,最后四经会合之处在肺系(气管)咽喉胸膈之间,所以可以治疗“喉痛、咳嗽、寒痰、头痛、大胸肌压痛”等,又因与肾经照海交会,因此又可以治阴中痛,溺血精出。(g)【古典治疗经验-列缺通于任脉可提气:治胃下垂】列缺可用于治疗“胃虚寒、胃下垂”等症状。其原理乃是因为肺经的循行起于中焦(胃部),下络于大肠,而列缺又通于任脉,故有提气效果,故可治疗胃下垂。
(h)【证的反应与诊断点—列缺可反应脉气实虚】在临床诊断上、络穴之特点有助于鉴别病证之虚实,脉气实,则列缺穴会显现肿硬或隆起状态;脉气虚,则列缺穴会有陷下现象。虚则补,实则泻,自可收到显著疗效。穴位古文歌诀文献摘要
(a)《千金方》治男子阴中疼痛。尿血精出,灸五十壮。(b)《玉龙歌》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堪攻,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即收功。
(c)《席弘赋》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又)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d)《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
(e)《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列缺腕上侧。次指手交叉,善治偏头痛,偏身风痺麻,痰涎频上壅,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疾如拿。(f)《甲乙经》喉痺,咳上气喘,列缺主之。
(g)《兰江赋》头部痛,须寻之。痰症壅塞,咽干宜者。(h)《医宗金鉴》列缺主治嗽寒痰,偏正头疼始自痊男子五淋阴中痛,尿血精出灸便安。
(i)《肘后歌》或患伤寒热未收,牙关风壅药难投,项强反张目直视,金针用意列缺求。(j)《通玄指要赋》咳嗽寒痰,列缺堪治。
(k)《杂病穴法歌》喘急列缺,足三里。(l)《灵光赋》偏正头痛泻列缺。
现代临床医案研究文献摘要(a)【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1):31~32】针刺列缺治疗偏头痛35例。
(b)【上海针灸杂志1999;18(3):47】埋针治疗血管性头痛216例。现代基础实验研究
(a)【可降低血糖、增加毛细管通透性】实验报导:对糖尿病患者针刺列缺、气冲、太白等穴,发现血糖明显下降,毛细管通透性增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