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监控传输网络10个热门问题,值得收藏

 书山拾穗 2019-10-13

马上就要高考了,和广大莘莘学子一样,过完六一儿童节的小编也进入激烈的学习模式,下面给大家敲黑板划重点,一起学习新知识。我们带来了 10 个监控传输网络中热门、典型的问题,请听好了。

TP-LINK 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传输网络产品生态,所以下面的问题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无线传输、PoE 交换机四部分给大家解答。

以太网交换机

Q1

监控中选择千兆还是百兆交换机?

百兆和千兆在传输速率和成本上有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合适的交换机。如果端口数据流量大、带宽需求高,就需要更高速率的端口支持,那么到底多大速率需要使用千兆,多少需要百兆呢?

根据我们的计算和实际结论:端口传输数据量大于 70M,就建议使用千兆端口的交换机。

真正的监控工程中,是由多个交换机串接而成的传输网络,各个交换机/端口承载的流量大小各有差异,所以现实合理的监控工程,是千百兆交换机混合搭配,不浪费资源也不造成网络拥塞。以下是我们建议的参考表格:

以上表格中,H.264 码率按照 5M 计算(4+1M)、H.265 码率按照2.5M(2+0.5M)计算。其中考虑 20% 的协议开销,计算出带宽占用值。

关于传输交换机选择原理,以及遇到的案例,可以参考如下:

监控传输网络注意事项直播视频

现场直击 | 监控画面卡顿、拖影?看TP-LINK工程师如何揪出罪魁祸首

Q2

交换机级联数量是否有限制?

有,但并无严格限制,需要以实际网络情况为准,但不建议超过 3 级。

以太网交换机处理数据时一般以存储-转发模式进行交换数据,存在一定延迟,所以大多数交换网络都采用扁平化的网络结构,降低转发延迟。如下图:

但是在室外、楼层、远距离、道路等很多监控工程或办公局域网中,为了节约成本或施工便利,使用交换机多级串联的方式进行级联,有时候串联 5、6、7 级(有 10 级级联的情况)。对于视频监控网络来说,多级级联极易造成:传输延迟变大、前面交换机流量大易造成拥塞、网络单点故障易出现、容易造成环路。

所以不建议级联级数超过 3 级,尤其是摄像机数量较多的监控网络。

了解传输摄像机选择,建议参考:

直播视频,监控网络中如何选择传输设备?

Q3

大型网络核心交换机选哪款?

可以根据网络规模,选择 TP-LINK 全千兆管理型交换机,超大规模选择三层交换机。

对于大型或者超大型的监控网络,例如有 200、500 个摄像头,如果按照 500*5M=2500M 的方式计算,结果远远大于千兆端口的转发速率,就不可以使用千兆交换机了吗?不是的,事实上典型的大型监控网络中,流量一定是分布在多个端口,由多个千兆端口进行转发。如下图:

可以看出,每一个端口均没有超出 1000M,而 TP-LINK 全千兆交换机的任何两个千兆端口之间就可以实现 1000M 的双向传输,总的吞吐量(满载)一般小于或等于交换机的背板带宽。

TP-LINK 目前二/三层管理型全千兆交换机,均适合作为监控网络的核心交换,承担大容量数据交换。组建各样的网络。对于大型或超大型(300~1000)的监控网络,需要使用三层交换机划分网段,建议使用三层交换机。

(点击查看大图)

光网络设备

Q4

TP-LINK 有哪些光传输产品?

TP-LINK有比较完整的光传输产品体系,包括光模块、光纤收发器、光交换机,可以满足组建 1~20KM 距离的光传输网络组建,如果考虑有源中继,可以组建任意距离的传输网络。以下是我们的光传输设备:

TP-LINK 光产品的介绍和规格,可以参考:

TP-LINK光纤收发器+光纤交换机,让你的监控工程更好做!

Q5

选择光产品时注意什么?


光纤收发器、光交换机、光模块可以相互搭配使用,但是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成对使用。务必保证 A\B 端匹配。A、B 端就是光纤传输的两端,无论两端选择的是交换机、光模块还是光纤收发器,两端必须分别是 A、B 才能配对使用。

我司 A 端设备的工作波长是 1310nm(接收)、1550nm(发送),必须要搭配 TP-LINK B 端光纤收发器(RX1550nm、TX1310nm)使用。

我司所有光纤收发器和光纤交换机的型号都标有 A、B 端,如 TL-FC342A-20、TL-FC318B-20。

无线传输

Q6

无线网桥能带多少个摄像头?

TP-LINK 有各个系列的无线传输产品,尤其是室外远距离无线网桥、CPE 产品,在监控传输中使用非常广泛。在景区、农场、养殖基地、工地、矿区、城市道路等各样环境下使用表现都非常出色。

那么,对于规格从 300M~1750M、2.G~5G、1Km~30Km 各种规格的网桥,在实际使用中能带多少个摄像头呢?只需要记住下面这张表:

(点击查看大图)

该表格是我们在实际无障碍环境实际测试的结果,仅供施工参考。无线传输与环境特征、干扰和安装有较大关系,建议结合工程现场环境进行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