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素之问 | 治神,治的哪个神

 奔跑wang520 2019-10-13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请问:可知道针灸治神的书籍呀,除了甲乙经?我一个朋友写大论文就针灸治神都写不下去了。

治神到底是干啥呢?集中精神干大事?

《素问·宝命全形论》:

「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饮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养形,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歧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明,后乃存针,众脉所见,众凶所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息,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徒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

歧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说明书写得好复杂,针刺仿佛比外科手术还难以掌握。顺便问下,外科手术要不要治神?须知两汉有出土手术刀,华佗也是要做外科手术的。

“无以形先”理所当然的对应着“必先治神”、粗守形,“可玩往来”则对应着“明知逆顺、正行无问”的“上守神”,五藏、九候、脉象、症状都弄清楚了,“乃施于人”开始针刺。最后落实到“何如而实?何如而虚?”怎么样操作针刺补泻的问题。

史崧《灵枢》序曰:

    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井荥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

史崧这个序挺有意思的:“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不知道穴位和流注有概念差异,竟然“世莫能究”?

《外台》引《删繁》论曰“夫血与气异形而同类,卫是精气,荣是神气,故血与气异形而同类焉。夺血无汗(此是神气),夺汗无血(此是精气)。故人有一死,而无再生也。犹精神之气隔绝也。若虚则补于胃,实则泻于脾。调其中,和其源,万不遗一也。千金同。

《素问·八正神明论》:“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为什么要养神,实际就是判断荣卫气血之虚实,要专心诊断,针刺的时候集中注意力。

加上《删繁》“卫者精气,营者神气”。治神、养形有啥好研究的?不就是要准备诊断虚实和补泻治疗吗?不如回头看《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
 
为什么要“守神”?
 
《素问·离合真邪论》云:“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焉矣。”还非有人要把这个发写成髪,以为古人都不识字。问题是邪气是跑来跑去的需要等待的东西?如果是补法,要等个什么呢?


《灵枢·九针十二原》讲守神,突然来一大段怎么发机,到底啥关系?这里有个歧途,刺之微在速迟,就是这句话牵涉到的,速迟其实指的是补泻手法,就是进针与出针的手法与快慢问题,与机弩发射有啥关系?关系就是:“其来不可迎(逢。太素作迎),其往不可随(追)。”因为机弩是汉代最厉害的黑科技,李陵几千人可以抵抗匈奴十万人好几天。弹尽粮绝,最后就投降了,司马迁帮他说话倒了大霉头。

其来不可逢,朝你射一机弩,敢迎上去吗?其往不可追,一箭射出去,追的上吗?这是很厉害的意思。有人把这理解为人体有发射弓箭一般的微妙难以把握的“神”机,还“间不容瞚”。

往来对应着迎随、顺逆、补泻,说穿了守神就是诊断虚实然后实施补泻的重要性罢了,而补泻必须先判断虚实,这就是“守神”,而“神乎神,客在门”,是有表现的,即“营其逆顺出入之会”,虚实要表现在血脉之“会”,也就是脉口、穴位,这个神,是“神无营于众物”的精神意识,还是营卫气血之神,到底要治那个?不难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