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稻盛和夫: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梦彩4h1waaogg6 2019-10-13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

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平凡的人”变为“非凡的人”,你就会具有强大的力量。

——稻盛和夫《干法》

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埃及著名的金字塔是由许许多多的无名使者,艰苦的作业堆砌而成的。偌大的金字塔是由数百万、数千万的巨石组成。而这些巨石是靠他们的双手一块接一块搬运砌上去的。

「思想」稻盛和夫: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金字塔的奇迹,正因为它凝结了无数人汗水的结晶,所以它能超越悠久的历史,至今屹立在我们面前。这其中隐含的道理恰如我们的人生。

多年以前,在京瓷滋贺县的工厂里,有一位工人,是初中学历。每当老板教他做事时,他总是一一记下。他每天双手粘黑,额头流汗,只要是老板布置的工作,他总是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认真完成。在工厂里他毫不显眼,一直默默无闻,但从无牢骚,也从无怨言,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持续从事着单纯而枯燥的工作。

20年后,当我与他再次见面时,曾经那个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从事枯燥工作的人,却已经升为了事业部长。而从言谈中我也感受了他做为领导人的远见和人格魄力。我发自内由衷的赞叹他的改变和优秀。

而他的成功来源于坚持。虽然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正是这种坚持,使他从“平凡”变成了“非凡”——这就是“持续的力量”。是踏实认真、不骄不躁、不懈努力的结果。所以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 ,你的人生就会拥抱鲜花和丰硕的果实。

「思想」稻盛和夫: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我曾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听过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很受感动。

他说:树木里宿着生命。

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

这种动人心魄的语言,只有终身努力、埋头工作的人才说得出来。

木匠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用工具修筑漂亮的房屋,不仅在于提高木工技能,更在于磨炼人的心志,塑造灵魂。

我在这位师傅的肺腑之言中听出了这样的意蕴。

他已70多岁,只有小学毕业,职业生涯一直就是修建神社。

几十年间只从事这一项工作,又苦又累,不胜厌烦,有时也想辞职不干,但他还是承受和克服了这种种劳苦,勤奋工作,潜心钻研。

在这样的过程中孕育了他厚重的人格,所以才能说出如此语重心长的人生体验。

像这位木工师傅一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我的心弦。

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坚持,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

「思想」稻盛和夫: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而这种沉稳坚持的品质,在职场里也会受以重用。这些被称为”愚笨“的人,做起事来不知疲倦,孜孜以求,像尺蠖中一样地前进,愚直地、诚实认真的工作经过如此漫长岁月的持续努力,这些人不知从何时起,就从平凡变成了“非凡”。

其实无论是工人还是木匠,因为他们持续长期的坚持,在生活的洪流坚定不移的前进,最终超越了大多数人,拥有将平凡变成非凡的持续力量。

每次与这样的人接触,就能引起我的重新思索,思索这一行为的神圣性。

同时我衷心希望,生活在现代的年轻人,面对工作时不可好逸恶劳,面对困境时不要逃避困难。唯有这样才能提高心智,达成磨练人格的”修行”。

以“天”作为生活单位

随着工作经验的加深,人生存在的困惑就越来越多。

在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我反复进行着各种实验,有失败也有成功。当时在无机化学的研究者中,同我年龄相仿的,有人拿到了奖学金赴美留学;有人在优秀的大企业里,使用最类端的设备进行最先进的初验。

而当时的我在一个如此破旧、衰败的企业里,连最起码的设备都没有,日复一日地做着偶合原料粉末这样简单的工作。对工作的迷惑和人生的怀疑,压垮了我的意志,每一天我都过得消极。

解除这样的迷惑,一般人的方法是要鼓励自己告诉自己不要将目光仅仅放在眼下,而要从长远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要把眼前的工作看做是这长期规划中的一段过程。

这也许是合乎逻辑的方法。然而我采用的方法与此相反。我采用短期的观点来摆正自己对工作的态度。我不再痴迷于那些不着边际的远景,开始留神眼下的事情。同时对自己发誓,每天的目标一定要完成。

「思想」稻盛和夫: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工作的成绩和进度以天为单位区分,然后切实完成。每天工作中最低的限度是必须向前跨进一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只是一厘米,也要向前推进。

就这样,奔着每一天的目标去,让每一天都有所创新,就会天天前进,天天获得积累。为了达到目标,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先是坚持一个月,再坚持一年,然后是5年、10年,锲而不舍。这样做下去,你就能踏入当初根本无法想象的境地。

也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达成目标的过程太长,设置的目标太远大,往往在中途就会遭遇挫折。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谁也无法准确预测,但是每天的目标完成却能轻松实现。

小小的成就连绵不断地积累、无限地持续,这样宏大高远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这就是最确实的取胜之道。

工作造就卓越人格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值得玩味:

在南太平洋新不列颠岛上,有一个未开化部落的村庄,那里的人们都认同“劳动是美德”这一观点。在他们的生活中渗透着一种纯朴的劳动观:“认真劳动能塑造美丽心灵”,“美好的工作产生于美好的心灵”。在这个村落里,主要的劳动内容是烧荒式的农业,作物是甘薯。

在那里,根本不存在“工作是苦役”这样的观念。村民们通过工作追求的目标是:“工作得到的美的成果”和“人格的陶冶”,就是要把工作做得完美,并由此磨炼自己的人格。

「思想」稻盛和夫: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村民们互相评论各自田地的整修情况、作物的长势以及泥土的气味,气味好闻的被夸为“丰登”,气味难闻的则被贬为“不毛”。经过这样一番评价,田地耕作得精细的人就会被称为“人格高尚的人”,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也就是说,这个村子里的村民是通过劳动的成果——田地是否整齐,作物是否丰收,来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的。田头工作出色、工作成果显著的人,就被认为是优秀的人。对他们来说,劳动是获取生活食粮的手段,但同时又是磨炼心志、修炼人格的手段。

“出色的工作唯有出色的人才能完成”,这种简朴却切中肯綮的劳动观在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而在给人类带来近代文明的西方社会里,从基督教思想起源,“劳动乃是苦役”这个观点相当普及。

这一点在《圣经》一开头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就表达得十分清楚。他们是人类的祖先,因为偷吃了上帝禁食的果实,被赶出伊甸乐园。原来在乐园里他们不需要劳动,但遭放逐后,为了得到食物,他们不得不怀着痛苦的心情开始劳作。

在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里,人们是为了抵赎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劳动”这种惩罚。于是劳动在人们的意识里成了一种负面的、否定的形象。

也就是说,对于欧美人而言,劳动本是一种充满痛苦、让人厌恶的行为,因而产生了近代的劳动观:工作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报酬应该尽量增加。

然而在日本原本不存在这样的劳动观。不仅如此,过去的日本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总是从早到晚辛勤地劳动。他们认为劳动虽然艰辛,但却能带来喜悦感、自豪感,并能让人明白生活的意义,劳动是高贵的行为。

有许多优秀的工匠,只要专心磨炼技能,制造出赏心悦目的产品,他们就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充实。

因此在京瓷上市时,我想“回归创业的初衷,哪怕汗流浃背,哪怕沾满尘土,让我们同心协力加油干!”我一边鼓励员工,一边也在自己心中重新下定了决心。

其实凡是功成名遂的人也均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