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世哲学《围炉夜话》全文及译文(1-30)

 dsj_cgf 2019-10-13

来源:《围炉夜话》

1、正大光明教于幼,忧勤惕厉检于心

[原文]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

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译文]

教导晚辈要从幼年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2、交游要学友之长,读书必在知而行

[原文]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译文]

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地学习,才能领受到朋友的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话,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书中的言语。

3、勤以补拙,俭以济贫

[原文]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译文]

贫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只要力求节俭,总是还可以过的。天性愚笨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比别人更勤奋学习,还是可以跟得上别人的。

4、话说平常却稳当,为人本分常快活

[原文]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译文]

既安稳又妥当的言语,经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惊奇的,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不多。一个人能安守本分,不做越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够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也是很少的。

5、处事常为别人想,读书须得自用功

[原文]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译文]

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并不能代读。

6、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原文]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

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译文]

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只要是人,都不可没有信用。一个“恕”字,是与他人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能推己及人,便不会做出对不起他人的事,于己于人皆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7、不因说话而杀身,勿为积财而丧命

[原文]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

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积财而丧命。

[译文]

人都希望自己有极佳的口才,但是战国的苏秦就是因为口才太好,才会被齐大夫派人暗杀。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积存很多财富,然而晋代的石崇就是因为财富太多,遭人嫉妒,才惹来杀身之祸。

8、严可平躁,敬以化邪

[原文]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燥气;

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译文]

最好以严格的态度教导小孩子,因为小孩心思顽皮毛躁,不能定下心来,严格的态度可以压抑他们浮动的心,使他们安静地学习。对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谨慎的心待他,因为小人心思邪曲,如果尊重他的人格,也许他会想保有我们对他的尊重,而放弃邪僻的想法。同时以谨慎的态度相处至少不会蒙受其害,因为谨慎之心可以化解邪曲的心。

9、善谋生不必富家,善处事不必利己

[原文]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

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译文]

长于维持生计的人,并不是有什么新奇的花招,只是使家中年纪无论大小,事情无分内外,每个人都能就其本分,有恒地将分内的事完成,这样做虽不一定能使家道大富,却能在稳定中成长。长于办理事务的人,不一定有奇特的才能,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与不可行处加以判断,订立一个办理的规则和程序,而且,并不一定要对自己有利益才去做。

10、名利不可贪,学业在德行

[原文]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

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

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译文]

得到不该得的名声和利益,当初以为是幸运终究会成为灾害;最难以忍耐的贫穷和困苦,若能咬紧牙关加以忍耐,最后一定会苦尽甘来。人的资质高低,在于对事是否尽心而有信,并不在于善用机变与心巧。读书读得好的人,不仅在于文章美妙,而且在于他的道德是否高尚,品行是否美好。

11、君子力挽江河,名士光争日月

[原文]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

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译文]

社会风气日渐奢侈浮华,这种现象愈来愈变本加厉,一直没有改善的迹象;真希望出现一个不同于流俗而又质朴的才德之士,大力改善现在的奢靡之风,恢复原本的善良质朴。世人已逐渐失去廉耻之心,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完全不知羞耻;如何能出一位重视名誉和气节的有德之士,唤醒世人的廉耻之心,作为世人的榜样呢?

12、心正则神明见,耐苦则安乐多

[原文]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於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

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译文]

心统治着人的五官及全身,可以说是身体的主宰,一定要随时保有清楚明白的心思,才能使言行不致出错。人的脸是合眉、眼、鼻、口而成形,若将两眉当做部首的草头,把两眼看成一横,鼻子为一竖,下面承接着口,恰巧是一个“苦”字。由此可知,人的一生是苦多于乐,没有安闲快活的时候。

13、人世沧桑,在人在天

[原文]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邦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译文]

春秋时的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誓言灭楚,终于破了楚的首都郢,鞭仇人之尸。而当时的申包胥则发誓保全楚国。终于获得秦军救援,使楚国不致灭亡。由此可见,人只要决心做事,定能办到。秦始皇灭东周那一年,灭秦立汉的刘邦出生了。梁武帝灭南齐的那一年,归降梁武帝的侯景,后来却反叛梁朝。可见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14、有才如浑金璞玉,为学似流水行云

[原文]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

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译文]

有才能的人必定勤于修养,不露锋芒,就如未经提炼、琢磨的金玉一般,虽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内涵了。做学问一定不可间断,要像不息的流水和飘浮的行云、永远不停地前进。

15、积善祛殃,积财遗祸

[原文]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译文]

凡是做好事的人家,必然遗留给子孙许多的吉庆;而多行不善的人家,遗留给子孙的只是祸害。由此可知多做好事,为子孙留些后福,才是长远的打算。贤能而有许多金钱,这些金钱容易使人不求上进而耽于享乐;愚笨却有许多金钱,这些金钱只是让人增加更多的过失罢了。由此可知将金钱留给子孙,不论子孙贤或不贤,都是有害无益的。

16、教子严成德,勿以财累己

[原文]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

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

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译文]

常见对子孙严格的,子孙较易成为有才德的人;对于子孙宽容的,子孙的德性大多败坏, 完全是父兄教育的关系。又见有些后辈原本十分聪明,却做出品行低下的事;有些原本平庸愚鲁,却成为品行很好的人,这就在于父兄的栽培教养了。一个人品格之不清高,总是因为无法将一个“利”字看破;而学问之不长进,总是因为懒惰不精勤。能以道德感化他人的人,若是身居高位而又有权威,则感化他人尤其容易。财富多到足以拖累自己,倘若处于乱世,则钱财的拖累就更严重了。

17、读书无论资性高低,立身不嫌家世贫贱

[原文]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译文]

读书不论天赋资质高低,只要能够用功,不断学习,遇有疑难肯于请教,任何事情都想个透彻,终将有一天能够通晓书中的道理。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不怕自己出身贫穷低贱,只要为人忠诚敦厚,做事稳重踏实,所作所为没有一丝随便或违背道义之处,便足以为家乡父老所依重,而成为众人的榜样。

18、乡愿尽盗德,鄙夫不知德

[原文]

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

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译文]

孔子为什么厌恶“乡愿”呢?是因其表面看来忠厚廉洁,而其内心并不如此,这种人虚伪矫饰,以假面示人。孔子为什么厌弃“鄙夫”呢?是因其凡事不知从大体着想,只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是不知人生精神内涵的俗物。

19、精明得意短,朴实福泽长

[原文]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译文]

凡事都斤斤计较,毫不吃亏的人,自以为得计,但是败坏祖宗门风的,必定是这种人。诚实俭朴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始则虽不见有什么奇特的表现,但使子孙能有一种纯厚之气、历久不衰的,必定是这种人。

20、明辨是非方能决断,不忘廉耻身自高洁

[原文]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

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译文]

心中能辨别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处理事情就能毫不犹豫;人能不忘廉耻之心,为人处事就不会做出卑鄙污浊的事情。

21、明辨愚和假,识破奸恶人

[原文]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怜俐人做得来;

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途,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译文]

有一种忠心被人视为愚行,就是“愚忠”,也有一种孝行被人视为愚行,那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孝”两个字,太过聪明的人是做不来的。同样地,仁和义的行为中,也有虚伪的“假仁”和“假义”,由此可以知道,在一般人所说的仁义之士中,不见得没有奸险狡诈的人。

22、权势之徒如烟如云,奸邪之辈谨神谨鬼

[原文]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

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译文]

有权有势的人,虽然在至亲好友面前,也要卖弄权势,作威作福;又哪里知道权势之不能长久,就像烟散云消一般容易。奸险邪恶之徒,即使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也会兴风作浪,为非作歹,又哪里知道天地间有鬼神默佑,邪恶的行径终归要失败。

23、不为富贵而动,时以忠孝为行

[原文]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

古人忠教,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译文]

自身富贵显达,并不将它放在心上而去显示一番;别人富贵显达,也不将它放在眼里而生嫉妒之心,这要何等的胸怀、气度才能做到!古代的人,常常将忠孝二字放在心上,不敢忘记实践;现在的人,虽不如古人那么敬谨,却也对他人忠孝的行为加以称道,时常提倡。这又要何等的抱负和度量才能实行!

24、物命可惜不杀生,人心可回不责过

[原文]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

圣人不责人无过,唯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

[译文]

为人君王的,虽然不至于下令叫人多多放生,但是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滥杀生灵,这样至少可以教人爱惜生物;作圣人的,并不要求人们一定不犯错,而只是用各种方式引导人们改正错误行为,这样才能使人心由恶转善、改邪归正。

25、不论祸福而处事,平正精详为立言

[原文]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

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译文]

有志气的人在处理事情,只问如何做是对的,不问这样做对自己是福是祸;读书人著书立说,最重要的是立论公平正直,若能进一步精要详尽,那就更可贵了。

26、不求空读,而要务实

[原文]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

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

[译文]

存着追求功名利禄之心的人,无法享受到琴棋书画的乐趣;讲求生命学问的人,不能没有经世济民的才学。

27、遇事勿躁,淡然处之

[原文]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唯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而置之,是自消矣。

[译文]

蛮横而不讲理的妇人,任她哭闹叫骂,也不过那些花样,只要镇静处之,不去理会,便自觉没趣而后终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小人,不断以言辞相侵害,甚至被他逼得走投无路了,但如不予理睬,听而不闻,他也会自然作罢。

28、救人于危难,脱身于牢笼

[原文]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

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译文]

肯尽心尽力救助陷于苦难中的人,便如同菩萨再世。能不受社会人情的束缚,超然于俗务之外的人,便足以称之为杰出的人。

29、待人要平和,讲话勿刻薄

[原文]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

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

[译文]

脾气性情怪僻、执拗的人,多半是短命之人。讲话总是过于尖酸刻薄的人,断定没有什么福分。

30、千里之途,始于足下

[原文]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译文]

一个人的志气,不能不高。如果志气不高,就容易为不良环境所影响,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一个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如果野心太大,便会舍弃切近可行的事情,而去追逐不可达的目标,也很难有什么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