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欢喜》剧后的思索: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做生涯规划

 抱朴守拙169 2019-10-13

热播剧《小欢喜》中有一幕让人揪心:高三誓师大会,乔英子在“理想气球”上写下了“中国国家航天局”,而妈妈写的是“清华北大取其一”,还要求英子写“700分”,最后气球在母女的争执中爆了。

这其实是很多高三父母的内心写照:高考当前,诸事免谈,但这是本末倒置。为什么高考很重要?父母可能会说,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好工作,才能生活得更好。可见,高考不是目的,只是让孩子获得更好生涯的途径。

那为什么只谈高考不谈生涯呢?本质是父母的信念不合理,情绪太焦虑。不合理信念表现为对“高考重要性”的过分概括化,“孩子考上好大学”的绝对化要求,和对“孩子考不上好大学”的糟糕至极的认知。在不合理信念的作用下,父母对孩子失败未来的焦虑战胜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应对焦虑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不停地学习和提高成绩,这其实是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买单。

父母在高三阶段和孩子谈论生涯规划的意义可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意义,让孩子从一段段被动人生转变为连续生长的主动人生,从无意义的生活转变为自我赋义、充满意义的生活。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还能避免因高考结束失去方向而导致的“空心病”。

第二,激发孩子的学习自主性,让孩子从外在的考试压力动机转变为内在的兴趣、意义动机,从升学成绩目标转变为人生价值目标。

第三,探索多元生涯路径,为孩子的未来找到更多可能性。除了高考,孩子还可通过艺考、自主招生、留学等多种途径获得教育。  

父母该怎么做呢?

No.1做孩子生涯规划的辅助者

孩子是自己生涯的设计师和执行者,父母是辅助者,可为孩子提供经验参考和相关资料。有的父母以“为你好”之名,专断决定孩子的人生;有的父母视孩子为“替代满足”,让孩子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这会扭曲孩子的生涯,浇灭孩子的理想。

父母作为辅助者,要为孩子创设安全、包容的氛围,让孩子能自信地说出生涯理想和规划。

父母要为孩子建立广阔的视野,人生不止眼前的高考。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孩子可将个人生涯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便于更好地施展抱负,建设祖国。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当孩子的规划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时,要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不一致时也不要急于否定,要客观分析利弊,可使用决策平衡单,让孩子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理性思考、判断和决策。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决策会更加理性,也更愿意为自己的决策负责,而不是在失败后抱怨家长。

No.2做孩子生涯规划的铺路人

一旦孩子明确了生涯发展方向,父母就要全力支持孩子,做孩子理想的铺路人。

父母要尽可能了解,除了高考,孩子还可以走哪些途径,如出国、艺考、学徒等,然后和孩子讨论商定一条最合适的路径,在此基础上也要相应调整高三的备考侧重点。

父母还要收集职业、专业和高校的资料,帮助孩子设定精准目标和备选方案。孩子的经历、阅历和资源有限,无法充分获得这些信息,这也让他们的理想有点“空中楼阁”。因此,父母要收集资料让孩子的理想“落地”。例如小英想成为一名天文学家,父母就要多了解和天文有关的专业、高考选考要求以及相关学校、课程、师资、录取途径等。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再添加几个备选项。研究表明,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越能激发人的动力。通过父母的辅助明确自己的目标,孩子能在生涯理想和具体目标的激励下更加主动、积极地备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