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保义 编辑:初夏 笔者是一名地处城乡结合部零售药店的执业药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很多临床处方,大多是来自基层医疗机构医师的处方,配伍合理,用药适宜。但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学历和诊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会出现一些组方、配伍不合理、不规范的处方,这就需要我们药师严格把守最后一道安全“关口”,以免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健康带来损害。 以下是两份来自基层医生的处方,笔者在此分析一下处方中的不合理之处。 处方一 患者,女,带下量多,颜色发黄,小腹疼痛,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处方前来笔者所在的药店取药,笔者接过处方,上面开具的是: 1.妇科千金片一盒,一次6片,每日3次; 2.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一盒,一次0.2g,每日3次; 3.吲哚美辛肠溶片25mgx12片,一次50mg,每日3次。 本病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用妇科千金片和乳酸左氧氟沙星片是可以的,只是第三种加用引哚美辛肠溶片不合理。 因为吲哚美辛肠溶片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作用可用于缓解关节炎的肿胀和痛疼、软组织的损伤和炎症,也可用于治疗偏头痛、痛经、手术和创伤后痛疼的缓解。其不良反应是可引起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等问题。 而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两样药物合用,更会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导致抽搐和振颤的危险。 笔者拿着处方,向患者详细说明了具体情况,该患者拿着处方向开具处方的社区卫生站的医生转述了笔者所说的话,那名医生又重新给患者开具了一张新的处方,去掉了吲哚美辛肠溶片,增加了元胡止疼片,另外嘱咐患者做物理治疗。 处方二 一位中年患者,牙疼多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之后开具了处方,并来到笔者所在的药店。处方上面开具的药物如下: 1.布洛芬片 0.1gx12片,一次0.2g,每日3次; 2.双氯芬酸纳肠溶片 25mgx12片,一次50mg,每日3次; 3.保泰松片 0.1gx12片,一次0.2g,每日3次; 4.醋酸地塞米松片 0.75mgx12片,一次0.15g,每日3次; 5.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 12粒,一次2粒,每日3次; 6.阿莫西林胶囊 0.25gx18粒,一次0.75g,每日3次。 从上面处方来看,首先,这个处方严重超过《处方管理法》中“一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的管理标准,另外该处方中有三种药物都是非甾体抗炎药,三种药物合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其说明书中都明确标明与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同用,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可能导致胃溃疡。而且双氯芬酸纳肠溶片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类药物合用,将会导致药物毒性增加。 经过笔者详细说明,患者返回所就诊的医疗机构,向处方医生说明情况,该医生重新开具了处方,去掉了双氯芬酸纳肠溶片和保泰松片。 根据笔者多年在药店销售药品观察到的情况,现在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医学、药学理论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不高,加上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量不断加大,导致他们出去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和时间很少,很多基层医生不能及时了解、掌握一些药物的基本药理知识,难免会导致处方中会出现配伍不合理的地方,或者超标准、超规定乱开大处方。 所以,笔者提倡国家应尽量多开展培训,不仅仅是围绕诊疗技术,还要不定期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药学知识进行更新和培训,以确保规范、合理、安全使用药物。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 |
|